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宁做良臣不做忠臣 魏征为什么和李世民这样说?魏征又是怎么解释的?

发布时间:2013-12-29 栏目:专题 投稿:迷路的小笼包

在历史上有名的忠臣良将不在少数,但在唐朝的有一位大臣直言告诉皇帝不做忠臣只做良臣,这个人就是魏征魏征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之所以李世民在位期间能够开创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这和他能够听取魏征的进谏之言是分不开的。魏征“只做良臣,不做忠臣”这句话,他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也把这句话付诸在了实践当中,因为,他从来也没有想当一个忠臣

魏征在隋末动乱的时候,参加了瓦岗起义军,扶持李密当皇帝,之后,起义军被唐朝收编,他随即又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帐下,做了一个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只是一直都没有受到李建成的重视而已。直到玄武门事变之后,他才成为了唐太宗的臣子。

在玄武门之变刚结束的时候,唐太宗还曾责问魏征:“你为什么要离间他们兄弟间的感情?”面对这样的责问,魏征并没有显现出慌乱,而是镇定的回答:“如果他早点听我的,就不会是如今这个下场了,而我做的事情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主子尽忠,并没有什么过错。”并且,针对自己的这句回答,还举了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的例子。

对于魏征的回答,太宗十分的满意,对于他的这种直爽的性格也十分的欣赏,在所有人都认为魏征会被砍头的时候,唐太宗却对他委以重任。

魏征曾经明确的告诉唐太宗忠臣和良臣的差别,他说:“古代尧和舜的臣子稷和契就是良臣,而商纣时的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不只会使自身享有美名,而且,还会使自己君主有好的声誉,从而使国家昌盛。而忠臣不但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也会使他的君主落得一个昏庸残暴的罪名,最终,使得国破家亡。”

当然,魏征能够成为一代名臣,和太宗的知人善用是离不开的,另外魏征超前的思维方式,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这个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对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有所了解,最终,才会根据他的优点而知人善用。另外,他对皇帝谏言言的时候,也不是一直都以最直接的方式,也会用一些迂回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话说,唐太宗在位期间对鹞鹰十分的钟爱,有一次,他在朝堂之上就把一只非常好的鹞鹰放在胳膊上,还一直逗弄着它,正玩得起劲,看见了远远走来的魏征太宗就把鹞鹰藏在了怀里。对于太宗的一举一动,其实魏征早已经看见,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向太宗奏起事来,而且,还说了很长时间。待他奏完事,走了以后,鹞鹰已经被活活憋死了。

其实,魏征是想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皇帝:不要玩物丧志,以耽误了朝政。

治理国家方面,尤其是在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唐太宗虽有心治理国家,但是心里并没有具体的办法。魏征认为,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像饿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要快。如果人心是如流水一般向下堕落 ,今天的人也都成了鬼怪,还谈什么治理国家呢?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问题是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

在具体治理国家的方略上,魏征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魏征认为,南朝灭亡的教训在于扰民太多,国家赋税极重,福役繁多,以致民不聊生。国家的败亡就从这里开始,“静之则安,动之则乱”。 因此,在整个贞观年间,朝廷的赋税和徭役不算太重,这是贞观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之。

在执法方面,魏征主张宽缓明确。他坚决反对像秦朝那样实行严刑峻法,把人民当做鱼肉来宰割,但同时又坚决主张明正典刑,反对徇私在法。魏征的意见,唐太宗基本都听从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三年后,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为唐太宗服务了17年时间,在这期间,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两人对于政治上的主见和认识都极为的相似,也正是这样太宗能够很好的听取魏征的意见,而魏征能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其实,魏征在给皇帝谏言时,很多时候也会引得皇帝的不悦,但是,他每次都能够很好的化解掉皇帝的怒气。这是因为,他至始至终都能够保持大脑清醒,认清自己的位置,而且,也把国家和君主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

所以,唐太宗始也明白,他的每一次谏言都是为了国家和自己好,虽然,当时听了很生气,但,是也不会真的降罪于他。可以说,魏征这样的千里马不被埋没,这和太宗皇帝这个伯乐是分不开的,他知人善用,知道逆耳忠言,这是许多皇帝都做不到的。李世民曾不止一次的说:“魏征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让他看清自己,认清现实,不至于犯错误。”

当然,魏征也不是每次都劝谏成功,总会碰上唐太宗受不了的时候。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内殿,气得吹胡子瞪眼地说:我早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又当众顶撞我,让我下不了台,我哪还有皇帝的威严!长孙皇后赶快退下,一会儿换好朝服整整齐齐地出来隆重地向太宗行礼道贺。太宗问:你这是干什么?

皇后说:我听说明君手下才会有正直的大臣,如今魏征那么耿直,那是因为皇上圣明啊!所以我要道贺。魏征其实也知道自己的危险他曾对太宗说:实在是陛下鼓励我有什 么说什么,我才敢这样,如果陛下完全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哪里收屡次冒着排龙迹城的危险呢!唐太宗毕竟是位明者,他虽然和常人 一样,感觉忠言逆耳,但是基本始终脆保持头脑清醒,魏征不单是名出 色的劝谏大臣,而且还善于修史,后被唐太宗封为郑国公,知门下省,位及宰相。

后来,魏征年老病重,多次请求离休,太宗一直不予批准,而且一直给魏征送医送药,并和太子一起去魏征家探望,还把衡山公主许配给槐征的儿子魏叔玉。魏征六十四岁去世,太宗亲自到丧礼上恸哭,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并为之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石上,他对左右的大臣说:我登基以前,四处征战打天下的时候,房玄龄功劳最大。贞观以后敢不停地献上忠言、安国利民、帮我纠正过错的,只有魏征一个人。 以铜为镜,可以整理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历代的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死后,太宗皇帝他的画像和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二十四人一起存放在了凌烟阁,魏征位列第三。太宗皇帝下诏厚葬魏征,但是,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了。不久,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对魏征不禁慨然叹息,惋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他说:“如果魏征还活着,我会有这一趟的辽东之行吗?”

可见,魏征对于李世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又重立纪念碑。

相关推荐:

杨广的真实历史,他究竟是暴君还是明君?看看其是非的一生

清宫秘史:纪晓岚与和珅同流合污竟瞒过了乾隆?

金瓶梅中的武松为何从英雄变成了世俗小人?

英年早逝的三国谋士郭嘉 曹操因此走向'下坡路'

古代女子肚兜的来由竟是因为安禄山和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