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大败刘备于夷陵的陆逊,后来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13-12-25 栏目:专题 投稿:背后的书本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东吴占据江东,国富民殷,而且东吴人才辈出,从周瑜到陆逊,从来不缺少有能之士,陆逊在夷陵大败刘备,稳固了三足鼎立的形势,那么这个立下大功的将领后来结局如何

还记得孙权年少从孙策手里接管东吴的时候,还十分稚嫩,当时的孙权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在几十年过去之后,孙权一改之前的相诚以待和同舟共济的贤明之君形象,在三国后期他变成了一个性情多疑,杀戮无度的昏聩之君。而孙权自己性格和态度的前后变化,也正是决定了江东政权后期的走向,当时东吴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然不再国外,而在国中。当时的蜀汉处在川蜀一隅,而东吴占据了江东,长江中下游和岭南的一大片天地也都化为己有。

曹操则占据了北方,但凭靠着长江天险也可以抵抗曹军南下。而江动的发展也是非常的不错,加上在边境上做好了防守以及出色的外交政策,所以当时的东吴和蜀汉,曹魏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原因在于江东大族的势力飞速的扩张和发展。

三国早年期间,为了要拉拢统兵将领,孙权江东实施的是军事世袭制度,而且又将当时东吴的大片土地封赏给了他们。本来,东吴的将领就大多出身名门望族,原本手下就有世袭的土地,加上苏取暖的赏赐,所以实力不断扩大,大族势力也就不断壮大了起来。在孙权晚年的时候,因为他本人年岁已高,再加上本来预订的继承人他的长子孙登早早逝去,但他担心大族的势力可能会对他的后代造成威胁,所以他改变了对大族的态度,陆逊后来也因此而死。

随着三国鼎立渐渐稳定,进入对峙期间,东吴的内部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为,当年孙策,孙权开拓东吴时,为了压制当地豪族,启用了一大批北方战乱,南下的士人。随着,三国政治的稳固,北方也停止了“北土南流”,原来的北方南下士族随着时间的推进,就成了新的豪族,这些世家大族之间又互相联姻交往,于是东吴的政体都控制在这些人的手上,其中特别是陆逊为代表的陆家,顾,朱,张四大家族。

没有政治资本的孙吴环境,不得不让孙权担心起来,一旦权臣上位,东吴随时改朝换代。于是孙权面对满朝世家子弟的东吴,先是让暨艳进行官制改革,结果被豪族抵制,孙权不得不妥协,杀了暨艳,但是借“暨艳案”打击了张温和朱据。过了几年,又设置了典校郎来监控百官,结果发生了“吕壹乱政”事件。纵观孙权两次洗牌集权的失败,除了孙权所用非人,特别是任用吕壹外,可见东吴豪族的权势也是根深蒂固的。

到了孙权晚年,越发昏聩,特别是前两次的失败,更是让他多疑猜忌,由此引发了第三次孙权和群臣的争斗,这就是“二宫之争”。当时,太子孙登病死,于是群臣分别支持新太子孙和,以及鲁王孙霸,孙权正好利用群臣为自己利益站队,让他们互相制衡。陆逊本来是站在中间的,还劝全综不要陷入太深,结果全综反倒责怪起陆逊。原来,陆逊的亲近的吾粲,朱据,侄子顾谭(顾雍之孙)等人都是“太子党”,陆逊又因正统替太子说话,自然也成了“太子党”,因此触怒了孙权于是孙权陆逊的侄子流放了,吾粲被处死,又派使者多次羞辱陆逊,导致陆逊气死。

这不得不说孙权昏聩了,他是害怕位高权重的陆逊结成一党而坐大,危害孙吴的统治。陆逊去世后,孙权断绝了陆逊之子陆抗的宾客,然后用杨竺弹劾陆逊二十事责问陆抗,这些动作都表明孙权此时对陆逊极度不信任,幸亏陆抗反应得当,最后还得到重用。而孙权所谓的“二宫之争”,越演越烈,孙权虽然打击了大批重臣,最后只好废掉孙和,赐死孙霸收场。孙权去世后,诸葛恪被孙峻算计,此后发生了孙峻,孙綝乱政之事,于是东吴的败亡已经不可避免了。

相关推荐:

嘉庆为何不顾乾隆临终嘱咐,执意抄家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呢?

惊闻:清史上竟有比慈禧太后还厉害的女人

古代的将军真能以一挡百吗?真相可能让你失望

自唐朝覆灭以后 西安古城为何再也无缘首都称号

姜子牙为何不给自己封神他真的想要当玉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