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中国古代藏宝绝招令人称奇 再防防不住败家子

发布时间:2014-02-13 栏目:专题 投稿:搞怪的唇膏

近来,发现宝物的新闻不少,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引发了一股民间“淘宝热”——上个月,2名寻宝者宣布,他们在波兰东南部的山区中,找到了传说中的二战中德国纳粹的“黄金列车”,并得到了波兰官方的确认。1945年,纳粹的一列火车上装有几十个箱子,里面全部是黄金,据从此消失,成为传奇。而在俄罗斯也发现了宝藏。一名德国工程师声称,近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地方,发现了二战期间藏匿的苏联“黄金卡车”,车上据信装载100吨黄金。更让读者着迷的是,中国境内也发现宝藏,而且是真人真事: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藏宝”被人找到了。这是四川当地警方在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盗掘、贩卖文物案中意外发现的,一级以上珍贵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狮、金印、金册子等,其价值估计过亿。而此说并非空穴来风,据清彭遵泗《蜀碧》:“(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

网络配图

但是,上面所说的宝藏新闻,与咱老百姓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外财不发命穷人”。还是说说身边的故事吧。上一篇里与大家聊了中国古人藏宝的秘招,其实,把金银财宝埋以地下,只是常见的手法方之一,还有更绝的。

这篇文章接着上篇的茬,让网友见识一下。

把钱财宝到夹皮墙里

——晋商熔银难防家贼

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储蓄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顾名思义,就是将宝物藏在墙壁里、屋檐下、房梁上。但在具体收藏时,还是要动一番手脚的。如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成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的。

笔者在做调查时,发现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现在仍有人家在这样做,有的甚至将笨重的保险箱嵌进去,常见的地方有的在大衣橱的后面的墙上掏洞,然后利用柜门、衣物遮当。这种方法,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在使用

而豪宅中的藏宝更是一绝,如在苏州东山有名的“雕花楼”内,就有多宝藏宝秘室,而最隐秘、真正储放最值钱宝物的地方,并不在这些你可以看到的楼阁内,而在公开的偏房中,就在你眼前。

古文献中著名的“孔壁遗文”,就是在孔子后裔家的墙壁发现。当时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期,鲁恭王扩建宫室,把孔家老宅拆了,结果从墙壁夹层中发现了许多古文经传,有《孝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等大量简牍,这些简牍又称“孔壁中经”。由此可见,“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檐藏、梁藏就是将钱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悬吊在房梁上。这种储蓄宝藏心理也为盗窃者所了解,入屋盗窃的小偷雅称“梁上君子”,便与此有关。梁上既然能藏钱,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适地方,而且还可顺手牵羊需要说明的是,收藏地点再意外、私密,也难不住小偷的,所以上述储藏手段都没有现代这样放到现代银行里保险,被盗事件在古人的笔记中随处可以查到。有的人由此想出极端的防盗法子,如山西老财就想出了另类办法。

网络配图

自古及今,山西的老财主多,所以传出的储蓄藏宝手段也多。传说有一个发了大财的晋商,觉得将钱财埋到地下、放进墙壁里都不放心,于是便想到一种妙法:把成堆的银子熔化成液汁,浇灌进房内的地板。这手法确实太另类了,小偷倒是找不到的,但“家贼”难防,其子孙没钱的时候便会悄悄敲点下来花花。如此这般,一敲再敲,最终被敲光,导致败家。

古人储蓄很疯狂

——一次考古出土铜钱22万斤

现代不代,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但古代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用的主要等价交换物,不是纸币,也不是金银,而是铜钱。因而,中国古人储蓄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蓄铜”。

现代考古中,已发现很多铜钱,有的窑藏铜钱甚至是成吨出土,由此可见古人储蓄是多么疯狂。1967年冬天,在湖北黄石市西塞石维修长江干堤工程时发现一处钱窖,最早有西汉“半两”铜钱,最晚为南宋的“淳祐元宝”,之前各个朝代的钱币都有。最后称量一下,这批出土铜钱总重达22万斤,推测是南宋人埋下的。

此地在历史上便曾有多次窑藏铜钱出土,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侵华日军攻占黄石前夕,便次发现一个古代钱窖,出土铜钱悉数被日军用船运走。据当年目击者后来估计,出土铜钱的重量也与1967年的出土量相当。

1981年10月,在湖南省攸县,一易姓农民在家旁边挖泥时,也现的一座古代铜钱窖,让他挖出的古铜钱装了5汽车,共重有3万多斤。出土铜钱分期也很广,从汉武帝的“五铢”铜钱,到唐高祖的“开元通宝”、后周的“显德”铜钱,到南宋高宗的“建英通宝”,多达30余种。最后推测,这批铜钱也应是南宋人埋下的。

由于城市房产大开发,这样的考古发现在近十来年更多。2010年底,杭州一个工地上发现的窖藏钱币有4000多斤,装钱的是一个长达1米5的大皮箱,发现时已烂了,推测是明代人埋下的。

古人日常储蓄常用“扑满”

——与今儿童“聚宝盆”一样原理

除了铜钱外,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铁钱。1997年7月在河北沧州挖出了重达近10万斤铁钱;2006年7月,在山东省东营市新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6万多斤铁币。这些铁钱都是宋代钱币,出土量令人吃惊,钱币的所有者放在今天,也是亿万富翁,足够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窑藏,更多是古代有钱富翁们的储蓄手段,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家来说,一般不会造反窑藏,因为没有那么多财富要收藏啊。虽然没有多少多余的钱,但也得学会积攒,要“有时防无时”,这才是“会过日子”。古代中国普通人家储蓄方式也比较多,收钱所用器物有箧、匮、囊等,分别相当于今箱子、柜子、口袋等。庄子所谓“胜箧、探囊、发匮之盗”,透露出的就是这么回事情,就是因为古人喜欢用这类器物储藏钱财,才让小偷摸准了信息。对于零星的储蓄现代人可以开个户,零存整取,但古人没有这个条件。那怎么办?据前人笔记上所载,比较流行手法竟然与今儿童储钱的“聚宝盆”是一个原理:聚少成多,最后满时或是需要时,将钱罐打破取出。

网络配图

这种钱罐,在古代叫“扑满”。从《西京杂记》上看,至少在西汉时人们喜欢使用这种储蓄方式:“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政府限储蓄违者法办

——唐代最高限储每家五千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古人喜欢存钱储蓄,这让政府很伤脑筋。因为铜钱不像现代纸币,铜资源是有限的。太多的铜钱不拿出来使用,加上民间私熔、遗失、陪葬、外流等,导致市场上的货币投放量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和交易。

所以,不少时候政府并不鼓励民间储蓄,反而严厉制止。如在唐代中后期,唐政府曾多次发出“红头文件”(圣旨),李纯(唐宪宗)当皇帝时便规定,家里储存的现钱,“不得过五千贯”。超出部分,在限储令公布后一个月内使用完毕,随便买什么物品储存都可以,就是不能储蓄铜钱,严重违反者可以“杖杀”。

由于有的人家钱太多,李昂(唐文宗)当皇帝时又作了调整,规定除了最高储蓄额五千贯之外,家中已有储蓄的,限期用完:“一万贯至十万贯,限一周年内处置毕;十万贯至二十万贯以下者,限二周年处置毕。”如果限期内处理不完,则要法办治罪。

宋代也曾一度“限储”,赵炅(宋太宗)当皇帝的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十一月,便出禁令:“民先有藏蓄者,悉令送官”,由国家强制兑换。

相关推荐:

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事实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

揭秘:清东陵为何在唐山大地震中完好无损?

三国中最苦命女人孙尚香:一生毁在四个男人手里

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古人打伞风俗 伞在宋代已成谈情说爱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