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古人有名,字,号,这些称呼都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22 栏目:专题 投稿:昏睡的花生

名字往往都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所以无论现代还是古代,父母取的时候都十分用心,但是与现代不同,古代人们名字是分开的,除此之外往往还有人会有号,这都是什么称呼?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只有一个名字,但是在古代人们不光有名,还有字,甚至还有号。比如诸葛亮,他还有个字是叫孔明,然后又号称卧龙。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的名叫白居易,字叫乐天,他也有个号是香山居士。古人名字确切地说,应该是分为名、字、号这三种。名就是对自己的正式称呼,字就是对这个称呼的延续,号则表示自己的志向。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要这么麻烦,不光有名,还要有个字呢?原来这都要从古代的一本书说起。封建时代人们尊崇的都是儒家学说,有一本儒家典籍叫做《礼记》,里面记录了在秦朝以前人们所遵循的礼制,对后世的礼制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咱们现在自称是礼仪之邦?就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十分的重视礼法。

《礼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关于礼仪方面的记载,其中就记载了关于名和字的礼仪。正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古代的男孩女孩们在成年的时候,父母长辈是要给他们举办成年礼的。在成年礼举办完成后,就会给孩子们授字。有了字,也就代表孩子们正式长大成人了。

古人一般称呼人的时候,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通常都是称字。如果是年轻人还没有字,他们则会说:年幼,无表。所以取字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尊重他,避免直呼其名。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古人的号则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号,也就是自称的,另一种就是别人送的号。比如说晋朝的陶渊明,他家门前栽了五棵柳树,他就自称是五柳先生。又比如三国时蜀国的谋士庞统,他的号叫凤雏,他这个凤雏和诸葛亮的卧龙一样,都是庞德公送的。

“号”起源于周朝,又称别号,是对人的尊称。但是“名”和“字”是要起的,但“号”却不用人人都起,而且“号”用的最多的,一般都是文人。“号”不受“名”和“字”的限制,没有那么多规矩,同时还能从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情操,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其实更多的古代平民百姓甚至是没有名字,特别是古代的女孩子,这也是封建社会不平等的地方。古代的平民百姓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也不认识什么字,所以很多时候都不给孩子起名字。比如父亲姓李,第一个孩子叫李大,第二个儿子可能就是李二,要么就是花钱送礼找认字的先生给取个名。女孩子直接就是李氏,孙氏这样,更不会有名字

古代时候人们比较迷信,认为“名”是带有灵魂的,所以人在去世后要避讳,以免侵犯的灵魂。所以要取一个“字”,因为古人避讳“名”而不避讳“字”,所以曹孟德、赵子龙等人的称呼就是避讳名的结果。现在想来确实十分可笑无语,虽然“字”和“号”已经淡出了社会的舞台,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过去,但是其中却同样还存在着我们中国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宝贵的财富。

相关推荐:

趣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只因曾经被算命先生忽悠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省钱

杀手王亚樵:是谁引导王亚樵成为民国第一杀手的

玉罗刹练霓裳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头发全白

七岁神童项橐:孔子自叹不如他但是却早早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