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中有哪些著名的功绩,最后他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3-12-08 栏目:专题 投稿:受伤的唇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中有哪些著名的功绩,最后他是怎么死的

公元614年,薛仁贵出于河东,河东薛氏是汉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在统治时期,薛氏先祖就曾被封为千户侯,家族在北魏、、等都做过高官。

然而薛仁贵父亲英年早逝,此后薛家家道中落,少年时期的薛仁贵地位卑微,只能以种田谋生,然而机会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妻子的鼓励下,薛仁贵十分向往军旅生涯,得贵人相助之后应征入伍。

公元644年,唐王朝与高句丽的矛盾一触即发,下令亲征,次年三月,唐军奔赴高句丽战场,双方在辽东摆开阵仗,唐军远道而来初次交锋中郎将刘君邛被敌军围困,一时间陷入困境,就在唐军苦恼的时候,一道白影杀出,薛仁贵一击直中敌将,取其首级悬挂在马上,高句丽士兵人人胆寒不战而退,此战薛仁贵威名远播两军。

唐军进攻高句丽,到了六月底唐军已经打到腹地,此时高句丽内部发生叛乱,渊盖率30万大军,占据地利与唐军对峙,李世民见状命令部队分头行动,薛仁贵先声夺人,手持银枪带头冲锋,高句丽军队再度见到薛仁贵的风采,举国震动,此战过后高句丽大部分军民纷纷弃城逃走。

薛仁贵的威名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大喜赏赐其大量财物,并且升任为游击将军,安市城之战唐军遇到了硬骨头,守卫异常坚固,唐军大将李绩叫嚣攻下城池之后会血洗百姓,以至于守城军民,誓死守卫城池,不巧的是唐军后勤补给告急,李世民无奈只能撤退,不过此战让大唐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回朝之后薛仁贵被提拔为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公元654年,天降暴雨,大水淹了玄武门,天灾突降众多士兵纷纷逃走,薛仁贵大怒登上城楼,向城内呼喊求救,有人将消息传到内宫,高宗得以避过灾情,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怎么会委身在一个小小的看门官?必然会有所作为。

很快机会就来了,公元657年,朝廷决定征讨,薛仁贵听说之后向朝廷上奏“师出无名则展示不利,陛下应该明示敌人,同样不应该一网打尽,对于那些被迫反击的百姓,应该恩泽广布,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效忠大唐。”

李治听取其意见,同时任命薛仁贵为副将随军出征,公元659年,薛仁贵再度出征高句丽,此战与敌军大队人马在横山相遇,薛仁贵手持弓箭,一箭射杀敌军数十人,无人可挡。

公元666年,病逝,由其子继承国事,次年唐军大将李绩先拔头筹打下新城,此后乘胜追击一举打下十余座城池,高句丽反应过来之后集结大军围攻李绩,薛仁贵收到消息之后,引兵救援,将高句丽大军从中截断,斩首敌军六万余人,顺利与李绩会师,之后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兵临平壤城下。

围攻六个月之后,平壤被攻陷,高句丽宣告灭亡,此次出征大唐拿下176座城池,42个州县,在高句丽境内设置都护府管辖,封薛仁贵为安东都护,薛仁贵主理高句丽期间,任用贤才、治理盗贼,选拔高句丽人才,高句丽百姓纷纷称赞,甚至忘了亡国之痛。

公元670年,唐朝出兵对抗吐蕃,薛仁贵担任行军大总管带领郭侍封一同前往,郭侍封也是名将之后,心气极高的郭侍封不甘心久居人下,因此时常违背薛仁贵的命令,当时唐朝大军行至青海湖,薛仁贵整顿兵马,找来部下商议,认为前路艰险,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不过若是行军迅速的话就能出其不意,趁敌人不备迅速扫清战争,因此薛仁贵命令郭侍封断后,自己带领兵马先行前进。

薛仁贵前行斩获敌人无数,掠走牛羊上万头,然而孤军深入,粮草辎重越来越多,恰好吐蕃二十多万大军来袭,薛仁贵几次催促郭孝封前来救援,却迟迟看不到郭的人影,唐军不敌薛仁贵退走,此战过后薛仁贵因过贬为平民。

没多久薛仁贵重新被启用,公元682年,薛仁贵再度征讨突厥,当时敌人问道唐军将领是谁?回答道:“薛仁贵”,突厥人听完之后大惊失色,很多人调转马头逃走,薛仁贵乘胜追击斩杀敌军上万人。

他的“一字并肩王”,是多大的官?

一字并肩王,按字面意思是指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属于王爵的最高一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韩王”、“齐王”、“赵王”等等。王爵名称往往和其本人历史功绩及出身相连。如西汉韩信因灭齐有功,被封为齐王,后因刘邦猜忌,借口楚地未平而被封为楚王。再如彭越,因最早在魏国地界起兵,后被封为梁王。

正是因为薛仁贵他们太有实力了,所以身为统治者一定要设法留住他们,而奖赏就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么有实力的人,一般的奖赏怎么足够呢,所以皇帝他便想出了这个职位。可是职位虽然是设立了,但是是否有实权那就不一定了,皇帝哪管这么多,只要让薛仁贵他们满足了虚荣心就行了,这样才能为国家好好出力卖命。

薛仁贵虽然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可但实际上在正史中记载。

关于薛仁贵是这么死的,坊间也有解释,传闻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而他的儿子薛丁山是大鹏金鹰下凡,父子二人命星相克,薛丁山看见有一只白虎卧在薛仁贵的身上,于是他开弓就射向白虎,白虎跑了他就在后面一只追,结果在一座破庙里看到他爹躺在那里,身上中了一箭,而那箭就是他射的。

还有一个传说是,传闻薛仁贵带兵打仗,和敌方将领正在缠斗时,薛丁山唯恐其父战败,十分担心于是拉弓就向敌军将领,结果没想到竟然一箭射中薛仁贵的咽喉,不治身亡。

薛仁贵不仅仅是在坊间评述里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其实在历史上薛仁贵也是战功赫赫,很多人都认为唐朝之所以可以繁荣昌盛,和薛仁贵的战功彪炳是分不开的,无论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高句丽都是卧榻之侧的心腹大患,恨不得马上就除之而后快,而最后终结高句丽的,就是薛仁贵。

但是,不知道这位唐初名将到底得罪了什么人,坊间评书竟然把薛仁贵的死说成是他儿子薛丁山射杀而死,一代赫赫名将,没有老死床榻更没有马革裹尸反而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何其窝囊。

传说之外,历史以内,我们来说说历史上的薛仁贵,是怎么死的

薛仁贵早年家道中落,家境贫苦,但是斗志昂扬,力战高句丽后的他一战成名,而后又在玄武门守护了二十多年,这位名将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也吃过败仗。

咸亨元年,唐朝薛仁贵、郭待封率五万大军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由于郭待封傲慢,好大喜功擅自出兵导致在青海大非川,唐军大败。

因此,56岁的薛仁贵被革职为平民。但是没过多久高句丽叛乱,薛仁贵被再度启用,但是在上元年间又因事获罪流放象州,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方才回家。公元681年,李治念其旧功召见薛仁贵,实则是想让他征辽西,因此又被启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第二年,69岁高龄的薛仁贵又率军前往云州,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即公元683年,忠心耿耿一生劳疾的传奇名将薛仁贵在雁门关病逝,享年70岁,传奇的一生就此结束了。

薛仁贵自贞观末年投军,降服高句丽,击败契丹,生擒契丹王阿卜固,而后又大败九姓铁勒,灭亡高句骊,花甲之年还在云州之战击败突厥,戎马一生战绩彪炳,为大唐王朝的繁荣强盛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相关推荐:

杨玉环李隆基所谓的生死之恋被溢美的千古绝唱

岳飞先人娶老婆有这样一条规矩?不娶这一姓氏

中比废除不平等条约交锋:'到期修约'试金石

屈原喜欢楚怀王?居然因为楚怀王才跳江?

武陵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