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烛影斧声里,赵光义真的杀了赵匡胤吗?

发布时间:2014-01-06 栏目:专题 投稿:生动的大雁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对于他的死亡,描写的却很少。世间流传最有名的莫过于烛影斧声这个典故了,那么当时赵光义赵匡胤这两兄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赵匡胤当年是如何发家的呢,其实他本来出身就不差,他的父亲当年也算是个中级军官,他也算个官二代了,而他本身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熏陶吧,自小就对领兵打仗感兴趣,当时又正逢乱世,正是他这种将才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后来跟着后周王室打了许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后周王室的欣赏。后周当时其实是个小国,兵力不很充足,皇室也很衰微,地域并不辽阔。而且还常年受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侵扰。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让陈桥驿兵变成为可能,赵匡胤才有了做皇帝的机会。当时的契丹和北汉声称要发兵攻打后周后周丞相范质惊慌失措,匆忙令赵匡胤带兵抵抗。就像很多老套路一样,凡是造反前必定要造声势,同时要伪装成顺天命的样子。当时赵匡胤的亲信在军中散布传言:皇帝年幼不理朝政,奸臣当道,我们在外拼命却没有出路,不如我们拥立赵匡胤,反了!当时赵匡胤弟弟和赵普又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当时正在装醉酒醒来的赵匡胤也是按例推辞一番,如此忤逆啊,不可之类的话。后来也是假借顺应民意对士兵们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却要我谋反,如今你们听我的命令也就罢了,如果有一点违背,我可是不答应你们。如此就是陈桥驿兵变了。想来赵匡胤这皇位来的其实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好在后来后周王室的处置还算人性化,也算是做了一点善事吧。至于后来的传位之事,那是后话了。

烛影斧声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一桩典故。

公元976年十月,宋太祖因长期劳累而病倒,一切军政事务就由最有威望的皇弟赵光义代理。十月十九日晚,东京城忽然北风骤起、大雪纷飞,赵光义再次探望兄长,他将侍奉的太监们都遣出殿外,然后与其兄长谈话。侍奉的太监们不敢违命,只好远远站着,一声不响。宫内挂着青布制成的门帘窗帘,隔着帘布只看到红烛高烧,看不清两个人有何动作。不久,谈话的声音渐高,好像有所争执,赵光义连连起身,似有谦让逊谢的动作。这时烛影摇晃,光线或明或暗,只听到在争执中,赵匡胤以柱斧频频戳地,大声对赵光义说:你好自为之!声音激越而凄厉,也有说听见的是“好做,好做”,此后即久无声息。赵光义离开之后,约在四更时分,内侍入内巡视,发现赵匡胤目闭口张,已经辞世。内侍急报宋皇后。宋皇后命内侍王继恩急呼赵德芳(赵匡胤少子),但是王继恩不呼赵德芳,却把赵光义呼来。宋皇后在寝殿等候,一见王继恩进来,忙问德芳来了没有王继恩回答:是赵光义来了。宋皇后一见赵光义,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的称呼“官家”来称呼赵光义,并且乞求说:“我母子之命,皆托付于官家。”赵光义回答:“共保富贵,不必担忧。” 二十一日早晨,赵光义就在赵匡胤灵柩前即位,史称宋太宗。后来有人仔细地记下了这一幕,称之为“烛影斧声”。

按道理来说古代皇位的继承是世袭,而在赵匡胤的后代都已经成年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把皇位给自己弟弟,这就牵扯到当时太后临死前曾经和他们兄弟二人立下金匮之盟,即“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这是其中一个说法,就是说当晚两人并未起争执,仅仅只是把酒言欢而已,席后赵匡胤自然死亡,虽然不无可能,但也太巧合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赵光义在酒席中动了手脚,赵匡胤去世的前夜,赵光义是最后一个见过他的人,并且他留宿宫中,有巨大的作案嫌疑。设想赵光义留宿宫中是不是在等待时机呢?等待有人发现赵匡胤的尸体,然后第一时间出来“主持大局”。而且赵光义有不臣之心。赵光义当时担任开封府尹,掌握首都开封的行政、防务等大权。不仅如此,赵光义还大肆拉帮结派,和当时朝中的很多权贵有表面或者私下来往。赵匡胤对此是知道的,并且很忌惮,还曾经打算迁都洛阳,意图使赵光义首都开封构建的关系网不至于危及首都,只不过当时所有的大臣都反对才作罢。

烛影斧声”发生的时候都只是有赵光义赵匡胤在场,这是后来史料中的共同点,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赵光义弑兄,不过也没有证据表明赵光义没有弑兄,而事后赵匡胤就暴毙,赵光义坐上龙椅成了事实,这就成为历史谜题了。

相关推荐:

奇丑无比的钟离春凭借什么迷倒了齐宣王

三国趣闻:刘备最放心不下的大将竟是他

揭秘:文成公主入藏的'陪嫁'是什么?

木兰从军为什么要自己买装备 军队不给发吗?

古代历史上的姐妹花为什么大多选择共侍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