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在古代有将军造反起事的时候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听将军的 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发布时间:2013-12-24 栏目:专题 投稿:热情的鸡翅

古代时候一些有野心的人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上,最终起事的时候那些士兵为什么都是听从起事者而不是听从当朝皇帝呢?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拥有了控制政权的筹码,古今中外皆然,从这一点出发,皇帝本人是必须要掌握军队的,不然皇帝就不是他当了,分分钟成傀儡甚至灭族。

矛盾的地方在于,整个国家的军队很多啊,且分布在边疆重镇,皇帝一个人怎么统领?这就像官府一样,皇帝当然想自己统御万民,可是做不到,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官僚制度,经过逐级官吏传达,施行自己的意志。

军队也一样,皇帝要想掌控全国军队,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军队系统,由元帅、各级将领往下推,最后到士兵。而造反,就是某个将领不听皇帝的了,带着底下人反抗皇帝

造反,其实就是这个制度的一个弊端,因为皇帝掌控军队是间接的,皇帝掌控将领将领掌控士兵皇帝是通过掌控将领然后再掌控士兵士兵是不一定效忠皇帝的!

士兵不一定效忠皇帝的原因很简单,古代士兵不少志愿兵,而是义务兵,他们不是自愿来为皇帝抛头颅洒热血的,渴望建功立业的只是少数,绝大部分是被抓壮丁拉来的,当兵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个职业。

皇帝又远在京城,绝大部分士兵是没见过皇帝的,而将领近在眼前,再加上军事作战所需的士兵服从将领(这是必须的,军队内部必须保证将领的权威,不然打仗的时候将是一盘散沙),皇帝士兵的管控力自然比将领弱。

这一点,皇帝也是看的到的,为了防止将领造反,他们相出了种种方法,总的来说就两大类,一个是分离将领士兵,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另一个则是把握住粮饷

一个方法很有操作难度,如果玩得不够,将领士兵打成一片,等于没玩;如果玩得过火了,比如统兵权与练兵权分离,这个将领练好的兵交给另一个将领去带,将领士兵大眼瞪小眼,对皇权的威胁是小了,可同样的,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毕竟哪个士兵会甘愿把命交给陌生的将领,打起仗来,心里总是怀疑将领的指挥,而将领士兵不熟悉,调度起来也很麻烦。

运用这种方法的很多,比如虎符、监军等等制度,都是为了防范造反

第二个方法就是夺取将领粮饷的权力,粮饷这东西,都是来自于民间赋税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问题是这羊毛谁来割呢?是中央统一割好了发到士兵手上呢?还是将领自己隔了发?

在中央强势、财政充裕的时候,打死都不会把割羊毛的权力交给将领的,将领士兵粮饷士兵感恩戴德,眼里就只剩下将领了,哪还有朝廷和皇帝

但在少数情况下,中央又不得不将适当的财权交给武将,让将领就近征集粮饷无疑可以给朝廷省去大笔人工和运输费用,军队获得补给也更及时,打仗打得更有劲了,在财政不充裕的时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下放财权是一把双刃剑,武将统军与财政权合一,虽然可以增加军队灵活性,增强战斗力,但也会大大增加武将造反的概率,没有钱,武将造反就没有底气,有了钱,什么不敢?

历数那些比较大的造反,比如安史之乱,那就是因为中央下放了财权,军饷是将领发的,士兵将领非常拥护,这才敢造反,不然像钟会,可能先被自己部下给干掉了。

宋朝有鉴于唐末五代的军队政变(多的数不过来),推行了一场全面的弱军行动,什么以文治武、财权分离、下属限制等等,彻底灭了将领反叛的苗头,之后的朝代沿而用之,并进行改进,所以宋朝以后,武将造反就很少了,成功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哗变,如苗刘兵变。

皇帝为了稳固统治,只会打压军队,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底层的士兵,自始至终,皇帝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士兵永远是最微不足道的。即使皇帝有想要军队,也只会自己训练一支亲军,其他的皇帝顾不上,也没时间顾得上。

军队只有在战时才有存在感,平时是没有的,皇帝和臣子更多的时候是在管理治下百姓的问题,而且军队有时效性和地域性,一只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培养起来太困难,只有在边疆才有可能,而都城不会在边疆,边疆太大太多了,培养的代价大,又不一定是皇帝自己的,而且古代一直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能存在十年以上,故此,皇帝首先放弃的就是考虑士兵的待遇和感受,这种情况下,士兵参与造反,内心毫无压力。

古代士兵参与皇帝造反是因为封建时代的制约性。从精神到物质的匮乏,是士兵参与造反的根本原因。

相关推荐:

唐朝后宫出身最高贵的女子,却一生不得宠,身不由己

历史上最荒唐的时代,皇帝发布一条最荒唐的诏令

民国风尘女子救助机构——济良所:剩男的'福地'

王莽改制具有穿越感?据说有社会主义的影子!

古代两对姐妹花共侍皇帝 结局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