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郭元振:盛唐时有名的军事家、宰相 带兵种田守边疆 不打仗还能出将入相

发布时间:2014-09-05 栏目:专题 投稿:美满的方盒

郭元振唐朝名将,守边多年,无显赫武功,以建设、安抚见长,故能“克致隆平”,“安远定边”。他“武纬文经”,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这就是所谓的“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了。此等边将,对于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郭元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将领,他出名不在于兵法和战绩,而是他是当时最社会、最有口才的名将。郭元振是官二代出身,十六岁进入国子监学习,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这在整个唐朝是非常惊人的成就,唐朝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在整个唐朝只有陆贽和娄师德能和他比拼一下科场幸运值。郭哥在国子监学习期间就以“社会”、人缘好著称,中了进士后也不想在弘文馆集贤院当校书郎、正字,干“讨鱼鲁”、“画青蝇”这些无聊事情

他通过吏部考试到四川当了梓州通泉尉,一到自己辖区郭哥就放飞自我,干起了贩卖人口、伪造铜钱、抢劫良人等黑社会事业。他卖的人口还很有讲究,对编户在册的人口卖得少,卖得多是部落民和边境上往来的蕃人。郭元振不择手段弄钱,钱却被他全部送出去做了慈善救济了朋友。郭元振在大唐江湖上名气越来越大,成了人所共知的“大侠”,也成了扫黑除恶的典型。

大概是由于郭哥身份特殊,一代女皇武则天还专门看了这个集帅哥、才子、黑社会大佬于一身的奇葩。郭哥当然抓住了这唯一的机会,向武则天献上了《宝剑歌》。“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这首入选《全唐诗》的名篇果然大受文青女皇欢迎,加上郭哥确实口才好,就被武则天赦免,开始在军界河边疆发展。

郭哥边境上打仗不多,不能和另一个状元学霸娄师德相比,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和论钦陵“打擂台”,并离间了论钦陵和吐蕃赞普的关系。打擂台时论钦陵一再声称他不想对唐朝开战扩张势力,只想夺起西突厥十姓部落的土地和人口,理由是这些人口你们中土朝廷又收不上税,不如便宜给我们算了。郭元振胆大心黑,一看论钦陵来者不善,他把皮球踢了回去:“你们要十姓突厥的人口与土地也行,把吐谷浑、青海吐出来,我们就让你们吞下他们,并把四镇军队撤回来,你们干不干?”郭元振知道,青海是吐蕃人经略西北的根本所在,既能威胁唐朝的甘、陇地区,也能为在西域的经营提供保障,让吐蕃人退出青海,论钦陵其实更吃亏。论钦陵不答应,双方陷入僵局。

郭元振是处理外交活动的专家,他认真分析了吐蕃形势,上书武则天:“现在是论钦陵家族妄图通过主导同中原的战争统帅吐蕃大军与吐蕃王室抗衡,吐蕃民众也没在战争中得到太多好处。对于论钦陵等好战阴谋集团我们应该主动派人和吐蕃王室联系,表明我们和平的诚意,加深吐蕃王室和论钦陵的矛盾,到时候他想发动战争也是无米之炊。”郭元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噶尔家族只是被松赞干布父亲征服的羊毗王国的贵族,底蕴并不雄厚,是三代人在军政上的努力才让其权倾吐蕃论钦陵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用征服土地和人口收买效忠于自己的部族和贵族,他们一小措人得利,却要全体吐蕃民众买单,建立起可以抗衡王室的势力集团,吐蕃赞普并不一定爱好和平,但他一定不愿意论钦陵主导战争掌握军权。吐蕃君臣在郭元振的离间活动下,果然走上了对抗之路,最后论钦陵不得不自杀。而郭哥成了噶尔家逃出吐蕃的大救星,给唐朝拐骗了弓仁等噶尔家族出产的名将。

最后郭哥还特别会站队,在李三郎发动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时他是四巨头之一,论社会、论文采他都是唐朝武将第一人。

这个将军与平常将军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郭元振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他16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进入太学读书了,家里人对于他的读书事业也是非常支持,不远千里为他寄来盘缠和学费,可是郭元振虽然天资聪颖,但他对于读书这件事情也根本不上心,更讨厌走家里已经为他安排好的路。有一天夜里,有个陌生人来向郭元振借钱,说是要安葬家里的老人,郭元振二话没说,也不问姓名,就把所有的钱都给了这个陌生人,结果当然是没了学费,只能推迟一年再入学。

不过,郭元振的这次反抗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事实上,当他18岁考中进士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反抗之旅。当他所有的同学都挤破脑袋想留在朝堂里,以求谋个差事的时候,他却自请调去偏远的地方——通泉县。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想摆脱家里的控制。一个人可以叛逆到这种程度,也真是足以让人另眼相看了。接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郭元振十分喜欢交朋友,并会为之不顾一切。

他属于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而且为了交朋友还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情。比如,就在他的所管辖的地方“私自铸造钱币”,甚至还“贩卖人口”,大家想一下,历史上的将军,哪一个不是爱民如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谁会干这些事情呢?只能说他为了筹到交朋友的钱,真是啥办法都想。

对此,也只能感叹一句,真是对朋友爱得深沉啊!不过,大家不要惊讶,上文所说的“私自铸造钱财”和“贩卖人口”,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意思。毕竟我们的主人公也是个积极正面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不过他这种不拘一格,不守礼法的性格倒是像极了少年的曹操。他们这类人如果不是绝世枭雄,那就是治世能臣,而我们的主人公郭元振无疑是后者。

郭元振还与其他将军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靠武力解决边境斗争,他的兵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种地种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郭元振在通源县待了20年之后,私铸钱财的事情武则天发现,本来是要带回来问罪的,谁知郭元振口才太好了,武则天问他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结果官位不降反升。

于是,郭元振就凭着自己这出色的口才游走于吐蕃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为大唐王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挑起了吐蕃内部的战乱,能在边境那些政治势力复杂的地方游走得游刃有余,夹在西域和吐蕃之间谁也不得罪,还能够做朋友,采取和平的手段稳定了大唐边境和平。唐睿宗继位后,郭元振入朝,一度做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先天二年,郭元振再次拜相。

如此一来他带的那些兵又有什么作用呢?那作用可就大多了,郭元振在闲暇的时候就会组织自己的士兵开垦荒地种田种菜,以此来吸引其他的农民在边境上安家落户。随着人口的增多,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村镇,郭元振就凭借着这一个方法,大军走到哪里,就把种田这件事情发展到哪里,日积月累,郭元振所到之处都会建立一起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城镇,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维护了边境和谐。

就这样,郭元振使用与其他人不同的方法,一边完成了维持了边境和谐的任务,一边还增加了粮草问题,谁又能否认他是一个好将军呢?

相关推荐:

如何客观的评价郭沫若?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世人对他的评价极低?

揭秘史上对刘邦长孙刘襄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解密:汉武帝为何将初恋情人陈阿娇囚禁至死?

廉丹简介 王莽新朝大司马更始将军廉丹生平

杜茂简介 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杜茂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