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大唐能一直姓李,要多亏了此人,若不是他的劝说,也不会有以后的李氏

发布时间:2013-12-16 栏目:专题 投稿:整齐的水池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唐朝时期也经历过许多跌宕起伏的时候,例如武则天在位时期,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大唐能一直姓李,要多亏了此人,若不是他的劝说,也不会有以后的李氏。

唐贞观年间,大唐风头正劲,是万国朝拜的圣地,然而到了李治统治时期沉迷在武则天的温柔乡中,竟然搞出了二圣临朝的好戏,最终唐朝大乱,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

永淳二年,李治驾崩,一般来说皇帝在临死前都会选好接班人,继任皇位的则是太子李显李显虽然遵从遗诏登基为帝,但是一切军政大权都在把持在天后武则天手中,李显上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按理来说这些没有什么出格之处,李显作为武则天儿子,尊母后为皇太后无可厚非,但是他却把军政大权一并都让了出去,武则天名义上是在辅佐李显,但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以后,越发不可收拾,朝中大小官员都在其控制下,军国大事统统由武则天做主,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

李显上位之后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扶持岳父韦玄贞登上宰相之位,两人想得不错,然而以裴炎为首的大臣们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何况他们背后有武则天撑腰,仗着宠信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公然反对韦玄贞做宰相,李显年轻气盛,又是一国之君,哪里想到会有人反对,叫嚣“朕是一国之君,就算把整个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呢?哪里有你们说话的份”。

本来这就是一句气话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武则天早就对李显不满,借着这个机会彻底废了李显,甚至为了以绝后患将李显赶出长安,武则天环顾四周根本无人能接受皇位,而且她也不会允许手中的权力分散,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登基之后武则天也开始考虑将来,准备在后人中选出继任者,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立储君都是嫡长子优先,只有夏朝之前才是禅让制,此后都是家天下,没有人会白白让出天下大权,武则天也是如此,开始在武氏后人中选取皇储。

然而男权社会当道,武则天儿子都跟随李治姓李,总不能让儿子们改姓吧,别说武则天还真是这样做了,将第四子李旦改姓武,武则天这样做就是为了将来让李旦接班,但是在武家却出现了发对声音,为何会有人表示不满呢?

在他们看来李唐王朝早就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武家天下了,江山都改名换姓了,为何还要由李旦接管皇权呢?为了表达不满,武则天的几个侄子在朝中拉帮结派,企图得到政治支持,让武则天看到武家势力,当然这些都是武三思两人私底下活动,要知道阻碍立储可是大罪,稍有不慎就会掉了脑袋。

武三思也算有本事,让他找来了不少朝中大臣,王庆等一干老家伙一同上奏希望能立武家后人为太子,还推荐了一个人选——武承嗣,武则天对此不置可否,说道:“爱卿可知道费立太子关乎国体,为什么会在此时要朕改立武承嗣呢?”

仁杰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儿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此时说这些话,女皇一点也不感到惊奇。但她平静了这么多年,一听就厌烦,就对狄仁杰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一听有点着急,赶紧拿女皇《臣轨》中的观点劝说女皇,意思是君臣股肱,乃为一体,分不出国事和家事来。接着,王方庆、王及善也缓缓插言,劝说女皇。并劝女皇召还庐陵王,使母子相见。武则天听了,不仅毫无当年的锋芒,眼睛里满是泪水,侍从赶紧替女皇擦拭。武则天叹口气说:“朕老矣,不中用矣!”

他日,女皇忽召狄仁杰说:“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析,何也?”狄仁杰闻问一定在想女皇的意思,然后回答:“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年迈的武则天至此更加清楚,大臣们仍然是李唐的大臣,他们认可屈从了她这个皇帝,却没有认可武姓皇族。认可她,也只是认可她是唐室的第四代皇帝,而不是武周的开国皇帝。她深信自己可以做一个开国皇帝,但是她就得再次跨上征鞍,扬起利剑,杀死这些忠于唐室的大臣,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们。因为,他们会誓死保卫李唐宗脉,狄仁杰们一定做得出来。然而,她已经做不到斗争的事了,她更不能向自己的子孙动刀。

因为她一天天在向长安的李唐皇陵走近,那儿有她崇敬的名君李世民,有同她厮守几十年的丈夫李治。他们正向她招手,到了那里她将是李治的妻子、太宗的儿媳。那时见到了他们她将如何交待?难道能说“我把你们的子孙全杀光了,现在已是姓武的天下了”吗?席间的泪水是真诚的。那是母亲想念亲生儿子的泪水,儿子昏瞆,做出了荒唐事,但是这些年对他的惩罚还不够吗?已经十几年不见她的显儿了,她想念。母子的亲情使她的好强之心融化了,她开始止住奔腾的脚步,退到亲情的房檐下。

一个月后,武则天托言庐陵王有病,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前往召庐陵王及其妃和诸子,入都疗疾。七月,庐陵王到神都,潜居宫中。狄仁杰等大臣知庐陵王被召回,就进宫求见。武则天见宰相前来,满面春风地说:“朕知爱卿所来何事,庐陵王已还宫矣!”狄仁杰却故作不知地说:“真是喜事,臣何不知?”武则天即使人挽起帘幕,庐陵王从帘后走出,拜伏于地。武则天扶起庐陵王,牵着儿子的手到狄仁杰面前,说:“朕还卿庐陵王!”又对儿子说:“今全我母子团聚者,国老也!儿当拜国老!”狄仁杰免冠顿首,哽咽泪涌,跪地答拜。

左右扶起狄仁杰,狄公继奏:“陛下母子团聚,家国之大幸事,庐陵王留过在房州,天下所悉知。今日在内,臣亦不知。宫外难免议论,其如明迎之,使朝内外尽知也。”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的奏请,乃令庐陵王去石像驿安置,由皇帝“具法驾,陈百僚,就迎之。”于是,满朝文武皆知皇上将嗣位于庐陵王。

九月,皇嗣李旦坚请逊太子位于庐陵王,得到皇帝允准,于是改立庐陵王为太子,复名李显,李旦册为相王。太子太保魏王武承嗣见继嗣落空,郁郁成病,一命呜呼。武三思为人乖巧,见形势急变,乃向庐陵门靠拢。

由此看来狄仁杰为李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可以看出狄仁杰忠于大唐,那么他为什么不反武则天,反而竭力辅助武则天呢?

首先,当时局势已定,武则天的权势已经不可动摇。武则天称帝也不可避免,狄仁杰求的只能是武则天之后,重新把皇位还给李家。到时是需要忠于大唐的人来帮助和劝说武则天。然而狄仁杰眼看反对武则天的,忠于大唐的臣子,多数已经武则天除去,若是自己也反对武则天,自己也将会被除去。

那样的话到时又能怎样给大唐带来的什么呢,自己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忠臣的名声而已,对实际行动却没多大作用。自己辅助武则天后来也会有用,也可以给大唐留些忠臣。

从后来狄仁杰劝说立显为太子,说只有儿子皇帝才能得到供奉,没有听说过侄子做皇帝,姑姑会享受供奉的,还有后来狄仁杰死之前,向武则天推荐的张柬之等人,这些人也的确为大唐做出来贡献。所以从这方面来讲,狄仁杰的选择并没有错!

其次,当时天下已经武则天手中,即使他反对武则天也没有用,无非多死人而已。而天下还是需要治理的。武则天的能力的确很高,虽然手段残忍,但是把国家治理的很好。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利益。当时若是换个人做皇帝,也未必会比武则天做的好!

所以,狄仁杰为了天下百姓,也要辅助武则天。但并非不忠于大唐,因为天下人还是心向大唐,狄仁杰也不例外!

在狄仁杰当政时期,因为狄仁杰的存在,的确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也给大唐保住了很多忠臣。

最后,武则天以女子登基,手段当然不会仁慈,所以她行事的风格也很凌厉,同时为了震慑朝廷,重用酷吏。

就算狄仁杰辅助武则天,也会有人辅助的,要是当时辅助武则天的是残暴之人,或是阿谀奉承之辈。那不仅是对百姓,同时对朝廷,无疑是一种损害。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竭力辅助武则天,也可以适时的规劝武则天。因为狄仁杰的为人清明,武则天也很尊敬狄仁杰,凡是狄仁杰提出的建议,武则天基本都会采纳的!

所以,狄仁杰虽然忠于大唐,一身正气,但是还是辅助武则天,然而他也没有放弃匡扶李唐,他潜伏在武则天身边年深日久,培植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将武朝还于李唐。心计之深沉,谋略之高超,手段之惊人,无不今后人叹为观止。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相关推荐:

这个汉人挽救了清朝,乾隆帝称其为名将

慈禧太后的生活有多淫乱?男宠从未间断

杨贵妃是如何与情敌江采苹斗诗争皇宠的?

惊叹!唐朝竟然曾有个冷漠罪 这是什么样的罪?

武则天简介:武媚娘的扭曲人格是怎样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