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袁绍没有听田丰的建议致使官渡大败,但是即使听从也不见得结果就会好多少

发布时间:2013-12-26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小鸽子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割据,当时各路诸侯当中数袁绍势力最为强大,而同时和袁绍占据北方地盘的枭雄还有曹操,这二人迟早会爆发一场战争,而曹操夺得徐州后,刘备败投袁绍也成了后来官渡之战的重要原因,虽然官渡之战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过就事论事而言,袁绍没有露出多少破绽。

严格说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势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失误,决策说得上正确,然而由于“成王败寇”,袁绍依然被人批评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关于这一骂名,来源于“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集团的一次讨论。

关于曹操袁绍集团内部各方统一立场,都认为要打,不过在具体怎么打的问题上,人们却发生了严重分歧,主要是以许攸为首的“速战派”和以田丰为首的“游击派”。

由于曹操势力并没袁绍强大,因此,许攸给出建议:“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意思是说,曹操此时兵力不多,完全可以趁其后方空虚而攻打许都,迎接天子以讨伐曹操,这样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但是田丰却不这么认为,他指出:“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他认为曹操已经打败刘备,许都已经不再空虚,贸然进攻恐怕风险太大,所以建议采取稳扎稳扎的战略,一边“高筑墙广积粮”,一边派兵袭扰,不出两三年就可坐等曹操溃败。

面对田丰建议,史书记载了袁绍的举动,“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最终,袁绍采取了许攸的建议,然而遭遇失败,因此后世就责怪袁绍没能听取谏言,认为他若是采取田丰建议就不至于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问题是,田丰建议就真的可行且正确吗?

田丰建议其实颇有几分纸上谈兵的味道,曹操此时内患没有得到解除,正是攻击他的最佳机会。在“衣带诏”之后,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空前紧张,压根无法动用这个最大助力来号令诸侯。至于司隶州的重要屏障——荆州,曹操方面依然没能占领,东吴方面正在经历政权交接,乃是曹操出兵占便宜的好机会。内外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曹操去做,他最缺的就是时间,因此只要给予曹操足够时间,未来或许有无限可能。反观袁绍,此时已达到势力巅峰,向北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空间,只能率兵南下拓宽地盘这一条路可以走。要是袁绍真的听取田丰建议,老老实实地“坐等”曹操崩溃,恐怕最终崩溃的反倒是他自己。

而且田丰建议听上去很轻松,然而执行难度却相当之高。田丰提出的骚扰战术类似于今天的“游击战”,看上述简单,只需要攻敌痛处然后快速撤退即可,但真要执行起来却很艰难——先要找出敌方的痛处,然后要分辨这是不是陷阱,之后的撤退更不能变成溃逃。要做到这两点,合格的将领不过五指之数。此外,不妨做一个速战与游击战的对比。若是按照“游击派”的逻辑,未来三年之内,曹操有很大可能解决内部问题,然后彻底整合势力,真正拥有与袁绍对峙的势力,此为诸侯之道。

田丰是忠臣,这一点袁绍自己也知道,而且田丰还是自己身边的重要谋臣,那么袁绍为何不听田丰建议呢?

其一,田丰耿直,不知道如何劝谏袁绍袁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田丰不能揣摩袁绍的意图去劝谏,一个劲的硬碰硬,自然没有不失败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邹忌的,劝说齐王,就很巧妙。其二,选择的时机不对。袁绍的小儿子抱病,作为大臣应该先了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劝说,比如先给他找上好的医生。再想袁绍解释,战机稍纵即逝,作为袁绍身边一等一的谋臣,当年袁绍田丰言听计从,如今话不中听了,田丰是不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其三,田丰固执。你是臣子,如何对顶头上司甩脸色。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以杖击地”“跌足长叹”都是极其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此怎能让袁绍信服。其四,田丰可以驳斥刘备的话,动不动对主子发脾气,势必会让主子威风扫地。袁绍是布衣之雄耳,且外宽而内忌,作为臣子,对袁绍的缺点视而不见,不知道如何进言,焉有不败之理。可见,袁绍为何不听田丰的话,二者都有缺点,袁绍不为自己的千秋大业去考虑,田丰没有站在袁绍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此君臣心不齐,如何能打胜仗?

相关推荐:

趣评金瓶梅:金钱无毒美女非祸

满清两百多年历史:最杰出女人竟是她!

古代贵族离婚也有仪式 证书需两家父母作证

古代男人最喜欢这东西 长相丑陋专治隔壁老王

揭:历史上“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