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解读:大宋王朝缘何能够立国三百多年而不倒?

发布时间:2014-05-22 栏目:专题 投稿:落后的龙猫

导读:赵宋王朝立国以后,统治者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的确立,逐渐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动荡的社会局面,使政权日趋稳固。但随着承平时代的到来,社会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老百姓呼唤“青天”,进而被迫选择越诉上访,甚至直陈御座。对于百姓上访行为,宋代帝王最初是严令禁止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曾下诏规定“禁民越诉”。如有呈冤京师者,“并令监司缉拿。”至宋真宗赵恒时期朝廷虽意识到各地民生多艰,冤狱泛滥,并在京师设立了登闻鼓院及检院,试图强化司法受理面,提高结办案件能力,但仍然不允许百姓随意上访越诉。如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皇帝上元节车驾出游时,有百姓沿街陈事。一些随行官员想当然地认为“国家既受瑞行庆”,百姓陈事很有可能只是“诉事希恩”,请皇帝全部“悉从徒坐”。宋真宗没有听从臣下意见处罚上访者,但亦没有受理百姓任何陈诉,只是“悯愚民不晓科禁”,并随后下诏“自今邀车驾越诉者,令有司告谕而宽其罚。”宋王朝上访越诉现象真正网开一面是在宋神宗赵顼时期神宗时宋王朝内外问题更为突出,为了安定统治,神宗皇帝逐渐改变了祖宗对“越诉”问题的处理态度。如王安石变法时,曾有“开封酸枣、阳武、封邱县民千余人赴寺诉免保甲教阅”,他们认为保甲教阅严重影响农时。对此,朝廷官员最初亦如前代一样以“已牓谕无令越诉”为由不予理会,并派员予以遣散。但神宗皇帝详查事情本末后认为,“今正当农时,非次追集,于百姓实为不便。令提点司劾违法官吏以闻。”并感于数年来百姓越诉规模逐渐扩大,日趋频繁,如单纯禁止上访,极有可能酿成民变,故果断地做出了“自今仍毋得禁民越诉”的规定,并“诏开封府界、河东灾伤州军,许于限外接诉状以闻。”此后直至南宋,宋廷对越诉上访的态度更为软化,有些情况甚至给予制度的保障。如高宗赵构时,流民、无业人口、受灾人口众多,赵构就曾下令所有人户需由各地官府排查、造册,对于那些定居筑屋者,予以免税优待,所需物料,不许“官司拘截使用,如违,许人户越诉”。而南宋宁宗赵扩时期的法典《庆元条法事类》中,则更是有大量允许百姓上访越诉的法律条文。在允许越诉上访的同时,宋王朝亦意识到了单纯的允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在京师受理越诉上访,又会影响到都城百姓的生活。因此,南宋时,朝廷就选派出“诸路劝农使,所至究民间疾苦,检视账籍”。并虑地方官吏因缘取索,遂赋予劝农使“受越诉”之权,试图就近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民事活动中朝廷开始许民越诉上访。宋高宗赵构为打击贪腐,当时的刑部还规定百姓越诉陈告,举报“州县之吏赃贪者”;百姓越诉”后,如“监司守令不即按治”,则“并行黜责”,以此希望达到使“举刺之官不敢坐视,赃吏既去,民皆乐生”的目的。当然,宋代对越诉上访问题的改革,实际上并没有能够有效遏制住官僚的贪腐,亦没有从源头上消减社会矛盾。但是这种适时给予百姓上访机会的做法,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内的危机。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积弱的赵宋王朝之所以能够立国三百二十年,甚至强大的蒙古军队入侵时,其内部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恐怕与此亦不无关系吧!

相关推荐:

有神奇魔力的女巫为何在欧洲中世纪频频被处死?

孙悟空的前世今生:隋唐时原型已现非《西游记》首创

慈禧竟然有多个洋情人 可为何最后都离奇死亡呢?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竟发生在唐代

“跳槽”原是青楼女子的行话?看完不忍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