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刘虞:三国时期最仁慈的政治家 仁德著于四海 却因为过于迂腐而走向灭亡

发布时间:2014-09-07 栏目:专题 投稿:甜蜜的项链

刘虞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但由于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因而进兵攻击公孙瓒,兵败为其所执,惨遭杀害。

东汉末年,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当时的州郡长官拥兵自立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汉室式微,地方州郡长官没有几个人还把皇帝的命令奉为圭臬。然而在偏远的幽州却有一人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个人就是幽州刘虞刘虞是汉朝宗室之后,据《吴书》记载,虞,东海恭王之后也。遭世衰乱,又与时主疏远,仕县为户曹吏。以能治身奉职,召为郡吏,以孝廉为郎,累迁至幽州刺史。刘虞虽然出身显赫,但是他的仕途之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起初刘虞在地方只是担任郡吏,后来凭借着政绩一步步地当上了幽州刺史。幽州是汉朝的边陲地区,这里和鲜卑、乌桓、夫余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相接壤是个十分难管理的地方。

《后汉书 刘虞传》记载: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刘虞到任之后对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落实行怀柔的政策,这些部落被刘虞的感化不仅不敢侵扰汉朝边境还时时不忘按时向汉朝进贡。《吴书》用甚得东土戎狄之心概括了刘虞幽州为官的政绩

黄巾之乱爆发后,刘虞正赋闲在家。汉灵帝任命刘虞为甘陵相,刘虞到任后招纳流民、安抚百姓,遭遇战乱的甘陵在刘虞治理下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刘虞凭借着卓越的政绩被升迁为了宗正,而这时的幽州却发生了叛乱。原来车骑将军张温曾征发三千乌桓骑兵用来讨伐叛贼却迟迟不肯给这些雇佣军发军饷,于是征发来的乌桓骑兵全部当了逃兵。

这次兵变让乌桓和汉朝的关系急剧恶化,渔阳的豪强张纯便趁机拉拢乌桓一起起兵反叛汉朝。《后汉书 刘虞传》记载: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张纯勾结乌桓自称天子声势浩大引起了朝廷的惊恐,叛军一度攻打到了青冀二州一带。

惊慌失措的汉灵帝任命刘虞幽州牧去稳定形势。《三国志 魏书 公孙瓒传》记载: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刘虞来到幽州之后立即派人去向乌桓陈述利害,刘虞素来在乌桓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们听闻刘虞幽州之后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后汉书 刘虞传》记载: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刘虞出任幽州牧重新树立起了朝廷的威信,不费一兵一卒就瓦解了叛军。势穷力孤的张纯后来逃入鲜卑被其部下王政所杀。

刘虞身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并没有家道中落。论其背景,自是比刘备要强上不少。刘虞以举孝廉方式入仕为官,担任幽州刺史。他自幼精通五经圣书,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懂得以仁义治理一方。其在幽州担任刺史期间,体恤官民,实行仁政,感化众人,以侵略为营的幽州异族及底层百姓乐于服从其管理。

深受百姓爱戴,颇有治理之才的他,倡导百姓以耕地为生,开放市场。长期财政亏空的幽州改头换面,竟摇身一变,有向朝廷如数纳贡之力。从这方面来看,刘虞幽州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觑。相关史书中记载刘虞幽州政绩,无一不高度赞赏其壮举。而刘备、刘表等人,某些史学家还颇有微词,而刘虞才是真正做到了世人认可。

刘虞因病辞官在家之时,当地百姓遇到不平之事,选择找刘虞来评断,而不是找官府申诉。而对于刘虞的处理结果,众人皆服,再无争议。如此看来,刘虞百姓心中地位之高,不是迫于官职淫威下的服从,而是打心底的佩服。刘虞治理天下之才,可惜没有将帅之才。若不是不擅长军事,在与公孙瓒交战中兵败被杀,或许历史将改写。其死后,他手下的官吏集结诸多势力,为其报仇,给公孙瓒致命一击。可见刘虞影响力之大,人们若不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有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报仇。

刘虞名满天下,众人皆知他贤德之时,也是董卓祸乱京师之时。为讨伐董卓,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联合起来打压董卓。一群人中除了曹操、孙坚真心为国分忧,其他诸侯都各怀鬼胎,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而已。结果,还没有拿下董卓诸侯间内部产生分歧,袁绍等人直接打起来了。而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名号向诸侯发号施令,确实是个明智之举。

此举让诸侯非常憋屈,明知道实为董卓之意,响应施令则为董卓所用,不遵命则会被按上不忠帽子,落人口舌。为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诸侯提议,改立他人为帝,然后借此与董卓抗衡。可哪个人适合呢?汉献帝刘协尚且年幼,没有民心。而幽州刘虞相对于其他汉室宗亲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刘虞以贤德扬天下,在百姓心中颇有威望。

当然了,这群诸侯想立刘虞为帝绝不是为了拯救汉室,只是把他当成了靶子,相当于把他放在火炉上烤,自己坐享其成好吃肉。好在刘虞知道这些人的狼子野心,再加上他并没有为帝之愿,他不仅直接拒绝他们的推举,更是将他们派来游说的使者斩杀,将汉献帝接回洛阳,以一人之力试图救国。袁绍等人企图以刘虞声望谋私,奈何其是真正的君子,其言行更为人敬佩。

刘虞公孙瓒共同管理幽州期间,两人治理观念不同,多次发生冲突,最终公孙瓒杀了刘虞,而成因还是因为刘虞想法过于简单。中平四年,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峭王等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在青州、幽州多地肆意烧杀抢夺,肆意妄为。结果刘虞的处理方式是,精兵简将,广施恩惠。怀柔策略拉拢乌桓峭王,重金悬赏张纯、张举头颅,导致叛军内乱,张纯被部下所害。

可能有人表示,刘虞此举不是很机智吗,不用吹灰之力就能终了叛乱。其实,若没有公孙瓒之举,刘虞这种方式没有丝毫用处,公孙瓒用武力给叛军张纯造成巨大损失,致使张纯远遁柳城。而在公孙瓒追击叛军之时 ,刘虞并没有提供任何支援,致使公孙瓒陷入重围被困两百多天,要不是因为他重击张纯,其性命堪忧。

一味的怀柔错事并不能成事,恩威并施才为长久之计,显然刘虞不懂这个道理。刘虞一心追求仁政,他理解的仁政过于偏激,一味温柔善良,就是对自己残忍。而公孙瓒也是偏激之人,他信奉以武力解决问题。两人认知差异性太大,导致最终以悲剧收尾。

刘虞公孙瓒矛盾激化,成为敌人后,刘虞还是没能改变太过善良的毛病。刘虞集合了十万人,出兵攻打公孙瓒。同时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外公开,只要杀了公孙瓒,其余人一概不追究。重金悬赏公孙瓒头颅,想要引起敌人内部矛盾,被其部下所杀。不过公孙瓒不是吃素的,作为久经沙场之人,会用兵、练兵,深得军心。再加上,他曾经和刘虞一起做事,对刘虞之谋一清二楚,当然知道刘虞会如此做,肯定会多加防备,所以公孙瓒被部下所害可能性极低。

在进攻公孙瓒之时,刘虞下令不得破坏百姓房屋,不得伤害百姓等,虽说爱民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看时机好吧。现在是你死我活的战场,那有这么多讲究,怎么打战,不是赤裸裸的送死吗。结果十万人被公孙瓒几百人搞定,一个突袭便锁定胜利。仅仅三天攻破刘虞所有城池,刘虞被活捉处死。刘虞的天真在于,政治和军事有所差异,政治上以仁政可能民心,但仁政对于军事显然无用。

纵观刘虞一生的政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应该并不过分。《后汉书 刘虞传》记载: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起初,朝廷由于幽州贫瘠经常要调拨其他州郡的税赋来维持幽州的开支。后来董卓专权,各地诸侯并起幽州朝廷之间的联系被阻断。刘虞幽州组织百姓开垦良田、发展盐铁商业,一时之间幽州竟然成了乱世之中的桃花源。青州、徐州迁徙到幽州躲避战乱的百姓竟然有百万余口。

刘虞不仅政绩斐然而且为人简朴,他虽然是一州之州牧但是他生性节俭平时穿着简朴吃饭也以素食为主。幽州的豪杰、戎狄都以刘虞为学习模范,幽州的在刘虞治理下成为了乱世之中难得的和平乐土。然而刘虞却不幸地生活在了乱世,他心存汉室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而树欲静风不止,幽州这块地盘早被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给盯上。

先是袁绍找到刘虞表示要支持他称帝,刘虞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地方官并没那么大的野心拒绝了袁绍的建议。后来,刘虞和部下公孙瓒因为政见不合闹得不可开交。公孙瓒自恃武力屡次和刘虞作对导致最后刘虞公孙瓒兵戎相见。可惜的是刘虞治理地方有一手但是却不懂用兵之道,他后来战败被公孙瓒所杀。

刘虞死后,幽州再次燃起了战火。《后汉书 刘虞传》记载: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刘虞的死不仅让幽州百姓们痛惜还激起了幽州兵变。《英雄记》曰: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瓒极口,然后同死。

公孙瓒刘虞时,常山相孙瑾、张逸、张瓒等人义愤填膺大骂公孙瓒。随即公孙瓒将他们连同刘虞一起处死。刘虞的部下鲜于辅、齐周在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在幽州起兵,乌桓、鲜卑,胡人也为刘虞的死愤愤不平自发起兵响应鲜于辅等人。公孙瓒杀了刘虞失去了幽州各种势力的支持被孤立,后来在刘虞旧部和袁绍的围攻之下兵败身亡。

相关推荐:

从死囚到皇帝 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秦昭襄王是谁 后人对于秦昭襄王的评价

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揭秘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四段婚姻:不以入赘为耻

北洋三大军阀都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