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母仪天下的皇后都不好当

发布时间:2014-06-07 栏目:专题 投稿:称心的酒窝

无论什么时候,那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总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些触动。在我国古代,男人可以同时拥有若干个女人,数目没有上限,只要你养得起,再多也不用担心收到法院的重婚罪传票。一般来说,皇帝是最有钱和最有权的,女人也是最多的。这么多的女人不能全都跟他一起过,否则再大的床也睡不下。于是皇帝就建立一座专供自己女人住的房子,我们称之为后宫。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后宫中这么多女人,经过排列组合,有多少台戏谁也说不清。为了防止乱套,后宫女人等级森严,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有个人进行统一管理。最有资格做这件事的人当然是皇后皇后皇帝的正妻,根据礼法制度规定一次只设一个,但有些皇帝花心成性,不喜欢和谁白头偕老,一辈子能换好几个皇后,所以,中国古代皇后的数量远比皇帝的数量要多。皇帝皇后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皇后早逝,有的是因为皇后失宠。前者属于命短,死了一了百了;后者属于命苦,活着不容易,想死又太难。因为皇后不是终身制,所以嫔妃都把皇后宝座作为自己的终极奋斗目标,斗色、斗智、斗勇、斗法的暗战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皇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在脂粉飘香的后宫中,阴云密布、血雨腥风是这里的主要天气,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躲在暗角处的未知力量给黑掉。皇后后宫的中枢,地位独一无二,因此她也就成为后宫这个战场中的众矢之的。据统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皇后的寿命不长,大都是在四十岁之前死掉,有些甚至不超过二十岁。皇后命短肯定不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是由于无人能体会的超强压力。这样说有人可能不太理解,皇后能有什么压力,吃喝不愁,背后通常又有皇帝撑腰,只要不给别人压力就已经烧高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这样,但皇后的压力不是来自眼下,而是未来。我们知道,皇后尽管母仪天下,其实岁数都不太大,这个职位不是熬资历能熬出来的。她们昨天还有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天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冷清的宫殿里,她们的心孤独而又躁动。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皇帝牢牢拴在自己手里,一旦皇帝脱缰,她们就惶恐不安。她们自己失宠,怕冷不丁向她们飞来的暗箭。时间久了,她们的那颗善良鲜活的心就会逐渐变得坚硬和冷漠。无论是谁,只要是危及她们的地位,她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绝不留情。然而,由于皇后身份使然,她们又必须表现出矜持、豁达、高贵、庄重的形象,这种内外的不同往往使得皇后备受煎熬。这种煎熬是火焰,如果不能烧死对手,就会烧死自己。遗憾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皇后不是赢家,因为决定胜败的人是那个更难捉摸的皇帝皇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光靠打压对手还远远不够。如果自身没有资本,哪怕天下的女人都死绝也很难从挑剔的皇帝那里得到真正的宠幸。首先皇后的容貌对皇帝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后宫佳丽众多,皇帝有很多选择,如果皇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长得不入流的皇后身上,我们很难有底气说这是正常的。因此,养颜打扮是皇后的必修课,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皇后总有一天会年老色衰,色衰而爱弛,爱弛自然恩绝。一旦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觊觎皇后位子的人也就越多。按照这个规律,皇后就应该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然而事实上又不是这样,这就说明除了容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砝码会在这场权力博弈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个砝码就是看你是否有生养儿子,如果你的儿子还被立为太子,那么恭喜你,只要你的儿子好好的,就不会有人轻易敢打你的主意。此为“母以子贵”,皇后当完还有可能混个太后当当呢。但“母以子贵”这事也需商榷,因为我国古代还有段时期流行“立子杀母”的习惯。也就是说儿子要当皇帝,必须先把他的母亲给杀掉,以防止其干预政权。这事源于汉武帝,汉武帝临死前怕重蹈吕后乱政覆辙,就以“母壮子弱”为借口,把太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杀掉。北魏时期,当权者就把这个原本是特殊情况才发生的事情推而广之:立子必杀其母。鉴于这项规定,宫中后妃们全都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儿,估计这也是中国古代特定时期唯一一个重女轻男的地方。倘若有些后妃不幸生了儿子她们也不愿自己儿子被立为太子。文成帝时期有位宠妃李贵人,一不小心生了儿子,且被立为太子。李贵人知道后悲痛欲绝,临死之前边哭边给自己的亲人写信,托付后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乐极生悲呢。好在这项政策没有被延续下来,到孝文帝时被废止,否则真不知会有多少人亲手掐死自己儿子。既然儿子可以作为制胜的法宝,估计很多皇后屋内都摆有送子观音的牌位。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些皇后患有不孕不育症,那时候没有妇科医院,她们不明原因,很着急,于是就开始想歪点子了。宋真宗时期,刘皇后因为一直无子,就把一个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生下的儿子据为己有。而宫女摄于皇后淫威,只能忍气吞声。后来宫女的儿子当上皇帝,才得知自己的身世。这事广为流传,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就是依此为蓝本编排的。虽然真实性很让人怀疑,但从人性弱点的角度来分析,还是能很好地反映出后宫争宠的不择手段与残酷的。皇后有了容貌,有了儿子,只能保证她在后宫斗争中占据相对优势,要想成为终极胜利者还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可以说,不光是在后宫,在任何地方,智慧都是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中国古代有把女人称作是水做的的说法,很多人认为这是夸女人清净,不像男人那么污浊。这样解释的主要依据是男人比女人更接近名利场,容易受到社会不好的东西影响,而女人天性柔弱如水,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所以能给人一种如水般的清爽。但我认为,说女人是水做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女人具有水一样的处世智慧。在男权横行天下的社会里,女性处于弱者,弱者就意味着自己的利益更容易被侵害。皇后虽然统领后宫,而和皇帝相比,却是地道的弱者。皇帝要是不高兴,对皇后实行家庭暴力,她不会有居委会的大妈主持公道;皇帝要是有了新欢,要和皇后闹离婚,她也只有哭鼻子的份儿。皇帝可以随便找个借口休掉皇后皇后却永远无法主动废掉自己的丈夫。皇后受到如此多的不公,安慰是苍白的,反抗是无力的,坚持是绝望的,如果没有好的度量和耐力,不用别人使坏,自己也能把自己憋死。于是,后宫女人,尤其是皇后,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学会像水一样耍太极。水的处世原则是“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流、遇低则止”。老子也曾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为此,有些皇后在面对皇帝移情别恋的时候,没有把心悬在半空,而是体现出一种淡然的与世无争。你是否花心,随便你,反正也管不着,我吃饱睡足能享受一天荣华是一天,全当是赚的。不过,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时间久了,和行尸走肉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还有一些皇后,化被动为主动。皇帝不是喜欢美女么,行,我支持你,你说喜欢啥样的,我帮你物色一下。皇帝一看皇后这么大度,心中多少会有感动,觉得这个皇后不错,贤惠体贴,于是无论怎么与别的女子折腾,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还是无人能替代的。当然,皇后表面虚怀若谷,背后功课可不能少做,得时时提防与皇帝厮混的女人是否有野心,万一情况不对头,好早早做出应对的策略。可说实话,这种皇后虽然有城府,但活着也挺累的。上面的两种皇后处世法则漏洞不小,胜败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功亏一篑。而历史上还有一种皇后,能凭借自己超人的谋略、强硬的手腕控制时局,有时连皇帝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吕雉和武则天。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老婆,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就已嫁给了他。根据刘邦当时的条件,吕雉估计也不是属于那种特别有姿色的女人。后来,再加上年龄增长,随军南征北战,她的容貌肯定更加不堪。但刘邦称帝后,并没有找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当皇后,还是选择了吕雉。根据刘邦的流氓习性推断,他绝对不是不想找,应该是有所忌惮。道理我可能说不清,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吕雉都经历和做过什么事:刚嫁给刘邦那阵子,吕雉烧火做饭、下地干活、生儿育女,一样都不耽误,说明她吃苦能干,身体好。刘邦造反后,吕雉受到牵连,被关进大牢,身心备受摧残;出狱后又随刘邦转战军中,颠沛流离,可谓历经磨难。楚汉之争中,刘邦败北,吕雉被俘,不但没有得到刘邦的宽慰,还差点让项羽给烹杀了。在做人质的那段时间里,吕雉每时每刻都承受着死亡的心理压力,要是一般人早就崩溃了。吕雉被放回后与刘邦两地分居,好不容易回到丈夫身边,刘邦却已经有了新宠戚夫人,且戚夫人为其生了一个儿子。此时吕雉与戚夫人相比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但她没有一直当电灯泡的打算,而是冷静观察,主动出击,终于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她帮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相关推荐:

考中状元只能当小官?这个状元选择当皇帝

古人闹洞房竟如此大尺度 新婚夜还闹出人命!

许慧欣《爱不简单》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