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三国谋士荀彧到底有多强,为何称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的定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16 栏目:专题 投稿:无情的绿草

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荀彧绝对算的上是曹操手底下堪比诸葛亮的存在,那么他到底有多强,为何称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的定义是什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董卓专权时,天下有识之士大多认为董卓残暴,难成大事。荀彧自然也看出来了,于是便辞官回到家乡颍川。

荀彧认为,颍川乃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因此,在回乡后,荀彧便规劝乡人尽快离开,去外地避难。但乡人们留恋故土,大多犹豫不决,不愿离去。荀彧无奈,只好带领自己的族人离开颍川前往冀州。

后来,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劫掠,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那些不愿离开故土的乡人,果然多数死于战乱。

这件事说明,荀彧当时虽然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但已经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预判能力和洞察能力

荀彧带领族人离开家乡投奔冀州,冀州已被袁绍占据。

袁绍知道荀彧有才能,待之以上宾之礼。而且,荀彧的弟弟荀谌以及同郡人辛评、郭图等当时也都在袁绍手下任职。但荀彧却很快就看出袁绍终究难成大事,毅然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当时袁绍的名望和势力都远在曹操之上,而荀彧能够见微知著,弃暗投明,凭借的正是他那远飞常人可比的预判能力和洞察能力

官渡之战前,荀彧还曾对袁绍及其主要部下作出十分精彩的点评,说:“袁绍的兵马虽多,但法纪不严。田丰刚直,但冒犯上司;许攸贪婪,又治理无方;审配专权,却没有谋略;逢纪处事果断,但自以为是。这几个人势必不能相容,一定会生内讧。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仗就可以捉住他们。”

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荀彧的这个点评完全正确,袁绍及其主要部下们,就像是由荀彧担任编剧兼导演的大戏里的演员,一个个粉墨登场,又一个个落幕收场。

荀彧曹操集团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曹操的大业能够得以完成,荀彧的功劳是无法替代,并且少不了的。有的人还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荀彧的相助,曹操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之后三大势力当中的一方。

荀彧的确是曹操非常得力的一个能人,并且曹操对他十分的信任和欣赏,在最初见到他的时候就对他给了很高的赞赏。后来他就一直在为曹操做事,并且显示出了他过人的才能和智慧,为曹操谋大业的事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和功劳。对于曹操来说,此人的作用很大。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打理后方以及管理人员的调配。他完全就是曹操后方势力的一个管理者,不管当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他都会对形势十分清楚。在他为曹操效力期间,他将整个内部的资源和人员都调配和管理的很好。所以曹操才对他那样信任,并且也认可他的能力,才敢将事情交给他去处理。

自他跟随曹操以来,不仅帮助他将后方的事情打理的很好,同时,他还帮助其寻找了很多有能力的人。可以说后来曹操身边许多能干的人都是荀彧发现,并且寻找而来的。荀彧的出身本来就比较好,他的家族非常大,因此也结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他跟随曹操一段时间之后,他也认可了曹操能力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效忠的人。

所以后来就不断的为他举荐人才,其中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此人就是他举荐而来的,后来这个人帮助他完成了很多的事情。他就是郭嘉,但他很早就因为病的原因离开了,这两个人能够联合起来的话,说不定他的大业还会有所不同。荀彧帮助曹操事情有很多,其中有一次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在官渡的时候,曹操正在和袁绍对战。最初曹操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够应战,但当时他的心中并没有胜利的把握,十分的担忧。

因为他的对手当时人马很多,而曹操却并没有那样多的军队,即便是其他人面对这样的形势,应该也会有所惧怕。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而且曹操已经接连被打败了好几次,当时他的粮食也逐渐不够了,之后的曹操产生了退却的想法,准备后退。但是他也无法下定决心,一直在犹豫当中,并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是坚持作战还是撤退。

就在曹操不知该如何决定,十分为难和忧心的时候,荀彧帮助他了。当时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所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简单,他劝曹操要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因为他未必会输。如果撤退的话就失去了这一次机会,并且也会让他们的士气低落。正是因为他的提点和劝解,才使得那场战争坚持了下去,不然的话曹操或许根本无法在官渡取得胜利。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他不仅仅帮助其在政治上做了很多的事情

同时他也有一个像卧龙诸葛,这样响亮的称号,那就是王佐之才

那“王佐之才”和普通人才有何区别呢?那有天壤之别,“王佐之才”的人不仅是谋略,还要有战略方针,就是所谓的蓝图,诸葛亮为刘备画过蓝图,荀彧也为曹操画过蓝图,其中第一步就是“奉天子而令不臣”,听清楚了是“奉”而不是“挟天子而令诸候”,这就是区别,荀彧的主张是把皇帝当皇帝,而不是其他谋士把皇帝当作傀儡工具。

曹操袁绍对峙官渡时,袁绍兵力雄厚,曹操粮草不足准备撤军,曹操是真的不想打了,自认为打不过袁绍,是荀彧曹操分析局势道出“四胜四败论”,这才使曹操下定决心和袁绍一决雌雄,结果果然如荀彧所料,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官渡,这才平定了北方,曹操至此成为东汉末年第一霸主,不过分的说其中有一半的功劳是荀彧的。

曹操曾评价道:①吾之子房也。 ②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③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④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 ⑤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那么至此你对于这位王佐之才,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古人睡觉为何爱头朝东?睡觉时头朝哪才好?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

清朝皇后拿多少工资:后宫人大多吃'大锅饭'?

揭秘:古人盗墓为何总是舅舅带着外甥?

水浒传中宋江临死前为什么用毒酒害死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