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诸葛亮军事上不是很成功,为什么后人都对他的军事才干给予高度评价?

发布时间:2013-12-26 栏目:专题 投稿:坚定的嚓茶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人物,他辅佐刘备,从刘备一无所有到建立蜀汉,一直忠心耿耿,小说当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几乎没有失策国,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样的?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时的军事能力还真不怎样,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不高的。他北伐五次,基本上是劳而无功。劳而无功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就算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蜀国战略规划“隆中对”,由于关羽失荆州,以及数次北伐劳而无功,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连伟人也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既然诸葛军事成就乏善可陈,军事才干比较一般,为什么他却获得后世那么多的高度评价呢?

武德”这次词,今天的理解和古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说一个将领有“武德”,是说他打仗是为了正义而战,是说他战场上不滥杀无辜,侵扰百姓等等。但是在古代皇权社会里,对“武德”的理解不是这样的。

古代皇权社会认为,一个将领有“武德”,就是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绝不拥兵自重。绝不因为手中有兵,威胁皇帝的安全。古代的皇帝总是希望大将能够打胜仗,但又总是害怕大将手里的权力太大而不受控制,并因此造反。所以,对带兵的大将,总有很多限制。比如派遣监军,比如轮换将领,比如预授阵图等等。然而,就算这样做,也杜绝不了大将拥兵造反这样的结果。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兵权,刘禅也没有任何限制诸葛亮兵权的措施。诸葛亮但凡有那么一丝想造反的想法,他早就当了蜀国的皇帝。但是,诸葛亮虽然兴兵五次北伐中原,却从来没有任何要拥兵自重的行为。这就是诸葛亮的“武德”。

唐肃宗的时候,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之中,就是因为诸葛亮极为忠诚这一点。唐肃宗也是有感而发。当初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可安禄山却造反了。如此一比较,可见安禄山的“武德”是极为低下的。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实际上是很高的,对战争也是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为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他常常努力收敛自己的军事才华。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中,当马谡失街亭后,本来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再战的机会。但是,由于当初大家都对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先锋,造成街亭失守这件事很不满。如果诸葛亮再打下去,将士们的怨气可能更加大。而且,像魏延这样大将,因为没有被选为先锋,心中不满,肯定还会故意捣乱。这样一来,蜀国军队里的团结就很成问题。诸葛亮认为,保持内部的团结比打胜仗更重要。因此,他选择了退兵。

再比如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押送粮草,因为他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于是谎称没有粮草了。诸葛亮当时明知道他在说谎,可是依然按他说的,选择退兵。因为李严曾和他是刘备选定的两个辅政大臣,如果他处罚李严,肯定会有人说他争权夺利。为了团结,诸葛亮宁愿选择牺牲军事。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内部的团结,因此,在诸葛亮执政时期,整个蜀国基本上没有内部斗争。这也使得诸葛亮能够持续不断北伐,不出现任何杂音。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这方面的军事能力,也是很突出的。

从战功及用兵奇谋来说,诸葛亮确实不能和白起、韩信这样军事天才相比。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追求的是“十全”战争

所谓的“十全”战争,就是确保整个战场高度精密配合的战争,先锋、中军、侧翼、粮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打胜仗。如果某一方面不到位,诸葛亮宁愿不打,也不愿意冒险。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成分。这样打,也有可能夺取关中,也有可能大败溃逃。胜利当然不说了,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就是很可能激起蜀国反弹,乃至于被灭国。包括第四次北伐,李严说粮草运不到,诸葛亮除了考虑政治因素外,同时也是害怕后勤保障不到位,影响战争推进。

诸葛亮追求的这种“十全”战争,并非毫无道理。现代化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十全”战争,是一种各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只不过,当时蜀国确实还不具备打这种战争的能力。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诸葛亮就算北伐了五次,五次失败,蜀国依然没有崩溃。这也算是诸葛军事的一种巨大成功吧。

诸葛亮之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要归功于本人对主子忠贞的品质,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状况下,依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类诏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它使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刘禅帝位而代之,同时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然而他却从来不存此“邪念”而依然忠心耿耿。

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诸人握有军政大权后最终篡位相比,似有天壤之别。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人虽没有篡位,但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的一系列行为,也使诸葛亮颇为忠贞的一生品行之魅力更相得益彰。加上其贤相、廉吏两者兼有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统治者与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统治保持稳定的支撑点,是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总之,中国古代这样的官员十分罕见而难能可贵。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的家人与子孙亦无瑕疵。

其子诸葛瞻虽不具将帅才华,没能利用有利地势抵御魏军的进攻,致使魏军邓艾部长驱直入。但他继承了其父的“忠贞”衣钵,拒绝了邓艾表封“琅琊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为蜀国战死于绵竹,壮烈成仁而不辱先父名节。其孙诸葛尚也同样“乃驰赴魏军而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后代,后世统治者与文化人当然要大加推崇。诸葛亮遂成为统治阶级与传统文化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相关推荐:

胡惟庸案是明朝第一大案 胡惟庸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何朱元璋要煞费苦心大兴胡惟庸连坐案?

隋炀帝萧后是祸国妖姬?委身的多位反王均失败

清朝格格相貌复原图:最漂亮的竟是她

蛇蝎美人:抗战时期中国境内的七种女特务

揭秘:明朝设立太监学校 奸臣严嵩曾任该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