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汉朝和匈奴打了哪些战争?匈奴对汉朝已经不构成威胁了,为何汉武帝还要花四十多年来打?

发布时间:2013-12-16 栏目:专题 投稿:纯真的蜡烛

在古代为了争夺土地,经济经常会发生战争,在我国的历史上,匈奴一直侵犯着我国国土,但是打的最多的就是汉朝了,那么汉朝匈奴打了哪些战争?匈奴汉朝已经不构成威胁了,为何汉武帝还要花四十多年来打?

汉朝匈奴的第一次交锋正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年间,刘邦领兵北上,结果前200年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也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汉朝此时刚刚经历了诸侯争霸,可谓民生凋敝,汉高祖登基时甚至连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凑不出来,可谓国力孱弱,好不容易才狼狈的从白登撤了出来。刚刚战胜项羽的豪情壮志瞬间被白登之围全部消去,刘邦震惊于匈奴大军的强横实力,因此西汉初期便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并不大举交兵,而是崇尚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

经过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积蓄了浑厚国力,雄心壮志的汉武帝刘彻登基为帝,对于对匈奴政策有所不满,决心反守为攻,并且以李广、公孙贺等为将,起大兵三十万,设下了马邑之谋,想要在马邑埋伏匈奴军队,可惜失败,从此匈奴汉朝边境侵扰不断。汉武帝决心与匈奴一战,任命卫青、霍去病为将领,前127年卫青出云中,夺取河套地区。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取得河西之战胜利,匈奴人悲歌“亡我祁连山”,浑邪王和休屠王畏惧之下,投降了汉朝

前119年霍去病再度北进,转战两千里,歼敌七万人,一口气追杀到狼居胥山,也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可惜的是两年后霍去病去世,一生中六次出击匈奴,破敌12万。匈奴遭受沉重打击被逼退守漠北,不过匈奴虽然损失惨重,汉朝也不好过,对匈奴战争损失了大量精兵,消耗了无数粮草,人民苦不堪言,文景之治的丰厚积蓄损失殆尽,汉武帝为此下《罪己诏》责备自己,不过对匈奴战争远远没有结束。前71年汉宣帝发兵16万,邀请乌孙发兵5万共击匈奴

匈奴被这一次攻击之后,不久后便内乱,前51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前36年被“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驱使乌孙兵马击灭。然而实际上,91年,东汉朝著名的外戚大将军窦宪深入漠北,在燕然山大破匈奴,也就是著名的“燕然勒石”,匈奴遭此打击一蹶不振。然而失去了匈奴人的制衡,鲜卑人的力量开始壮大,并且成为中原王朝新的噩梦...

如果说,匈奴汉朝一直存在威胁汉武帝匈奴作战,也说得过去。但实际上,自从卫青、霍去病多次打击匈奴后,他们对汉朝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汉武帝还要继续和匈奴作战呢?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汉武帝长年累月与匈奴作战,让汉朝的国力受到了巨大的损耗,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点,汉武帝自己也意识到了。他在晚年的时候,曾下过一道《轮台诏》,后世普遍认为这是汉武帝下的“罪己诏”。在这份“罪己诏”里,汉武帝对他的西域政策进行了反省。这说明,汉武帝也对他一直与匈奴纠缠不休有些后悔。那么,当初汉武帝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古人的角度来思考。

一、开疆拓土是国家主题。

我们现在非常肯定“文景之治”的政策,包括“文景之治”时期对匈奴政策。实际上,古人并不是这种观点,他们并不认为“文景之治”外交政策是好的,是讲和平的,而是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的匈奴政策是懦弱的,是因为打不赢,才勉强那样。如果打得赢,他们一定会打。

汉文帝曾经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你没有遇到打仗的时候,要是遇到了,封一个万户侯太简单不过了。汉文帝说这个话,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没能力和匈奴打仗,要是有能力,肯定也是会打的。

汉景帝曾经把五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封为侯,为此,还和周亚夫闹了矛盾。其实,他们的核心问题是,周亚夫想打仗但是汉景帝不想打,只想招抚。也不是汉景帝不想打,而是他知道打也打不赢。如果打得赢,他一定会打。

到了汉武帝时期,有这个打仗的国力了,因此,他也就要坚持不断地打。

这也就是说,实际上征伐是古人的一个主题。让国家的地盘变大,让国家的臣民变多,是作为一个君王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是看国家当时的实力强不强。如果实力强大的时候,他一定会对外征伐,绝对不会停顿下来的。

二、建功立业是人生理想。

在古人的价值观里,人一生下来,就应该建功立业作为大臣,就是要通过建功立业封侯。作为君王,就要通过建功立业让四海归附。

但什么样的作为才叫建功立业呢?我们今天所讲的,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但是古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并不认为富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反而认为富裕是祸害,重要的是“安贫乐道”,也就是说安于贫困,还要顺服统治。

古人所谓的“建功立业”,就是要打仗,要征服别的国家。刘邦曾经和大臣们立下一个“白马之盟”,规定,非刘姓不能封王;非建功,不能封侯。也就是说,封“王”,那是血统问题,是没办法改变的,追求也追求不过来的。但是封“侯”,则是大家都可以想法实现的。而封侯,就要建功。要建功,就要征伐。

这种思想,既是一般大臣的,当然也是君王汉武帝的。对于汉武帝来说,打击匈奴,扩大疆域,那就是莫大的功绩。

三、光宗耀祖是君王道德。

古人认为,祖宗创建了一片基业,作为子孙后代,必须把这份基业守住。守不住,将来百年之后,是无法前去面对列祖列宗的。

如果不但能守住基业,还能够扩大基业,那将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也就是说,你这样做,是在给祖宗长脸,是在给整个家族长脸。这在作为家族社会的古代,显然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虽然汉武帝已经解除了匈奴威胁但是,他还需要光宗耀祖,而把匈奴打出去,把西域那一块纳入大汉的版图,那就是汉武帝建立的不朽功勋,是最为体面光彩的事。

相关推荐:

曾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年羹尧,为何会家破人亡呢?

宋朝的福利制度惊人?武大郎卖烧饼也能住二层楼面养媳妇

千古乱伦之恋,齐国公主为与哥哥通奸害死丈夫

元明清的高档口香用品 产自印度音译作“乌爹泥”

曹操为能让儿子皇位坐的安稳竟然杀了夏侯两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