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军阀首领张作霖为何被人称为东北王?

发布时间:2013-12-26 栏目:专题 投稿:落后的抽屉

张作霖是北洋时期,盘踞在东北地区的大军阀,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首领,人称东北王,其实张作霖虽然是一个军阀首领,但是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他为何会被人称作东北王呢?

关于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当上东北王,首先张作霖这个人非常的重义气,而且张作霖军阀打马匪打日本人嫩,却从来不跟自己的结拜兄弟下手!对于张作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兄弟之间的江湖义气!而且在张作霖几个结拜兄弟中,除了大哥马龙潭和三哥冯德麟,其他的几个结拜兄弟都在张作霖的手下踏踏实实的干!而张作霖也没有让自己的兄弟失望,带着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还有就是张作霖非常的聪明,前面我们说过,作为社会底层出身的张作霖并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所以张作霖几乎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但是张作霖并没有因为出身卑微就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士,张作霖饱尝了底层社会人们的心酸和精力,这也是张作霖为什么在当上东北王之后还能够体恤百姓疾苦的原因!

而且正是因为在底层社会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所以张作霖为人非常的圆滑!张作霖经常对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就是“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正是因为有了童年时期的深刻经历,所以张作霖能够在后来当官的时候游刃有余的应对着各方势力,而且在后来面见袁世凯的时候,张作霖两次都利用自己的小聪明解决了人身安全,这也说明张作霖确实是有一套!

另外,张作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礼贤下士,了解过张作霖的人都知道,作为出身在社会底层人士的张作霖,由于家庭贫穷的缘故,所以张作霖只是读了三个月的私塾,但是张作霖对于子女的教育抓的可是非常严的,除此之外,在统治东北的时候,张作霖也是非常能够理解教育的重大意义,甚至是还放言说宁可少养五万军,也要积极的办教育!

当然了,张作霖的心胸也是十分的宽广的,张作霖能容的下人,曾经有人评价张学良是个大染缸,但是张作霖比起来张学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记的张作霖的四哥汤玉麟在反叛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张作霖还不计前嫌的依旧把他委以重任!还有张作霖手下的张宗昌,韩麟春,郭松龄,杨宇霆,王永江等人,虽然他们都有很大的毛病,但是他们自身的才能也是比较优秀的,张作霖正是看中了他们的才能,所以能够包容他们的不足!

除此之外,作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对于东北的统治是非常的好的,尤其是关于领土主权问题上,日本人曾多次引诱张作霖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但是我们的大帅丝毫不为之所动,而每次日本人来见张作霖的时候,张作霖都把对日外交交给杨宇霆,而杨宇霆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对于日本人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张作霖凡是有什么难题都会找他,据说只要张作霖不签下什么书面承诺,杨宇霆都能把东北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个真正能被称为“王”的人,做到这几点才算名符其实。

一,赤手成霸业,才是王。在民初的历史上,张作霖可以说是赤手成就霸业的第一人,这一点恐怕连袁世凯都不能比。袁世凯走的是顶层灭清的权宦之路,张作霖才是货真价实的起于草莽,赤手成霸。从八角台的几十条枪,到接受清廷点编成为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再到剿灭蒙匪成为三千多人劲旅,再到勇入奉天成为手握强兵第一人,再到二十七师师长,再到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再到东三省巡阅使、海路军大元帅——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其赤手称霸能让人清晰看到他划写“王”字的霸道过程。

二,无人可取,无人可败,才是王。真正的王,一定是无人可以取而代之的,无人可以战而胜之的,尤其在逆境中。在张作霖身上,你能鲜明地看到这一点。从最初的悍匪金寿山、杜立三,到后来的革命党,到军阀混战时的吴佩孚,到反戈一击的郭松龄,小时无人能取其命,大时无人能败其业,更重要的是,在一时逆境下,无人敢有取而代之的异心。

第一次直奉大战暂时战败后出现的情景最能说明张作霖东北王之实,面对直系分化瓦解,东北吴俊升等诸强人们丝毫不为所动,越是在逆境,别人越跪服,这才是王。

三,人心众服,才是王。张作霖东北的传奇轶事,每一个几乎都是有王气的,为什么?那时的老百姓认这个王。

就像张学良后来回忆中所说的那样,张大帅在东北,刮地皮搜刮老百姓的事很少干,比起其他军阀张作霖算爱民的,为东北也做了不少实事。在当时,张作霖算是个民心垒出来的王。四,麾下有宏图,才是王。比起同时期的其他强人,张作霖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钱有钱。

东北兵工厂、东北海陆空的真实数据列出来是很让人震惊的,其他强人算作军阀的话,张作霖确实有足够的资本一方称王。

相关推荐:

南明名将李定国:以一己之力几乎收复半壁江山,大明亡了,他却仍在战斗

如来的阴谋:孙悟空当真被压五指山下五百年吗?

历史上的安乐公主:竟与母亲韦后联手毒杀生父

揭秘:观世音菩萨到底是道家的还是佛教的?

慈禧太后洗澡大场面 四名宫女竟花一百条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