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赵匡胤留下的这两个祖训,一直传承了300年

发布时间:2013-12-27 栏目:专题 投稿:俊逸的钻石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事迹,甚至在生前留下的两个祖训,保证了宋朝一直繁荣的发展,一直传承了三百年。

这在史料《避暑录话》中有过详细的记载,赵匡胤在太庙中建立过一座石碑,也被叫做“誓碑“,每位新任皇帝都会来到太庙,身边只能跟着一位小太监,而这位小太监还是不识字的,这样一来只有皇帝本人知道石碑的内容,历任皇帝都是这样的做法。

可石碑的秘密并没有被死守成功,在靖康之耻发生后,金兵占领了皇宫,而太庙中石碑的内容也公之于众,上面只是写着两条“禁令“,简而言之,一条为赵氏皇帝不能伤害柴氏子孙,即使是柴氏子孙做了过分的事,也不能以刑律处罚,可若是他们犯了谋反之罪,赐他们自尽,二便是不能杀害文人士官。若是有人违反这两条禁令,那么赵氏子孙一定会受到天罚。

宽待柴氏子孙,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赵匡胤是从柴氏手中夺来的皇位,当初也是柴氏提携了赵匡胤,让他成为大将军,所以赵匡胤写出这样禁令,想必是心中有愧。而这第二条大概是因为他本人是武将出身,士大夫和文人的政治才学能够好好辅佐赵氏江山,所以他希望后世子孙可以重视士大夫等官员。

不过也正是因为赵匡胤如此的做法,写下禁令,若是违反,那么子孙必遭天谴,使得历任皇帝都会看重文人,文人们受到的待遇也算是历朝历代中最好的了,也因为轻易不赐死,宋朝敢于直谏的文官不在少数。这样的制度可以说是很有效的了,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子孙后代开玩笑,宋朝传承了三百多年,而这禁令也被执行了三百多年,实属奇迹。

在《宋史》中曾经记载过一位敢于直谏的言官,名为寇老西儿,在他与太宗讨论政事的时候,意见不合,他竟然是扯着皇帝的龙袍,让生气的皇帝坐下,继续听他讲道理,事后太宗也并没有责怪寇老西儿。因为太宗知道寇老西儿是一片忠心,虽然冒犯了皇帝,可也都是为国家和皇室好,甚至是将寇老西儿认为是唐朝的魏征。

仁宗时期的包拯而已同样以敢于直谏而出名,直言不讳,丝毫不怕得罪同僚,也不怕冒犯皇帝,不过也好在赵祯当真是一位好帝王,任人唯贤,虚心纳谏,这才包拯能够多次冒犯进言。比如仁宗的爱妃张贵妃想要让皇帝给她的伯父赐职,仁宗也打算答应,可包拯认为这样做会让外戚掌权,祸乱政权,所以直言其利弊,可仁宗并不看重,但包拯并没有放弃,直言上谏,言语激烈,这样挑战皇帝的权威,一般下场恐怕就是被斩头了,可宋朝的祖训和仁宗的仁善让包拯顺利为官几十年。

仁宗去世后,不只是满朝文武大臣和全国人民的悲伤之事,连辽国人民都为其恸哭,原本是敌国,可赵祯的仁政却使得两个国家四十二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两国已经是兄弟之国,辽国耶律洪基为其建立了衣冠冢,让子孙后代对待赵祯就如同对待自家祖先一般,可想而知宋朝赵祯的影响有多大。

王安石改革是历史上的一件变法大事,无论成功与否,此事引起的轰动不同凡响,当时改革派和守旧派在朝堂上形成对立之势,神宗虽然想着任用改革派对政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守旧派坚决不同意。若是放在朱元璋的身上,恐怕违逆者都一并被处死,但宋朝禁令不允许神宗这么做,这便导致朝堂上形成了僵硬的局势。

神宗不想再忍耐守旧派了,他想着杀一个人以杀鸡儆猴,可大臣们不同意了,认为宋朝从来没有发生过诛杀士大夫的事例,皇帝不可以破例,所以神宗最终还是没有处死那位渎职的大臣,只是打算将他刺面再发配边关,可谁知这样做也引起了大臣的反对,认为这是对士大夫的侮辱,惹得神宗大怒。

王安石虽然是改革派的领头羊,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可守旧派也同样顽固不化,一时间新政无法推行,所以几个改革派的臣子想出了一个主意,杀掉几个守旧派的大臣,这样就可以威慑守旧派,削弱他们的势力,为了能够推行新政,几条性命的牺牲也是可以的。此主意一出,连王安石的儿子也同意,还说将韩琦和富弼的脑袋挂在闹市,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敢干涉新政了。

王安石听到他们的话,并不同意,他认为若是开了诛杀士大夫的先例,那么日后士大夫文人的地位就失去了保障,朝廷上也不会再有人看重士大夫了,那么朝廷上将会变为屠场。也正是因为宋朝的祖训,使得文人在朝廷上的地位尤其重要。

有了士大夫的积极发言,才能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宋朝发展繁荣,在历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要,可即使这样也不能抵挡蒙古人的铁骑,一朝文明终究还是被摧毁了,三百年的传承也还是断了,从此以后没有哪个朝代能和宋朝在文人优待方面上媲美了。

因为赵匡胤立下的两条禁令宋朝子民的凝聚力还是非常强的,即使是国破后,也仍然有十万多的军民愿意同国家共存亡,这样看来宋朝确实是许多普通文人和士大夫的向往之地。

而关于赵匡胤的传闻还有许多,例如他输掉了华山,有个传说,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普通士兵的时候,随军在陕西华山山脚下休息,几个同伴摆开棋盘准备下棋,但都知道他棋艺高超,不与他对阵厮杀。

他一时技痒难耐,只好站在旁边指指点点,惹的下棋的士兵很是恼火,有个士兵就突然叫道,你棋艺高超,老赢我们有啥意思,听说这华山上住着个活神仙,人们叫他陈抟老祖,棋技了得,天下无人能敌,你应该去找他厮杀一番。

赵匡胤来了兴致,撇下军器,偷着跑上华山,竟然真找到了陈抟老祖陈抟老祖知道他来意后,不愿意与他下棋,陈匡胤问其原因,陈抟老祖道:“既然下棋,就要有赌注,你拿什么来赌?”赵匡胤稍做思量说到:“我当然有赌注,就以华山为注。”陈抟老祖盯着陈匡胤看了片刻,惹有所思说:“好。”

二人你来我往,走了几步,陈抟暗惊,陈匡胤棋艺精湛,才几步就将他逼入了下风,陈抟暗自思量,这得想个法子,不能让这小辈赢了,要不自己连栖身之地都没有了。于是便出言不逊,故意拿话气赵匡胤,分散他注意力,赵匡胤被他不停奚落,生气中乱了阵脚,被陈抟乘机扳回劣势,最后取得胜利。

赵匡胤起身拱手施礼道:“我愿赌服输,他日必以华山双手奉上。”说完,转身大踏步离去。陈抟老祖知道投机取巧获得胜利,也就没说什么,更忘记了这场棋局。直到赵匡胤当了皇帝,他颁布一道圣旨,将华山赐给陈抟老祖,并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准许华山之内民众不缴赋税。这就是“自古华山不纳粮”的传说故事。

而且他还是一个武功高手,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聚贤庄一战中这样写道: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戏剧一般都是事实演化而来,传统京剧更是如此。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都源自历史,武功之说也都有据可考。可见,赵匡胤武功,而且功力不浅显然是站得住脚的。

赵匡胤生逢乱世,没有高超的武艺是很难出人头地的。他的父亲赵弘殷五代时期的名将,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虎父无犬子,武艺父子相传便是很自然的了。赵匡胤出身高贵却保留了很多游侠特有的豪爽习性,又与市井无赖的人结义为兄弟,很是混得开。他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在与南唐猛将皇甫晖一次交战中,面对敌人十五万大军,他竟无所畏惧,直杀入南唐阵中,砍伤皇甫晖,生擒姚凤。真是艺高人大胆,直捣黄龙也不怕。如此做法,较唐太宗李世民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匡胤的武学成就有多高?就皇帝这个职业而言,赵匡胤武功排第一似乎当之无愧。

他的太祖长拳和盘龙棍法更是在中国武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号称“一条盘龙棍打遍天下八十一军州”,想想都令人胆寒。

首先是赫赫有名的太祖长拳。太祖长拳实战性非常强,在我国武术大家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就连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也对其另眼相待,将其纳入少林拳法的一个别枝。这种拳法在宋代是很流行的武功,在明代该拳法更是天下闻名,并对戚家拳、太极拳、洪洞通背缠拳等拳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号称“百拳之母”。戚继光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曾将太祖长拳列在了第一位,太祖长拳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的赵门也是假托赵匡胤而得名,故称赵门。

其次是威力巨大的盘龙棍。这个盘龙棍就是武术界所谓的太祖盘龙棍,也是赵匡胤首创的,在大宋开山立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太祖盘龙棍其实是双节棍的前身,在宋代称哨子棍,和李小龙二节棍有的一拼。历史上,曾有赵匡胤齐眉棍战大刀的故事,邻国御前大将军刘定国就被他一棍敲住后脑勺而死。盘龙棍结构独特,简练实用难防,至今仍然为各大门派密珍保留,鲜有得见真容。

如此两项武功,足矣让赵匡胤开宗立派。他的武功境界,莫说在帝王界,就是在武术界,恐怕鲜有人望其项背。

可惜的是他的后人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这也导致了宋朝重文轻武,直接导致了繁华的宋朝最后葬送。

相关推荐:

历史上鲁智深为何亲近武松疏远林冲?

孔子居然是私生子:身高有九尺六寸竟似姚明

四大外国人很喜欢的美食,中国网友:闻一次就要耗费我毕生的勇气

史上最不称职的刽子手 三刀才砍掉一个人头?

清朝其实共有13位皇帝 为何历史书上漏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