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夏元吉:大明第一理财专家 明朝五世重臣 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夏原吉为何能受到重用?

发布时间:2014-09-05 栏目:专题 投稿:难过的皮带

夏元吉明朝初年重臣,一生经历了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明成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5代皇帝。他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理财专家,他为人高风亮节,一生修身治国齐天下,他是伟大的儒家官员,当之无愧的一代名臣,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榆木川,明军北伐回师途中。病榻之上的朱棣自感大限已到,想到此番北征不仅徒劳无功,而且牵累自己客死他乡,不禁悔意顿生,他对左右说道:“夏元吉爱我”。此时的夏元吉还在北京大狱中,是当朝太子朱高炽亲自来到狱中,把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告诉了他,夏元吉伏地痛哭,长久不起。

夏元吉是何许人也?永乐大帝为什么如此念叨他?他是“永乐盛世大账房”,大明朝任职时间最长的户部尚书。大明朝有127人担任过户部尚书一职,平均任职时间2年,而他掌管大明钱粮长达27年之久。

让我再活三天

夏元吉,祖籍江西德兴,出生在湖南湘阴。幼年丧父,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抄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唯独夏原吉正襟危坐。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一般,破格提升他任户部四川司主事。他户部任职生涯从此开始,一直到老。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夏原吉是谨慎沉稳的人,他历经五朝而不倒,和这性格也是有关系的。

夏原吉对工作兢兢业业,手头的工作繁重琐碎,他却处理得井井有条。当时的户部尚书郁新很看重他,对手下说:“夏某才器,老夫诚不及,诸君亦能右乎?”1398年,夏元吉被提升为户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是户部的第三把手,当时夏原吉才32岁。

“靖难之役”三年间,夏原吉为建文帝操持国家财政,筹集军费粮草,尽心尽力。当朱棣大军攻破京城时,他还在户部值班。最早投靠朱棣的兵部尚书茹瑺率兵闯入,绑了夏元吉交到朱棣面前,声言夏元吉在靖难之役中“助纣为虐甚多”,激得朱棣颇为恼火,问夏元吉有何辩解。

夏元吉平静答道:“君上殉难,臣子理当死节,只是请殿下容臣三天。”朱棣一愣:“为什么?”夏元吉答:“户部尚有账目未点算完毕,此事关乎黎民生计,请容臣三天内做完,再随先君赴死。”朱棣被打动了,当即下令将夏元吉释放,官复原职留任,两个月后又提拔为户部左侍郎。

理财专家来治水

原吉为永乐帝做的第一件重要差事是治水。从洪武31年江浙一带连年暴雨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江浙一带是全国的粮仓,连年水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粮食供给,而地方官员却束手无策。

永乐元年,朱棣夏元吉这个理财专家到浙江治水。夏原吉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水患主因是太湖下泄河道不畅,以至水患频仍。于是效仿大禹治水之法,重在疏浚。他动用十数万民工,全力疏浚苏州河、吴淞江、黄浦江,并量地建闸,按季节的变化开闭闸门。

夏元吉疏浚苏州河、吴淞江、黄埔江之后,不但治理了水患,而且航行畅通。之后上海港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后来重要的航运中心。治水期间,夏元吉身体力行,和民工同甘共苦,“布衣徒步,昼夜经营,不遑寝食,目为之赤”。大热天也不设棚盖,在烈日下工作,有人劝他,他说:“民工们如此辛苦,我怎好一个人特殊呢?”

永乐三年,浙江大饥荒,夏原吉奉命赈灾。发放粮食三十万石,救济灾民,还发良种和耕牛给灾民,帮助恢复生产。适逢朱棣第一谋士,太子少师姚广孝回苏州省亲,回到京城对明成祖说:夏元吉“温而不宠,威而不猛,古之遗爱也”。明成祖因而对他愈加器重。

永乐盛世大账房

永乐三年,户部尚书郁新去世,夏元吉接替他的位置总揽大明财政。朱棣执政的二十二年,文治武功,丰功赫赫。他五次北征蒙古,前两次都出兵五十万。南征安南动兵80万。派郑和六下西洋。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营建北京宫殿。重开大运河…朱棣这些“大动作”得以完成,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固然,明王朝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富民强,但这其中绝对离不开夏元吉的运筹。夏元吉精心计算,做到国不加赋而国用充足。他的措施就是“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庶民,且便商贾。”对此,清朝大学者赵翼曾赞叹说: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

“刺头”尚书有担当

当时国家花钱跟流水一样,身为大账房的夏原吉不得不“用度谨慎”,每年他“谏阻奢靡事百件”。夏元吉一心一意为国家聚财、节财、用财,每样拨款,细心核算,能省就省,为此常常和兵部、工部等衙门发生争执,人们背后都叫他“夏刺头”。在当时“刺头”就是小气鬼“”的意思。

永乐十九年,北京宫殿发生火灾。明成祖要大臣直言进谏,不少人上书说迁都的种种不变,明成祖大怒,竟杀死了主事肖仪。言官借机弹劾大臣,朱棣让群臣跪在午门质辩。群臣惶恐,大家都责骂言官。这时唯独夏原吉出来承担责任,他说:言官应诏进谏,不应有罪,责任在于他们这些大臣没有帮助皇帝处理好事情。听了夏原吉的话,朱棣怒气方消。夏原吉这遇事不推卸责任,敢于担当的作风,受到了大家的敬佩。

421年秋,明成祖刚刚迁都北京不久,又要再次北征蒙古。夏元吉进谏道:“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朱棣听了十分生气,将他下狱,并且抄了他的家。明成朱棣油尽灯枯之时,才幡然悔悟,体会到了夏原吉对国家之忠心,对自己之爱护,不由感叹说:“夏原吉爱我”。

“仁宣之治”再显身手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夏原吉官复原职。因明成祖的连年北征,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甚至官员的俸禄也减半,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夏原吉提出了“赈饥、省赋役、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阯采办诸道金银课”等宽政恤民措施,都得到了明仁宗的批准。

朱高炽还进位夏元吉少保兼太子少傅,让他领三份俸禄,以示对夏原吉的褒奖。夏元吉坚辞不受,朱高炽也坚持己见。夏元吉只好辞去太子少傅俸禄,享受两份俸禄。为了表示对夏元吉的尊重,授予他“绳愆纠谬”银章,意思是你过去匡正先王错误过失做得不错,我今后有什么过失,你可要指出来来啊。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对这位五朝元老更是敬重,几乎每天都要赏赐东西给夏元吉夏元吉投桃报李,殚精竭虑为朱瞻基出谋划策。他主持改革商税,减少国内关卡,鼓励商品流通,削减收税比例,做到“税少而财增”,日益空虚的国库,终于重新充裕起来。

宣德五年正月,夏元吉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归葬湘阴夏家桥侧之大明山。朱瞻基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 。

克己奉公有雅量

夏元吉与钱粮打了一辈子交道,更是主政户部长达27年,却两袖清风,一生清廉。后人称赞他“一生清操如冰雪,五世砺节似苍松”。在精简机构裁剪冗员时,有人偷偷向夏原吉行贿,请求高抬贵手,但夏原吉将所贿之钱财全挂在自家的屋檐下,以示锐意改革之决心,清廉自律之志守。

永乐十九年夏元吉下狱后,锦衣卫去抄家,却没抄出什么值钱东西,“自赐钞外,惟布衣瓦器”。夏元吉虽然倍受皇帝信任,但他处处谦虚谨慎,从不骄奢放纵。皇帝常召见他商议国家大事,每次和皇帝密语后,夏元吉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和皇帝的亲密关系。

夏元吉胸襟开阔,有雅量,对待下属和同僚都很宽厚体贴。人有小过,为之掩饰,从不小题大做,坑害他人。对吕震、陈瑄等背后说他坏话的,他也以德报怨,从不计较。有人问他你这雅量能学吗,他回答说:“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夏元吉之所以五朝都受到重用,首先在于他政治上过硬。用朱棣的话说就是“夏元吉爱我”,也就是忠于皇帝,全心全意为朝廷尽忠,老话称之为“公忠体国”。其次在于他本事过硬。光有忠心是远远不够的,明太祖、明成祖等都有识人之明,而夏元吉恰恰是大明最优秀的理财专家。无论是“永乐盛世”还是“仁宣之治”夏元吉都是关键人物。

最后在于他谨慎沉稳、不谋私利、宽以待人的为人处世方式。“谨慎沉稳”使自己在政治、工作上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不谋私利”就无欲则刚,避免了权力争斗。“宽以待人”让他能协调好各方面的政治关系。总之,夏元吉能从明初腥风血雨的官场活下来,还被五朝皇帝倚重,这本身就说明了夏元吉非凡的政治才能。

相关推荐:

残暴无人性的商纣王的七大罪状是什么?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白居易的品质生活

阎宝航鲜为人知的特工英雄:一份石破天惊的情报

明君的晚年: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揭秘:万历皇帝的生财之道8年净赚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