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明朝最后一位猛将李定国,人生最后一战,为何会输给吴三桂?

发布时间:2013-12-18 栏目:专题 投稿:真实的铅笔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明朝末期虽然有着许多腐败的漏洞,但是其崇祯皇帝的气节让人敬佩不已,而明朝的猛将也有一位同样以气节著称的名将,他就是李定国,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他人生最后一战,为何会输给吴三桂

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清军曾经两次夺走李定国所守护的一切。

第一次是在1647年,张献忠的大西军与豪格所率领的清军在西充凤凰山对垒。两军交战时,张献忠清军暗箭所伤,阵前殒命。

张献忠是李定国的老领导,也是他的养父。

定国本没有家,从10岁那年起,军营就是他的“家”。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一带饿殍遍野,饥馑相望,各地农民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敲响大明的丧钟。

年仅10岁的李定国,在这片遍布天灾人祸的土地上挣扎求生。出生于贫苦农家的他无依无靠,唯有吃草根树皮充饥,正在那时,张献忠率军路过。

张献忠见李定国相貌不凡,聪明伶俐,便将他带到军营,抚养其长大。

和李定国同吃一锅饭的还有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三人,他们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日后成长为大西军的“四将军”,为张献忠征战四方。

其中,李定国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誉为“万人敌”,是大西军中的顶级流量,威名远扬。

早在清军兵临川蜀时,张献忠就曾召集四名养子,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危急关头,张献忠放下十多年来对明朝的仇恨,命养子们以大局为重,联合南明抗清

杀父之仇、民族之恨,不共戴天。之后十五年,李定国一直奔波在抗清前线。

1657年,南明发生内讧,孙可望降清,清朝见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吴三桂、赵布泰、罗托等三路大军,向西南进军。第二年初,顺治帝再次下诏,任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八旗禁旅南征。此后,清军由湖广、四川、广西三路进攻,南明军队节节败,到1659年初,清军占领昆明。

定国率军掩护永历帝撤退时,渡过怒江后,发现磨盘山附近地形复杂,群峰丛峙,林木茂密,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于是他决定在此地设伏,与清军主力决一死战。李定国用兵多年,经验丰富,他充分利用磨盘山的地形特点,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总兵王玺为“三伏”。

定国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为了这次作战顺利,李定国考虑的非常全面,甚至让将士携带干粮,以免产生炊烟。此时清军屡战屡胜,认为李定国不堪一击,早就逃遁,所以丝毫没有准备。吴三桂等人率领军队进入了伏击区。

只等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区,李定国就可以将其一举歼灭,可就在此时发生了意外!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临阵叛变,向清军泄露秘密。此时清军的前锋已经进入“二伏”,吴三桂闻讯大惊,急忙下令全军后撤,同时“以精甲蹂伏兵”。担任“初伏”的窦名望见计划暴露,只得被迫出战。

担任“二伏”的高文贵也不得不出战,至此这个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战於山间,短刀肉薄,固山额真沙里布等人俱阵亡,窦名望、玉玺亦战死”。然而,情况对南明很不利,因为李定国此时投入了六千精锐,打算埋伏清军,如今却变成遭遇战,以寡击众,落于下风。

清军陆陆续续增援,前后已经有一万两千多人,是南明军队的两倍有余。此时定国坐在山巅,突然听见信炮失序,非常惊讶,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面前,“击土块满面”。李定国这才发现,南明军队大势已去,自己的计划彻底落空。无奈之下,李定国只好率领余部彻底。

此战南明投入六千伏兵,别看人数不多,但这是李定国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他原想以此重创清军,重新收复云南等地。结果因叛徒卢桂生出卖,导致功亏一篑,损兵达四千多人。清军虽然取胜,但也是惨胜,损失达万人,为此朝廷还处罚了参战的诸多将领。李定国虽然重创清军,但他已经丧失了最精锐的力量。

永历帝闻讯后,惊慌失措,赶紧逃入缅甸境内,最后还是被缅甸人送给了清朝。

1662年,李定国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马,驻扎在九龙江一带(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河段)。

恶劣的气候、低迷的士气让这支以陕西人为主的残兵迷失在人烟稀少的边境,粮食药物供给不足,将近一半将士病死。

绝境之下,李定国仍然鼓舞各地抗清势力奋起抵抗,同时派使者前往暹罗求援,并向缅甸打探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的下落。

直到永历帝被杀的噩耗传来,李定国自知回天乏术,不禁捶胸大哭,悲痛欲绝,数日之后就染上重病。

临终前,李定国撰写表文,焚告上天:“如果大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并对部下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一代名将,历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徒留一曲壮志未酬的悲歌。

相关推荐:

盘点历史中的那些极品人妻 不外乎两种类型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莫非真有轮回穿越?

赵氏孤儿案第28集剧情 程大业背后一颗红痣真相

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何总是能够猜透皇帝的心思?

唐代'高考':王维为考取状元不惜假扮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