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有十万精兵的项羽为何却要带领几百人去突围?

发布时间:2013-12-31 栏目:专题 投稿:尊敬的太阳

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历经四年,终于在四面楚歌下,霸王选择了自刎,而在之前的战斗当中,不得不说奇怪,项羽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将领,为何手上有十万大军却在当时选择带领几百突围呢?

按照司马迁的描写,当时的楚军已经是“兵少食尽”。虽有精兵十万,但面对数倍于己的汉军和诸侯军,还是处于极大的劣势,更让项羽被动的地方在于没有粮食,没粮食,不等汉军和诸侯联军进攻,光是困,项羽都会被困死的。更何况,某个深夜里,项羽在营帐中听到了此起彼伏的楚歌声,这让项羽认为江东大本营已失,就算项羽清楚知道,这是汉军的计策,楚军是否知道呢,是否相信这是汉军的计策呢?于是,项羽起来饮酒,写诗,听虞姬和诗,流泪,然后做了一个决定:突围

项羽的计划是,当晚,所有楚军向汉军发动攻击,而他,则带着精挑细选的八百勇士向南溃围而出,渡过乌江,回到江东,靠项羽的金字招牌和八百勇士招募新兵,再与汉军一较高下。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没什么错。当年的彭城之战,刘邦是趁着天降狂风的当口带了几十个人突围而出。虽然当初的刘邦可能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卒,但刘邦回到荥阳后迅速聚拢散卒并向关中征兵,从此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打起了拉锯战。刘邦玩的法子,项羽自然也玩得。

如果所有人都像钟离眜那样战斗到最后一刻,或许项羽真能顺利渡过乌江,但这些投降于汉军的高级将领中,或许是项羽的左右司马或许是项伯,应当泄露了项羽的行踪,于是,天光之后,汉军便派灌婴部的5000骑兵去追项羽了。灌婴都没亲自带队,只派5000骑兵便去追项羽了,而且追上了,要说汉军没有掌握项羽的行踪,我是不信的,至此,项羽已是必败无疑。更何况,项羽自己这头也有问题,渡过淮河的时候,八百勇士竟然只剩一百多个了,除了突围损失的以外,应当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马不行,没跟上项羽。这说明项羽挑选勇士乃是仓促的行为,对勇士了解不够。

项羽失望的是,项羽迷路的时候,向一老农问路,老农还故意指错路,致使项羽勇士误入大沼泽,既耽误了跑路的黄金时间,又使勇士损失到只剩二十八人。眼看追兵已至,项羽自知失败已不可避免,于是和追兵硬拼了一次,这次硬拼鼓舞了士气,随后又继续往江东跑,但跑到乌江边的时候,项羽彻底绝望了,真是天亡项羽呀,乌江边竟然只有一条小船,这条小船又装不下所有勇士和战马。

尽管项羽战败,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极具英雄气节的人物,英名万古流传倒也在意料之中。南宋词人李清照就曾在赞扬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对项羽的一种莫大肯定。在历史上,以败将身份被万古传颂的历史人物,并没有几个,项羽无疑是典型代表。不过,关于项羽之死,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看法。如唐代诗人杜牧,他在《题乌江亭》中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理应能屈能伸,可项羽却选择自刎,是为男儿耻辱。江东之地多豪杰,若能忍下一时之耻,将来未必没有重夺天下的可能。”显然,杜牧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对其自刎乌江表现出了失望态度。

那么,项羽为何执意自刎呢?

流传最多的说法,即:项羽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众所周知,项羽性情暴裂,心高气傲,极为自负,像他这类人群十分在乎颜面,将尊严看得比生死都要重要。回想当年,项羽率领江东子弟征战四方,是何等意气风发。转眼间,物是人非,昔日追随在旁的江东子弟,只剩下十几人,这种巨大的现实落差,无疑对项羽造成了沉重打击。在此情况下,难免会想不开而自杀。

据悉,项羽率领八百骑杀出一条血路,至乌江时,身边仅剩十几人。当时乌江亭长前来接应,他劝项羽赶紧渡江,以图东山再起。然而项羽却拒绝了,并说了一句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完,项羽拔剑自刎。一代英杰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个传说,真的可惜。

相关推荐:

郑国医生邓析:中国律师的鼻祖华夏状师的始祖

赐死杨贵妃后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顺治皇帝爱董鄂妃全因恋母作祟

梅兰芳美艳娇妻为何要下嫁杜月笙?孟小冬离婚内幕

为何好汉一见宋江都惊呼'原来是宋公明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