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九伐中原皆无功而返,姜维为何逆天而行?

发布时间:2014-01-05 栏目:专题 投稿:机灵的大白

三国时期,刘备在奠定自己天下三分有其一后驾崩,军师诸葛亮在整顿完国事之后,开始北伐曹魏,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后,终于积劳成疾,最后病死。按道理来说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加上蜀国本身就地域较小,国力,民力,资源都应经十分匮乏了才对,为什么后来继诸葛亮后,姜维还要强行九伐中原呢?

九伐中原的历经十多年,蜀国基本都是无功而返,具体战绩是胜三次,败二次,不克而还四次。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并不是“屡败不止”。

虽然战绩并不理想,增加了国家的消耗和人民的负担,却没有达到预总定的目标。但是不进行征伐魏国的战争,后果又会怎样呢?

从蜀汉内部情况看,自蒋琬和费祎相继谢世以后,政权实际上被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把持。如果说,蒋、费两人虽然在政绩上无所建树,但基本上还是承续“诸葛之成规”,内修政治,发展经济,那么到了黄皓专擅时期,内部斗争日益加剧,政治经济局面已逐渐呈现混乱状态,最明显的一例就是黄皓与右大将军阅宇勾结,“阴欲废维树宇”(即废除姜维,树立阎宇)。在这种局面下,军事上如再不奋力自强,就只好坐以待毙了。

而从蜀国军事实力来看,到蜀汉后期,不要说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为数也是不足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当时军事实力的真实描绘。在军事实力减弱和军事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采取单纯防御的方针即专守防御,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也无法抵挡魏军在漫长战线上的大举进犯,只有采取现代军事家所说的“攻势防御”方针,即在总的防御态势下,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点,组织以攻代守的进攻战,才能较好地与强大的魏国抗衡。

那么为何姜维九伐中原一直都没有收获有效的成果呢?

首先,内部的政治环境不同姜维毕竟是魏国的降将,在朝堂上不被信任,没有足够的权力左右朝局。诸葛亮死后,先后由蒋琬和费祎负责朝堂,姜维多次提出北伐的请求,要么被驳回,要么只给姜维少得可怜的军队。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后,姜维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宦官黄皓常在朝中兴风作浪,严重影响姜维北伐大计而刘禅更是对姜维有怨言。

其次,军事人才的不同诸葛亮在任时,蜀国尚有诸多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包括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姜维等等到了姜维时期,他身边有名的将领仅仅包括廖化、张翼、董厥等,还有魏国降将夏侯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蜀国后期的缺乏军事将领的真实写照。由于缺少人才,姜维后期北伐只能派年已七旬的老将军廖化作为先锋。

接着,国力不同。在后主刘禅继位初期,由于之前蜀国在夷陵之战随时惨重,元气大伤,诸葛亮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逐渐恢复了蜀国国力,不过由于诸葛亮多次北伐,连年的战争对国库产生相当大的消耗,蜀国的生产力难以支撑长期的战争,到了姜维时期,面对虚弱的国力姜维仍不惜一切代价一直坚持北伐。不过由于当时蜀国国力已经十分虚弱,姜维每次北伐的军队数量仅仅不过数万人,这么少的军队如何能撬动当时强大的魏国呢?

最后,军事策略不同由于诸葛亮军事才能十分出色,他的每次北伐都让魏国如临大敌。而姜维军事才能显然不及诸葛亮,他忽视了汉中的重要性,将大军部署在沓中,这导致防守汉中的兵力严重不足,魏军乘虚而入。姜维丢失汉中,是蜀国灭亡的重要因素。

相关推荐:

曹操身为王侯,他的生活却简朴的让人难以想象!

要大清灭亡 除非灯头朝下 慈禧的一句话成为了现实 大清朝亡国了

并没有失宠的潘金莲为何喜欢偷听他人云雨

三国中荀彧不仅足智多谋居然还是'算命大师'?

古代女子闺房中的化妆品:有毒也不怕还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