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历史上三大重要文物,一件被当成废物拒绝接收,一件直接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发布时间:2013-12-19 栏目:专题 投稿:俊逸的保温杯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也因此诞生了许多重要文物,而有许多文物由于时代的不同,被当成了废物废纸进行了处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历史上三大重要文物一件当成废物拒绝接收,一件直接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一,中国最珍贵的文物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刚刚倒台的时候,故宫还是保存得非常完好,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宝库,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馆,在故宫中收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宝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可是令人痛心的是,在那个混乱动荡的时代,军阀们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他们丝毫不顾及其他,不顾及人民的利益,不顾及百姓的死活,更加不会在意这些珍贵文物了。

那些军阀大多都是没有读过书的大老粗,所以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这些文物的珍贵之处,更不会刻意地保护它们了,在他们的心里只有枪杆子、金钱和底盘,所以无数珍贵的文物在此期间被毁坏。其中被毁坏最严重的就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一些纸质文档,这些文件还有各类典籍才是中国最珍贵的文物,因为它凝聚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如果是金属制品或许还容易保存一些,而那些纸质的文物本来就很容易被损坏,一般都需要专人来保护,但是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身家性命奔波,根本就不会有人保护它们了。即便是有心人想保护可是也没有那份力量,这些纸质品之所以说它们是文物,不是因为这些文档的本身有多么珍贵,不是像一幅名家的书画那般,不是因为年头越久而越珍贵,珍贵的是这些文档之中记录的一些事情,记录的一些历史真相。

要知道,在那些书籍当中有许多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本,这对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些艺术的宝库被军阀和列强们一次次地“洗礼”,而这些外行人眼中只有白银和黄金,对于这些纸质的文档,直接被当成废纸处理了,这是莫大的损失。这些珍贵的文物一旦被迫坏,根本无法修复,当初他们这些东西当作废纸处理,现在我们花再多钱也买不回来了,这实在令人惋惜。

二,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忽必烈打造的。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在建大都时,以金代的琼华岛为中心,将琼华岛改名万岁山,于山的最高处建起广寒殿,大宴群臣。

蒙古人向来以豪爽著称,他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公元1265年,忽必烈命数十名工匠,夜以继日的花了五年时间,将一块整玉雕成一巨大酒瓮用以饮酒作乐。据说,可贮酒三十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大玉海被放置在万寿山最高处的广寒殿,并取名为“渎山大玉海”。

公元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率领军队攻占北京后,元顺帝率领部分蒙古贵族仓皇出逃,难以带走一些珍贵的宝物,比如大玉海,由于太大了,他们没办法拿,所以落到了明军手中。

大玉海也一直在广寒殿待着,一待就是200年。直到公元1579年,明万历七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继而倒塌,殃及大玉海大玉海严重受损,留下了许多因焚烧而产生的裂纹。随后“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了出去,搬到了皇家的御用监。

御用监是专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时改为道观,名真武庙。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将它作为腌菜缸使用。

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真武庙重修时,名臣高士奇见到了它,此时的大玉海,竟然被庙中的道士当作咸菜坛子,已经用了近300年了。高士奇立马叫人将菜掏出,清洗干净,在里面储水,并放入山石。本来他有机会发财的,但他只是推测此物不是普通石器,并没有考证出其来历,所以说还是没人能认出这个“镇国级”的国宝。

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庵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于是报告了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送至玉钵庵买回玉钵。

乾隆对渎山大玉海非常喜爱,不仅打造了一尊汉白雕花玉座作衬托,还专门给它建了一座玉瓮亭用以珍藏,甚至亲自题了一首《玉瓮歌》刻在玉海的内壁上。其序文说:“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

幸好有乾隆,大玉海才能重见天日,要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

时至今日,历经700年的岁月沧桑,“渎山大玉海”依然气度不凡光彩照人。

三,中华第一红山玉龙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年方17岁的村民张凤祥在村东果林干活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石板,大约离地面有两尺深。张凤祥好奇地拨开石板,却发现里面除了一些小石头外,只有一块长满土锈的“铁疙瘩”。这块“锈铁”呈圆环形状,灰白色,有些像“马蹄铁”。当时一斤铁能卖几分钱,张凤祥便打算把这块两三斤重的“锈铁”拿回家换些钱。

下午收工后,张凤祥把“锈铁”拿给家人看。大家都觉得这东西不值钱,铁上长了这么多锈,也卖不出去。张凤祥觉得家人说得有理,就把它扔给自己最小的弟弟当了玩具。这个4岁的小男孩,每天就拿麻绳拴在铁块上,拖着跑来跑去。久而久之,“锈铁”上面的锈越磨越薄,竟露出了墨绿的颜色。这可惊动了左邻右舍,有一个见过些世面的邻居认出来,这是一块玉石。张凤祥一家仔细看了看,这个物件在墨绿中透着晶莹的光泽,好像真是值钱的宝物,从此就不敢让孩子拖着玩了。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全国上下都兴起破“四旧”的风潮。张凤祥担心这件玉器会给家里带来麻烦,便和父亲商量用一块红布将它包好,锁在柜子中。后来,有人建议他们玉器送到生产大队。张凤祥拿着玉器到了生产大队,又在生产大队领导的指挥下,赶着驴车前往翁牛特旗旗委宣传部和文化馆。谁知,接待张凤祥的工作人员并不懂文物,坚持不收这件玉器

相传,张凤祥还曾经想过要把玉器切割成四五块,制成玉烟嘴去卖钱。当时,一个玉烟嘴能换一头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诱惑。幸好张凤祥的父亲及时拦住了他,决定再次把它送到生产大队。这一次,文化馆收取了这件玉器,并支付了张家200元人民币作为奖金。

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先生看到了这件玉器。他一眼就认出这是红山文化的遗物,兴奋不已。这一发现也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1985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再次对这件玉器进行鉴定,并指出这是一块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第二年,《人民画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登载了碧玉龙的照片,还发表文章肯定了红山玉龙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

就这样,蛰伏了五六千年、又在张家埋没了15年之久的碧玉龙几乎是一夜成名,身价陡增,真正印证了“龙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的诗句。赤峰市翁牛特旗也因此获得了“玉龙的故乡”的美誉。

红山玉龙成名后,曾经被送到日本等国展出,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人们称誉它为“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龙”或“天下第一龙”。如今,它被正式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红山玉龙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主要运用圆雕,细节处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技艺,周身光洁。玉龙通高26厘米,剖面直径2.3至2.9厘米,重1千克,整体造型像英文字母C,也很像甲骨文中的“龙”字。上面刻有猪的头、马的鬃和蛇的身,因此又被称为“猪嘴玉龙”。

那么对于以上的历史上三大重要文物,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鸦片战争中清军的荒唐战术:用马桶大粪御敌

曹操为何甘愿让三个亲生女儿“三女侍一夫”

揭秘:中国历史上把鸦片当过春药用的那些皇帝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文字狱的最大牌受害者

揭秘:王昭君出塞后谁为她后悔得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