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中国史上冤死的三大宰相,其中一位,一心为国,却被唾骂了千年

发布时间:2013-12-16 栏目:专题 投稿:超帅的羽毛

在古代封建社会,为官之道做到宰相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顶端,然而即使是身处高位,在我国历史上仍然有诸多的宰相冤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史上冤死的三大宰相,其中一位,一心为国,却被唾骂了千年。

一,唐朝裴炎

裴炎是唐高宗时期的辅政大臣,高宗在位时期非常的看重裴炎,以至于在高宗驾崩前,让裴炎辅佐唐中宗治理天下,而那时朝政大权尽数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而唐中宗又是一个无所作为了皇帝,他为了能够将权利收归自己的手中,不惜重用一些无能之人,甚至想封赏没有任何军功的的岳父,遭到了裴炎的反对,后来裴炎便联合武则天将唐中宗罢黜,贬为庐陵王。

这件事后,使得武则天彻底掌控朝政大权,立李旦为唐睿宗,不久后武则天想要封赏武氏一族,但是遭到了裴炎反对,裴炎以汉王朝的吕后为先例,向武则天禁言,让她吸取汉亡的教训,以此为前车之鉴。却偏偏引来武则天的怒火,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裴炎的情商真的相当低了,武则天封赏的只是已经死了的武氏族人,并不会造成大的威胁。

真正让裴炎丧命的却是另一件事情,当时唐睿已经成年,可以独自处理朝政,但是武则天却没有丝毫想要放权的举动,这就让一些朝中的大臣着急了,他们怕这历代传承的李唐王朝从此更名换姓,就纷纷联名上书,谁知这件事被武则天知道了,他们不仅处置了这些大臣,还准备将李旦的皇位也罢免,这时裴炎想领兵逼武则天就范,可惜落了个空,武则天并没有上当。

后来武则天即位后,以徐敬业为首的拥护李唐王朝的将士,起兵谋反,他们想要逼武则天交出兵权,让她把皇位还给李家,并迎回唐睿宗李旦。当时武则天正被这些反贼所扰,恰好有人密告,说宰相裴炎与叛军徐敬业合谋,其实裴炎只是和徐敬业是挚友,虽然他两关系极好,而且徐敬业想要拉拢裴炎与他一起共谋大计,但是都被裴炎拒绝了。可是武则天不相信啊,甚至还有人搜出裴炎与徐敬业之间密谋的书信为证,书信上写有古代繁体字“青鹅”仅仅因为这两个字,使得一代宰相遭受不白之冤,这两个字,以古人书写的习惯为,十、二、月,强行解释为十二月一起密谋大事,这是本来就不怎么喜欢他的武则天,借机除掉后患,大家觉得他冤不远呢?

不过这还不是最冤的,下面这位比之更胜。

二,张邦昌

历史上的张邦昌进士出身,做过少宰,在金人进攻汴梁时封为割地使与金人谈判,后被立为大楚皇帝。金人走后,张邦昌把政权交于赵构,封王,后被贬,最后被赐死。他的一生,为君忠心过,做皇帝风光过,无可奈何过,为国家交出政权痛哭请罪过,被赐死自缢而亡。

金人进攻汴梁时,宋钦宗贸然求和,任命张邦昌为割地使前往谈判。后汴梁被攻破,北宋灭亡张邦昌登上帝位,有人就觉得是张邦昌联合金人卖国,以谋得皇位。事实上,张邦昌是被金人逼迫上位。那时金人知其知名度,威胁他若不上位将让汴京城血流成河。张邦昌无奈登上帝位。张邦昌在登位这段时间,一度想自杀,后被旁人劝住。后张邦昌把玉玺交予赵构,想让赵构领导国家。之后赵构将其赐死,可能与此有关。毕竟赵构的皇位表面上是从张邦昌处得来,名不正言不顺。

赵构称帝后,张邦昌封王。李纲等人奏了一本,称张邦昌僭迸不道。张邦昌的丑事被人揭发,生活作风问题被人检举。赵构为了树立南宋朝廷的威信,将张邦昌以私幸宫人的名义赐死。最后,张邦昌自缢而亡。张邦昌在登位后处处小心,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邦昌被赵构赐死,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他当过皇帝,到底是个威胁。

张邦昌之死冤不冤?冤,千古奇冤。历史上为什么把张邦昌定义为叛贼呢,不外乎是他做过几天伪楚皇帝。乍一想,一个臣子连皇帝都敢做,如此大逆不道,还有怎么事情不敢做的?可是实际上,这个皇帝并不是张邦昌自己想做的,他也是被逼无奈。

历史上称张邦昌主张求和,是金人的内应。当金人进攻汴梁时,张邦昌打开城门让金人顺利入内,导致北宋灭亡。事实上呢,那时金国进攻汴梁势如破竹,宋钦宗早已吓破了胆,根本没有预估两方能力就贸然求和。张邦昌被任命为割地使,与赵构一同前去谈判割地事宜。

而后北宋灭亡张邦昌被立为大楚皇帝。有人会觉得是因为张邦昌与金人内应,以此得到了事先商量好的皇位。事实上呢,当被选为皇帝的候选人,张邦昌是拒绝的。后来即使张邦昌当了皇帝,他也没有自称“朕”,说明他从心里是不想到当这个皇帝的。他不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办公,禁止官员行跪拜礼,与官员商量国家大事时自称“予”,他所下发的指令也不是圣旨。这些都反映了张邦昌是把自己放在和朝廷官员同个级别上处理政事的。

在金兵走后,张邦昌把玉玺给了赵构,这唯一的皇族。他认为,赵构当了皇帝,能比自己更好的治理国家,稳定战局,做出利国利民的事情。

三,王安石

在我国历史上说到最为繁盛的王朝,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到唐朝,然而还有许多朝代和它有的一比,例如宋朝,它结束了历史上混乱的五代十国,中原土地再次得到了统一的管理,政治方面虽然比不得唐朝,但也是较为开明了,国内复兴儒家学说,文人遍地,文化发展,在科技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此经济文化繁荣,比之前朝也并不差。

但就是这样一个繁荣的国家,很快就灭亡了,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政权,北宋虽然有过辉煌时期,却在兴盛的时候突然灭亡,而后的南宋也只是垂死挣扎而已。那么这样看来北宋灭亡是很关键的,是内忧还是外患造成的呢?

后世一些学者认为这件事上王安石有很大的责任,当初若不是他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不会导致国家灭亡,但真的仅凭他一人之力,就让整个王朝走向灭亡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一位人。

王安石人如其名,人如其字。“安石”,安然挺立一巨石。而“介甫”的“介”,则是坚硬如磐石般不肯改变,还是石头。

他的性格,为人处世,和石头毫无两样,一旦认定了方向,谁也无法改变,说好听了是“不屈不挠”,说不好听了,是“固执”。

例如,他想在仕途上踏踏实实做一些实事,好事,于是固执地不肯转任京官。当初,王安石年纪轻轻考中进士,做了地方官。按照当时的制度,地方官任期满,可以以文才自荐到朝廷任职。

他的官员趋之若鹜,安石独否,先主动放弃了自荐朝廷任职的机会,后宰相文彦博推荐、文坛领袖欧阳修推荐,他都辞谢不就,反正不去做京官,只想做地方官。为何?因为地方官的职位,既能亲民,又能锻炼自己的才干。

在地方任上,真正体现王安石官风的是他任鄞县知县时,作为地方一把手,自己的政治意图能够实现。他修堤坝,疏水道,改善交通条件;青黄不接时,打开官仓,借粮给农民度荒。

当然,王安石也是皇帝手下的臣子,只借不还的买卖,皇帝当然不依,他不能拿着朝廷的粮食卖人情。怎么办?王安石规定,百姓借粮,待秋收时偿还官仓。

这样一来,百姓固然度过饥荒,不用卖儿卖女、卖田卖宅,而官仓内的粮食,也得到了以新换旧,可谓官民双赢。从这时起,王安石不但表现出他的爱民心,也展示了自己管理经济的才能。

后来,王安石调任朝廷任度支判官,开始参与管理全国的经济。经过多年的基层锻炼,加上在朝廷接触到的宏观经济管理,他对现实有深刻的了解。王安石上书皇帝,凡万余言,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一是财力困穷。二是风俗败坏。三是人才缺乏。四是政治守旧。

当然,当时的王安石位卑言轻,他的万言书并未受到重视。但是,数年后,王安石执掌政权,他的施政举措,大多来自这篇万言书。

王安石原本执意扎根基层,为什么肯任职度支判官呢?因为这个职位同样是一个可以干实事的位子。

王安石本来就是一个务实的官员,他希望务实,讨厌务虚。朝廷调他去集贤院任职,这是一个有机会经常接触皇帝的职位,而且也是一个十分荣耀的职位。因为集贤院里聚集着天下一等一的人才。

不过,这里却做一些文字工作而已,在王安石眼里是务虚的。他的犟脾气又上来了,怎么也不肯就任。同僚们以为王安石不求上进,无意于世务,怅恨不已,认为自己看走了眼。

第二年,朝廷委派王安石修撰皇帝起居注(更能接近皇帝),他还是屡屡辞绝。小吏手捧敕书找他宣布任职命令,王安石却躲进厕所。小吏急了眼睛,把敕书搁在书案上转身就跑。王安石追上去,硬把敕书塞还给他。最后,朝廷让他以知制诰的官衔纠察京师刑狱案件,王安石才肯奉命,自此以后不再辞职了。

在朝为官,最忌讳的是与同僚格格不入。王安石偏不,他独行特立,自己认准的事儿,坚持到底。

有一年遇到一个案件:一少年得了一只斗架鹌鹑,他的朋友讨要,少年不给。朋友仗着和少年平日私交甚厚,夺了鹌鹑就走。少年一时性起,顾不得朋友之交,追上去把朋友给杀死了。开封府判定少年处以死刑。

王安石提出反对意见:“依照法律,公然拿取、暗自拿取都为盗。少年不给,其友拿取,这是盗的行为。少年追而杀之,这是捕盗行为,虽然造成友人死亡的后果,也不能判处死刑。”他弹劾开封府办错了案子。

开封府不服,提请朝廷评理,百官都认为开封府判的对,请求皇帝处分王安石皇帝裁决:对王安石免于处罚,但必须向开封府登门道歉。王安石接到圣旨,淡淡说了一句:“我无罪!”不肯去道歉。御史们弹劾他目无天子,抗旨不遵,王安石置之不理。

当时,有诏令取消舍人院申请修改诏书内容的权力。舍人院负责根据皇帝的决定起草诏书。当然,皇帝的决定来自宰相们的建议。皇帝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很多皇帝的决定其实就是宰相们的意图。诏令取消舍人院申请修改诏书内容,那么就取消了舍人院发现、举报宰相不当建议的机会。对宰相专权有利,却对皇权乃至国家不是太有利。

王安石当即指出(当时他的官位还很低微):“若按诏令施行,则一切政事听任宰相所为。我反对此诏令,倒不是宰相们都意图以权谋私,只是建立法度的精神不该如此。如今,宰相们懦弱者不敢为国守法,宰相中的强悍者则恃皇权随意下达政令,言官们无人敢于忤逆,我实在为此忧虑。”

王安石的意见一经上书,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却引发了朝中高官对他的厌恶。这年,王安石母亲去世,他依制辞官归乡守孝。守孝期满,朝廷召唤,王安石的犟脾气上来了,他不愿与奸邪小人为伍,任凭朝廷召唤,他始终不肯回归朝廷,直到宋神宗继位。

神宗在做亲王时,已经听说王安石的声名。他刚一即位,便召唤王安石入朝。王安石判断年轻的宋神宗也想有一番作为,遂应召入朝。神宗问他:“我意欲开创盛世,该如何下手?”王安石答:“择术为先。”他希望神宗学尧舜那样的圣王。

神宗心中暗喜,感觉得到了一个有政治抱负的辅弼之臣,谦虚地说:“我自视才疏学浅,爱卿希望我学尧舜,怕难以做到。”但是,神宗接着说:“希望爱卿尽心尽力辅佐我,你我君臣二人,努力达到尧舜的境界!”一席话,说得王安石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没想到神宗如此信任自己。

从此以后,宋神宗王安石言听计从,当王安石独行特立地发表某个建议,其他所有朝臣都在反对,神宗也要力排众议,依从王安石的意见。

次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革新。主要有:

一、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饥荒之时,政府贷款给农户,待秋收时连本付息偿还,利息二分。避免了大地主、大财主以高利贷趁火打劫中小农户,造成小农土地田宅被兼并而破产沦为赤贫户,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二、均输法。

每年政府采购之物资,预先制定计划,按照避贵就贱、避远就近的原则采购。节省了政府采购支出,降低运输成本,影响了采购官员和与之关系密切的大商人的利益。

三、保甲法。

乡村建立自治组织,对壮丁登记造册,每二丁选择一人参加军事训练。加强了基层管理,提高国家军事动员能力。

四、免役法。

对于人民为国家服徭役,不再按照人头实际出人服役,而是按照人户资产多少,向国家交钱,再由国家出钱雇人充役。这项制度相对公平,谁家钱多,谁理应多为国家尽义务;而且,普通农户以钱代役,不影响农业生产。国家雇佣人服役,往往是无业者。只是严重影响了富人的利益。另外,之前不用服役的单丁户(一户只有一个劳力)、女户(家里无男性劳力),现在也要交钱了,造成他们不满。

五、市易法。

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流通。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贱时,政府以稍高价钱买进,防止低价伤害中小商人利益;供不应求而价格高涨时,政府以储存物资投入市场平抑物价,方式是允许中小商人向政府赊货或者贷款,政府收取二分利息,中小商人再将物资投入商品市场。这样大商人不能囤积居奇了,严重影响了大商人的利益。而政府可以获利,增加财政收入。

六、保马法。

乡村义勇(民兵)或保甲人户愿意养马者,政府提供马匹或资金,民间自行养马,以备作战使用。之前是政府负责养马,浪费且效率低下。

七、方田法。

农户土地分为五等缴纳赋税。农户税负更公平了。

八、免行钱法。

京师之中,各行各业,都要为政府各衙门无偿提供物力人力,更有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各行业不堪其任。王安石规定,行业不再直接提供物力人力,根据行业利润多少,按标准向政府交钱便是,免得贪官污吏直接盘剥。

总之,王安石的新法,初衷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基层管理和国防建设、抑强扶弱,效果也很明显,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都是允许发生的小问题。

可这样大的社会变革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所以他在许多人眼中是罪人,将他选做替罪羊也是因为这个。但其实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改革,只不过恰好是王安石站了出来,或许敢于打破禁锢注定是要承担风险的。

等到了宋神宗时期,他身边有了许多的同道人,推行变法势不可挡,可保守派的势力无法忽视,他们的变法难以顺利实行。两大派针锋相对,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也是如此,一个支持打仗,态度强硬,而另一个支持议和,苟且偷生。如此皇帝就要主战派先去打仗,等输了,就会让主和派去议和,情势不利时,再派去主战派,国家的立场如此不坚定,必然是会国家招来灾祸的。

当时的北宋不止面临着内忧,还有外患。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还有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这就导致北宋边境并不安定,宋徽宗觉得国库充盈,难得有了血性,想要做出一番大事,行为过激,却忽视了边境游牧民族的虎视眈眈,最后招致北宋在兴盛的时期,就突然灭亡了。

宋徽宗时期,国家有了钱,其实是得益于王安石的功劳,宋神宗时期,他推行的税收政策,将税收点和矿山都承包给了商人,价高者得,收入越高的商人,税收也会更高。此外茶和盐由国家控制,被证券化,国家发行了纸币,但大量发行的纸币造成了贬值,可政府采用铸币税保证财政收入,人人平等,如此造成了矛盾,影响了经济发展。

这样看来国库看似是充盈了,但其实是税收过重导致的,宋徽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国家的治理出现了问题,这才导致国家在兴盛时期灭亡了。如此说来,北宋灭亡其实是宋徽宗造成的,并非由王安石造成,他只是一心为国家发展,坚持改革,只是想法前卫,许多人不能理解。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古代“吃喝风”:盛唐竟被李隆基一家吃垮?

汉武帝欲长生不老:东方朔一语惊醒梦中人

揭秘:晚清官员一年花多少银子才算是活得不错

想做武则天的面首其实并不难 只要满足三条件

古代太监时刻带着两样东西:竟是用来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