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康熙为何在近百个孙子中,一眼挑中了12岁的弘历?

发布时间:2013-12-25 栏目:专题 投稿:帅气的戒指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的康乾盛世更是被人广为流传,可是你知道为何康熙为何在近百个孙子中,一眼中了12岁的弘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雍正和乾隆算是清朝影视剧中最多被提到的皇帝了,他们都是第四子,都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良好的基业,从而继续励精图治,父子两人都深得康熙的恩宠,都是康熙嘱意的继承人,这祖孙三果然也携手创立了“康乾盛世”,可即便这样,他们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也仍旧不能抵挡世界进步的浪潮。

但在康熙年间,大家都还沉浸在大清盛世中,康熙年幼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他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年幼登基中做得最为成功的一任皇帝,雷厉风行,铁血手段,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在他老年后也不得不面对众皇子争夺皇位的局面,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

儿子越多,挑选继承人也就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结果是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可很少人知道这其中也有孙子弘历的原因,老年的康熙像一般老人一样,喜欢享受天伦之乐,年幼弘历很讨老爷子的欢心,各方面都挺让康熙满意的。

而胤禛也似乎是皇子中最为“淡定”的一位,没有为了皇位继承而勾心斗角,表现得淡泊名利,但事实真就如此吗?每当皇帝让他做事时,他总会办得完美而周到,沉着冷静,基本是不会出错,这也会让康熙每次心中满意。每次出宫时,康熙总会来到这个儿子的府中,而府中的弘历尚且年幼康熙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三世同堂的乐趣,自然也会经常到这里。

在外人眼里看来,这就是胤禛在耍心机,故意用自己的儿子来讨皇帝的欢心,因为康熙在府中闲聊的时候,他便提到自己府中有两个儿子还未见过祖父,但其实据记载他有九十七个孙子,他并没有见过,如今有现成的机会摆在眼前,康熙自然是见了两个皇孙,还显得尤为高兴。

这两个孙子分别是弘昼和弘历,更为年幼的弘昼不如弘历显眼,弘历虽是年纪尚小,但他长得英气逼人,双眸乌黑发亮,这让康熙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弘历的大方谈吐也明显不符这个年纪,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弘历也有自己独到的一番见解,这让康熙很是喜欢眼前的这个孙子

甚至是在回去之后,康熙还惦念着孙子,觉得他的气度不像常人,特意找了算命先生算弘历的生成八字,果然这一测更是证明了弘历的不凡,“子午卯酋,命犯桃花”,“占得妻星最贤”,这样的结果直接让康熙有了想让弘历继承人的想法。

康熙想要好好培养这个孙子,以让他将来能够更好地继承大清帝国,从而延续辉煌,他将弘历从王府中接了出来,养在身边,尽心尽力地教他学习,甚至是在讨论政事的时候,也会将弘历带在身边,让他更好地清楚朝廷政事。即使手中有政务要处理,康熙也会放下手中的事去交孙子写字,这样看起来,康熙就像是一位普通疼爱孙子的爷爷而已。

两人偶遇的时候,弘历总会急匆匆地跑向自己的爷爷,而康熙看见后总会心疼地说道:“慢慢跑,可别摔着。”这样的日子总是欢快的,在两人的脑海中都曾是美好的记忆,弘历继位以后,总会想起那段和祖父一起度过的日子。

弘历没有辜负祖父对他的期望,他在各个方面都显得尤为出色,满人精于骑射,弘历的胆识和射箭天赋更是出众。康熙也经常带着他出去游猎,有一次他们碰上了一头熊,熊已经被火枪打中躺在地上了,康熙想让孙子上去补射一箭,他也想锻炼孙子的胆识,但弘历却上马了,这让康熙很是疑惑,“你平时都很勇敢,今天为什么害怕了?”

弘历听到此话后,不得不下马射箭,但熊其实只是装死而已,察觉到有人靠近后,熊狂怒,眼看就要伤害到弘历了,幸亏康熙及时用火枪射中了熊的眼睛,这才解决了危机。康熙冷静过后,认为弘历是被上天保佑了,不然恐怕就没命了。

康熙如此宠爱孙子,没有见过孙子的母亲就说不过去了,所以他召见了弘历的母亲,见了之后,他评价两人果然是有夫妻相,但其实弘历的母亲相貌普通,康熙只是爱屋及乌而已,这才高看了弘历的母亲一眼

等到康熙病重去世后,他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胤禛,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出于对弘历的喜爱所至,但小编不这么认为。

首先,康熙对于很多个孙子都很喜爱,并没有特殊对待弘历。比如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康熙就一直带在身边,即使废了胤礽也不影响他对弘皙的喜爱。还有八阿哥胤禩的儿子弘旺9岁时便在“内廷行走”,十四阿哥胤禵的儿子弘明更是“幼侍内廷御前”,被康熙 一同带去热河、带去狩猎的孙子更是为数不少。而弘历只不过是11岁那年在康熙身边呆了半年,所以并不是被特殊对待的孙子

其次,这个说法最初是由谁开始的呢?答案是乾隆本人。弘历当了皇帝之后,曾不止一次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予幼龄仰蒙皇祖恩眷,养育宫中,俾得日侍左右、亲聆训言。盖圣鉴洞烛至今,隐有托付之意”,这个话是弘历自己说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更何况“隐有托付之意”,说明他也只是猜测。

再者,虽然说历史上确实有为了传位给孙子才传位给儿子的先例,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很喜欢孙子司马矞,这个司马矞贤能圣明,所以晋武帝就把皇位传给了司马矞的白痴父亲司马衷。但是,康熙帝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他的儿子个个都是人才,无论是两次被废的胤礽,八贤王胤禩,大将军胤禵等等,都是十分优秀出色的。所以康熙根本不需要考虑孙子是否优秀,因为他有的是优秀的皇子。

不过后来弘历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也证明了康熙的眼光,对此你证明看待呢?

相关推荐:

建立赫世功勋:竟是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

解密:齐景公和自己的大臣晏婴开玩笑为何挨训?

三国最好色的男人是谁:文豪钟繇竟然远胜曹操

曾国荃灭太平天国后独吞宝藏 靠18具棺材隐瞒

传奇女侠吕四娘 刺杀雍正并割下了皇帝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