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司马迁是怎么贬低刘邦的?但是如果从这三点来分析,他比项羽强太多

发布时间:2013-12-17 栏目:专题 投稿:无奈的盼望

众所周知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然而在很多人物的记载中,都带有着司马迁的个人感情,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对于刘邦贬低,那么他是怎么贬低刘邦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如果从这三点分析,他比项羽强太多。

在“成王败寇”的传统思维下,项羽却被司马迁后来者成功塑造为美学意义的悲剧英雄,尤其是大宋才女李清照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荡气回肠,令人欷歔感叹。

项羽身材高大,勇武过人,“力能扛鼎”,可谓秦末乱世中一等一的高手,年纪轻轻,就率军起事,巨鹿之战,其他人畏缩不前,他却以破釜沉舟之壮举,大破秦军精锐,“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震慑一群友军,“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此时不过25岁,端坐军中,享受膜拜,俨然已是霸主风范。

他在战场叱咤风云,却又侠骨柔肠,深爱着一个纤弱的女子,即使到了崩溃边缘,还演了一场传诵千古的“霸王别姬”。

他人生最后的谢幕,堪称英雄史诗的辉煌高潮:看重名节而放弃渡江逃跑,身陷重围仍坚持血战到底,拿剑杀死汉军数百人,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但他仍然没有力战而死。

他在残酷的搏杀中,认出了敌军一个熟人,于是,他喊道:听说你们赏千金、封万户来买我的头颅,我成全你吧!“乃自刎而死”,年仅30岁。汉军涌上来抢夺他的遗骸,居然互相残杀又死了几十人。

这就犹如古希腊神话中英雄阿喀琉斯之死,他中了致命一箭,仍在狂吼搏杀,“特洛伊人听到他的吼声,浑身打战,以为他并没有负伤。突然,他的肢体僵硬起来。他倒在其他尸体的中间。他的盔甲和武器掉在地上,大地发出沉闷的轰响。”

阿喀琉斯倒下后,特洛伊人疯狂涌上来抢夺他的遗体,“阿喀琉斯的死敌帕里斯第一个看见他倒了下去。他喜出望外,不由得欢呼起来,即刻激励特洛伊人去抢夺尸体。许多原来见了阿喀琉斯的长矛都赶快逃避的人都围拢过来,想剥取他的铠甲……”但阿喀琉斯的战友,拼死保护了他遗体的完整。

项羽的部下,却已经全部战死了。项羽轰然倒下,敌人如嗜血的鬣狗一般围拢上来,互相打斗,结果,一人抢到他的头颅,四人抢到他的身体。这五人,后来都封了侯。

这就是凡人与神人、俗人与英雄、酸文与史诗的区别。英雄失败了,他失去生命的躯体,还能给敌人一场大富贵,他的传说并未因为他的死去而湮没,因司马迁神来之笔,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相形之下,司马迁刘邦,毫无激情可言,纯属流水账。他是西汉史官,写西汉开国之君刘邦,虽竭力遵守政治正确,文字中却仍隐现着对刘邦的不屑,比如刘邦年轻时的流氓行径,“好酒及色”;又如,楚汉之战初期,他被项羽打得各种逃跑,甚至让一群女人来当替死鬼冒充前锋引开楚军主力,自己从另外一个方向偷偷逃跑。

那么司马迁为何带有这种贬低刘邦的感情呢?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当朝为官,家境还算尚可,因此,早年的司马迁曾游学天下,结识了不少好友,同时也受到了董仲舒等人的思想影响,有了自己的思想,后来因为父亲的缘故,也入朝为官,有一年,汉武帝要举行封禅大典,而作为筹划典礼礼仪的司马谈因为病重不能随行,内心因此更加的抑郁,导致病情加重,这时受命接替其父工作的司马迁在去泰山的路途上,见到了病危的父亲,看到儿子回来,司马谈在床前交代了他一些事,对他说了他们的祖先在周朝时就是记录伟人事迹的太史,只不过是后来衰落了,司马谈希望他能够继续的把自己未完的编纂工作完成下去,不要中断,司马迁含泪接受了父亲的遗命。

后来,李陵将军在战场上受到了匈奴的伏击,最终寡不敌众,投降了,汉武帝因为此事很震怒,而司马迁这时为他求情说理,而被牵连,被人告发他有不臣之心,被含冤下狱,等待被处死,自己还没有完成父亲的遗命,因此司马迁只好用腐刑替死,承受了人格的侮辱,但他依旧坚持完成了史记的编撰。

而我们现在看史记中的楚汉相争,会觉得项羽的正面多于刘邦的正面,大概是因为司马迁有了一些小情绪,毕竟刘邦是汉武帝的祖先,自己承受了人格上最大的侮辱,受到了宫刑,心中难免会有不平,因此,对项羽的遭遇有了一些同情的感受,对刘邦有一些不满,但是,总体上来说,司马迁还是有职业操守的,里面记录的多数事都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有参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不过他在这些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刘邦项羽强多了。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刘邦劣迹斑斑,四十多岁老婆也娶不起,整日在乡间白吃白喝,还跟寡妇调情,去参加聚会不给钱,在芒砀山上如丧家之犬,起兵之初更是狼狈不堪,前有彭城之败,后被项羽追杀,逃命时把老婆孩子踢下车,当真是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

司马迁这样写刘邦,很明显有故意抹黑的意味,而抹黑刘邦的目的,在于抬高项羽的身价,其实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刘邦项羽更强,比如说仁慈方面,项羽放过章邯,算仁义,鸿门宴放过刘邦,也算仁义,在《史记》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刘邦仁义,但他也是有的。

比如刘邦进入汉中后,就约法三章,对百姓施行仁政,后来他封王回到家乡,就给家乡父老免去了赋税,就连他曾经调戏的那个寡妇,刘邦也并没有始乱终弃,这样的仁义项羽无法比的,项羽仁义是装出来给世人看的,刘邦仁义是实实在在给人带来好处。

项羽在战场上虽然所向无敌,勇冠三军,但这些只能称之为"匹夫之勇",刘邦虽然没有项羽的勇武,但却有超乎常人的勇气,比如项羽怀疑他时,他敢去参加鸿门宴,明知道危机重重,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这跟重庆谈判时主席的勇一样。

楚汉之争时期,刘邦年龄已经很大,不如项羽那么年轻,可刘邦胸口中箭后,仍旧忍受剧痛出来劳军,使得军心不乱,鼓舞士气,这种勇气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煎熬,也需要忍受精神上的酷刑,可刘邦依旧做到了。

争夺天下时,经常需要做到一个"忍"字,这方面韩信是很厉害的,当年受到胯下之辱,这是忍者中的上忍,后来韩信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称号时,刘邦也是气得七窍生烟,可他依旧忍住了,这份屈辱也不比韩信当年低,反观项羽在"忍"字方面,却做得不够好。

齐国造反时,项羽打齐国,杀掉天荣之后,章邯又再闹毛病,项羽又处理章邯,跟着九江王英布叛变,项羽又去料理英布,项羽想打谁就打谁,完全不根据当时天下形势来操作,项羽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刘邦却一步步强大起来。

说得直接点,项羽不能忍,谁得罪了他,他就要立马把对方搞死,说得好听点这叫年少气盛,说得难听点这叫没脑子,忍不得一时之气,最终兵败被擒,也在意料当中,虽然司马迁极力贬刘赞项,可从结果来看,刘邦强于项羽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宫女入宫前的体检是怎样的?揭秘宫女入宫体检的流程

明朝宦官专权严重 为何还威胁不了皇权?

让曹操栽跟头险丧命的三个女人

揭秘:清朝犯人流放地宁古塔竟是满清老家

自古红颜多薄命 三国四大美女年纪轻轻就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