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民国首富盛宣怀,在商场上如何击败红顶商人胡雪岩?

发布时间:2013-12-12 栏目:专题 投稿:雪白的火

在我国历史上说到红顶商人,大家都会想到胡雪岩,然而商场如战场,那么他是如何败在盛宣怀手中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盛宣怀和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富可敌国的两位大商人。盛宣怀是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和张裕葡萄酒的创办者,旗下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无数;胡雪岩是有名的“红顶商人”,船政、钱庄、当铺、草药、生丝、机器、乃至外资贷款,多种产业无不经营得风生水起。

不过,在两位巨头的直接较量之中,还是盛宣怀最后技高一筹。他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武器,让胡雪岩一气而终。

盛宣怀和胡雪岩之所以能在晚清的商界呼风唤雨,跟他们背后的支持者密不可分,盛宣怀的支持者是李鸿章,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

19世纪70年代,西方列强频频要求在大清建立电报线。此时,胡雪岩立马嗅出了电报背后的玄机,他向左宗棠建议说:李鸿章正有意办电报线,而左公您即将上任两江总督,何不捷足先登,抢先开办电报,胜李鸿章一筹?

左宗棠深以为然,立马上奏朝廷,提出了开办电报的要求。李鸿章立马得到了风声,十分气恼。盛宣怀向李鸿章建议道:现在朝廷电报一事争议很大,王公大臣吵得不可开交,都把矛头对准左宗棠。我们现在就把准备工作做足,等他们吵完了,我们直接面请太后批示,必能快他一步。

李鸿章深以为然,马上派盛宣怀到上海筹备电报线建设一事。而在朝廷上,果不出盛宣怀所料,除了无休止的争吵,左宗棠的奏折根本没有下文。

而另一边,盛宣怀却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在请示李鸿章后,在属于李鸿章防区的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架设成功后,李鸿章专门请醇亲王现场指导,大受其赞誉。而李鸿章也趁热打铁,马上奏请慈禧太后成立电报局。很快,朝廷任命盛宣怀为电报局总办,主持电报工作。

天津电报总局成立后,盛宣怀开始着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苏州、上海等地开设分局,起初一切工作都非常顺利,唯独在架设长江电线时,两江总督左宗棠直接予以否决。

在背后与盛宣怀角力的,无疑还是胡雪岩。同时,胡雪岩还建议左宗棠再次上书朝廷,由他来架设长江电线。

左宗棠主持两江,这一点盛宣怀极难撼动,但他也想方设法给胡雪岩来了个釜底抽薪。盛宣怀专门找到了当时生产和提供电报器材的丹麦大北公司和英国大东公司,答应愿以三倍的价格收购电报器材,并要求他们承诺不向胡雪岩供货。

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胡雪岩素有恩怨,再加上盛宣怀开出如此诱人的价格,因此,他们也同意一起对付胡雪岩

面对两家洋公司不合作的态度,胡雪岩也一筹莫展,但一个月之后,大北公司竟然送来了一批器材。胡雪岩喜出望外,马上命令开工。可谁想这又是盛宣怀之计,胡雪岩的工程进行到三分之一,就不得不再次停工。原来,大北公司送来的器材,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胡雪岩架线失败以后,盛宣怀立即让李鸿章“补刀”——上书弹劾胡雪岩朝廷于是下旨,由盛宣怀主持长江架线事宜,左宗棠也不得不大开绿灯。

晚清的生丝市场,一度由胡雪岩垄断,他每年都要收购大量的生丝,控制价格,大发其财。

而控制着电报局的盛宣怀,这次则早早通过自己的电报系统,敏锐的掌握着胡雪岩生丝买卖动向。

于是,他一边自己收购生丝,向胡雪岩出售,一边又不断笼络各地的商行买办,让他们今年不要收购胡雪岩生丝

胡雪岩生丝库存多日,资金占压严重,苦不堪言。这个时候,两件雪上加霜的事情接踵而至:一是欧洲意大利生丝获丰收,再加上中法战争爆发,让胡雪岩生丝场上巨亏1000万两,而他此前光开办蚕丝厂就耗银2000万两;二是他为左宗棠作战所筹集的80万两借款,正好也到期了。

虽然这笔款子的借款人是朝廷,但胡雪岩却是经手人,所以,债主外国银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而往年这笔借款通常是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但这一年盛宣怀通过关系找到上海道台府,让其有意缓发了20天。

结果,一边是外国银行日复一日的催款,一边是上海道台府迟迟未到、屡催不得的白银,胡雪岩只能暂时挪用自己钱庄里面的白银,暂时还上借款。

可这时,掌握电报系统的盛宣怀,已经对胡雪岩的一举一动摸得一清二楚,他趁胡雪岩闹“钱荒”之际,托人到其旗下的阜康银行提款挤兑。

与此同时,他还放出风声,说胡雪岩收购生丝赔得血本无归,还挪用了阜康银行的存款,如今尚欠外国银行债务,倒闭在即。

此消息一出,惹得人心惶惶,各地阜康银行都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挤兑潮,胡雪岩不得不低价赔本卖掉手里的生丝,以期度过挤兑潮,但最终依然于事无补。

1883年12月,清廷下旨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1884年2月,清廷又下旨左宗棠,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1885年9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11月,失去了最后希望的胡雪岩,也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盛宣怀最终通过“信息技术”,赢得了与胡雪岩的最后商战。

场上长袖善舞的同时,盛宣怀在官场上也是一路亨通。他历任署理天津海关道、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等职;1910年出任邮传部尚书;1911年5月8日,“皇族内阁”成立,改“尚书”为“大臣”,盛宣怀留任邮传大臣,忝列国务大臣。这点,可以说远胜只捐了布政使虚衔的胡雪岩

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尽管清廷迅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但仅半月间,到10月25日,已有湖北、湖南、陕西宣布“独立”,清廷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武昌起义爆发后16天,翰林院侍讲程棫林、监察御史范之杰以及资政院总裁世续等同时上折,弹劾盛宣怀“违法侵权、激生变乱”,将武昌起义的原因归结于盛宣怀欺蒙朝廷、违法敛怨所致,认为盛宣怀“专愎擅权、隔绝上下、贻误大局”,可谓误国首恶。当晚,清廷下旨,将盛宣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但革职看来还不足以平怨。10月27日,给事中陈庆桂奏请将盛宣怀明正典刑并将丢失武昌的湖广总督瑞澂、湖北提督张彪等军法从事。众多议员也纷纷弹劾盛宣怀“激成兵变之罪”,按律“宜绞”、“当绞”。由于担心清廷改变铁路国有政策进而影响向四国借款的成约,美、英、法、德四国并不愿看到盛宣怀被处死。美国驻华代办卫理立即联络其他三国驻京外交代表前往拜谒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要其担保不许加害盛宣怀。

在各国压力之下,庆亲王奕劻被迫承诺:摄政王载沣认为将盛宣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已经足够严厉,所以拒绝考虑陈庆桂等明正典刑盛宣怀的要求。

10月28日深夜,英、法、德、美、日五国使馆各派出两名卫兵组成一支10人卫队,在美国使馆参赞丁嘉立和英国使馆参赞巴登的带领下,趁着夜色护送盛宣怀前往天津。纵横官商两界多年的一代巨贾盛宣怀,恓惶离京,此后至死未再踏足京城。

10月29日晨抵达天津后,盛宣怀立即换乘德国船“提督”号,并于30日午间抵达青岛“避难”。原拟在德国人的庇护下长期留居青岛的盛宣怀,12月14日转赴大连后又以罹患肺病为由,于年底避往日本,“养病”于神户,直至1912年10月回国。

1911年11月间,江、浙两省军政府先后宣布查封盛宣怀家产,包括位于苏州、常熟、常州、无锡、武进、江阴、嘉定、扬州、上海、杭州等地有盛宣怀入股的典当以及祠堂、义庄、市房、住屋、田亩、基地、园林等。范围甚至扩大至包括盛宣怀一家兄弟子侄,以及亲族好友所有田、房、典、股等动产、不动产。

避居日本不久,盛宣怀即感受到日方撕下温情面纱后的冷漠面孔。由于住旅馆开销太大,他搬出旅馆,改在西山租屋八间,供一行20人居住。深山树木森茂,本是怡情养性之所,但每每接到来自上海的告穷告苦家信,获悉房产和典铺悉被民军占夺、在沪公司股票全被押售、举家只剩房租度日等噩耗,盛宣怀内心的泣血可想而知。

1912年7月间,盛宣怀亲家、袁世凯政府顾问孙宝琦捎来袁世凯的口信,告知盛宣怀“目前不如暂在日本,所有财产,允为尽力保护”。

什么时候是回国的合适时机,袁世凯并没有说。忙于调和南北两方关系的他,自然不会将这位落魄高官时时萦怀。东京的天气一天天凉了起来,盛宣怀始终没有收到袁世凯让其回国的消息。

盛宣怀在1912年10月间回到上海。回国之后,面对“田园荒芜,家产荡洗”的惨状,在自我解嘲“尚幸人口无恙,免作异乡之鬼而已”之余,他一门心思运作收回自己的家产。经过孙中山尤其是袁世凯的斡旋,在向南北政府捐出不下150万元后,一度为民国政府所查封的盛氏财产最后都予以归还。盛宣怀本人在上海赋闲数年后,于1916年4月病逝,享年73岁。

盛宣怀离世以后盛家在上海滩就再也没有那么响的名声了,盛家也开始逐渐走向了没落。盛宣怀的儿子们大多没有盛宣怀那样的头脑去经商,盛家的后代大多都是依靠着祖上的财产来过日子。盛宣怀的后人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人了,盛宣怀的儿子那一代基本上已经将盛宣怀的财产败得不少了,都知道盛宣怀的四儿子在上海滩是有了名的花花公子。

盛宣怀的儿子们如今都在日本定居,有一个孙子是盛家后人中唯一从商的,在日本也是事业有成,还为中日之间的一些合作牵线搭桥,这也是盛宣怀想看到的后世的崛起。还有盛宣怀的后人从事了教育行业,仍然留在中国的也有,只是再也难见盛宣怀活着的时候盛家的繁荣了。

相关推荐:

李隆基是用了什么手段,将杨玉环从儿媳妇变成媳妇,为何当时没人反对?

秦始皇首开卖官先河 汉代卖官成风可打白条

乾隆一生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的妃子

战无不胜!解密中国古代的4大特种部队

揭秘庄子为什么在妻子死时竟高兴地鼓盆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