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郭昕:孤军镇守西域的大唐铁血郡王 孤军驻守西域五十年 保护大唐领土完整

发布时间:2014-09-07 栏目:专题 投稿:无心的香烟

郭昕是中唐名将,郭子仪的侄子。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经历无数苦难,仍屹立不倒、牢牢驻守大唐西疆,直至其全军阵亡。

大唐王朝,一个充满传奇的朝代。公元608到公元907年的这近三百年里,历史是属于它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其相提并论。在大唐的天空里,有诗仙李白的豪情冲云霄,也有李靖苏定方的将星照耀,有关于盛世的庄严伟岸,又有抛洒热血的忠烈英魂。后世余光中先生这样形容唐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但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位“铁血郡王”,驻立在西域狂放的风沙里,遥望着盛世长安,这一站就是四十二年,守护着帝国的西境,纵使风雨飘摇,依旧不动如山。郭昕,他完全可以被称之为“西域战神”。

郭昕,出身将门之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是他的伯父,他的父亲郭幼明是郭子仪的同母弟。从小收到伯父的影响,熟读兵书,对军事和战争有着独到的见解,郭子仪是名垂青史的大忠臣,或许也是受伯父的影响,郭昕从小就很忠于国家并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可以算的上是少年英才。将门之家的血液流淌在他体内,奠定了他日后创造传奇的基础。

唐肃宗上元元年,吐蕃举兵,攻占了多处河西军镇,河西,安西等地都危在旦夕,这时担任朔方节度使,中书令的郭子仪向皇帝上书请求派人巡抚安西,河西等地,以稳定这些地方的局势。郭昕被选中了,可以说是郭子仪举贤不避亲,后来情况的发展也证明了郭昕确实有能力稳定西域的局势。

郭昕后来又担任了安西四镇留后,跟北庭都护的李元忠配合,联合沙坨,回鹘几个势力,硬是抵御住了吐蕃的几次进攻,算是稳定住了西域的局势,让西域始终牢牢掌握在大唐的手中。到唐德宗建中二年,郭昕受到了嘉奖,升任四镇节度使。

稳定住了西域的局势,郭昕西域继续着他的坚守。但是好景不长,唐德宗贞元三年,也是他的好搭档李元忠去世后不久,吐蕃再次发动攻势,这次攻击比前几次来得更为猛烈,加上此时唐王朝基本已经放弃了对北庭安西的控制,所以吐蕃一举攻占了北庭,又由于吐蕃与回鹘对丝路北道的激烈竞争,安西与中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郭昕与他坚守多年的西域成为了大唐的一块飞地。这时候的郭昕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深深地钉进了西域的土地里,虽然安西以沙地居多,但这颗钉子吐蕃是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郭昕在二十年的坚守中,在安西铸造了大唐建中钱。这种钱币成为郭昕忠烈之心的最好见证,流传至今,出现在世人面前,向今人诉说着那段过往。公元781年,郭昕才知道唐·德宗李适已经登基并改年号建中。德宗对郭昕数次嘉奖,封赏,这些都给予郭昕极大的肯定,更是将门之家郭氏家族的莫大荣耀。由此郭昕誓死捍卫大唐疆土的决心空前强烈,为了表示忠心和决心,郭昕下令铸大唐建中钱。宣布这里永远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唐在衰落,往日的荣光逐渐消弭于历史烟海,郭家儿郎不甘于国运,逝要在西域坚守中原王朝的威严。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这是安西护府最后一战,可惜他们最后还是没有等来当初那震慑天下的大唐铁骑,但唐蕃最后一战,那让吐蕃十万人崩溃的代价,希望可以让他们瞑目。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边史上,最为悲壮的时刻:安西护府最后一支残兵,孤守在龟兹的军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围困下弹尽粮绝。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慨然拔剑高呼,震天的喊杀声里,面黄肌瘦的唐兵们手持兵器,与登上城头的吐蕃军进行了最后的浴血肉搏,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

太宗贞观年间,国力的逐渐恢复,东突厥、吐谷浑等威胁被消灭,大唐的目光开始转向脱离中原王朝控制上百年之久的西域之地。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先后征服伊吾、鄯善等国,大唐势力成功进入西域公元640年,大将侯君集灭高昌,设安西护府和西州。此后唐朝征服西突厥又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多个西域国家,于其城邦故地置都督府,遂有安西四镇,统辖天山南北。公元702年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下辖十六个羁縻州。

自此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以安西护府为主,分治西域南北。753年前后,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势力范围最盛时,称安西大都护府,辖西域全境、中亚,西至波斯、咸海,下辖蒙池、昆陵两都护府和大宛、波斯、条支等九大都督府,并及安息、休循数州,安西护府位于龟兹镇。

相对于汉朝对西域的简单控制,唐朝对于西域的治理则非常严密。大量设立朝廷直辖的郡县,迁徙内地人口充实西域,力图将西域变为真正的中国疆域。同时,大唐西域长期驻扎重兵,在那个时代,安西护府麾下的数万唐军,对于西域、中亚诸国而言,犹如天兵天将,有无上不可侵犯之威严,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数不胜数。自贞观年间,大唐初建安西护府,至元和年间,最后一任安西都护郭昕战死,安西护府存在了近两个世纪。

但是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西域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公元755年,唐朝国内爆发了“安史之乱",由唐朝蛮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东、西两京,唐玄宗怆惶逃出长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儿子肃宗在灵武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安西北庭节度使属下的边兵也被大批调往内地。

公元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除了西域边兵之外,唐朝还征发了西域各国本地的军队帮助平叛。756年肃宗在征发拔汗那兵马的同时,又使拔汗那"转谕城郭诸国,使从安西兵入援。"

明确见于记载的有于阗王尉迟胜率领的本国兵马五千。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乌那多与西域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西域边兵大批内调,对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大大削弱了唐朝西域势力

西北驻军的内调对唐朝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西北驻军的回调,为安史之乱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也使唐朝在西北的防御力大为削弱。吐蕃对河西走廊本觊觎许久,只是无奈唐朝长期屯驻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无法得手。此时唐朝将河西走廊与驻防西域的守军调回平叛,对吐蕃而言简直天赐良机,于是吐蕃趁机出兵,攻下河西走廊。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唐朝在丢掉了沟通本土与西域的河西走廊后,却依然控制着更为遥远的西域。只是此时的西域,在吐蕃的步步蚕食下,只剩安西四镇与北庭两地,更因河西走廊的沦陷,早已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

不得不说,吐蕃的战略思想很出色,切断唐朝东西联系之后,他们可以慢慢地蚕食没有后勤支援,只能在西边三座孤城坚守唐朝军队。面对着吐蕃的强大势力,面对着看似必败的战局,尽管西域唐军早已被吐蕃围困成为孤军,可在失去了朝廷支援的情况下,西域守军仍然奉李唐正朔坚守西域。而率领这支西域孤军,固守抗敌的就是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郡王郭昕

郭昕与镇守北庭的李元忠联合,坚守安西四镇,甚至在困守之际,还一直试图与远在长安的朝廷取得联系,不断派出人马向长安进发。公元781年,终于有信使回到了长安,与长安失联近十六年的西域,再次与朝廷取得了联络。朝野上下皆被他们“舍身报国”的精神感动,连唐德宗本人都为之钦佩,特意下诏激励西域将士,并拜郭昕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此时的大唐刚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虎视眈眈,除了精神鼓励,已经没有余力支持西域!无奈之下,郭昕依旧只能独立坚守。787年,郭昕困守安西的局势发生了转变,唐德宗因吐蕃“平凉劫盟”,转而与西北地区的另一大势力回纥修好。同时,唐德宗还派遣段文秀,借道回纥前往安西,表明唐朝不放弃西域的决心,以激励坚守安西将士。

这对于郭昕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虽然李唐中央依旧无法直接支援安西,但是有了回纥的支持,仍然可以大大减轻北庭安西二府飞地唐军将士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此时边疆也一度出现了安谧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回纥势力的衰落以及北庭护府的陷落,郭昕坚守安西四镇再次暴露在吐蕃的攻势之下。只是这次在失去回纥与北庭护府的援助后,郭昕也是独木难支无力回天。

公元808年,西域的唐军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可以据守的城池:龟兹。吐蕃最后的进攻,也是西域唐军最后的荣光,这个时候的唐军,都是坚守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兵,那一年,西域万里疆土上只有龟兹这座孤城上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孤城之上的战士早已白发苍苍,明光重铠早已破裂,锋利的横刀早已经缺口连连,那一年安西大都护、武威郡王郭昕,与其部所有唐军将士,历经血战,皆战死城头。

坚守西域长达四十五年的郭昕战死了,唐朝也彻底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而郭昕则因其受封武威郡王及坚守西域安西四镇的功绩,被后世尊为“铁血郡王”

相关推荐:

唐睿宗李旦简介 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三国名将之鲁肃简介 吴国名臣名将之一鲁肃生平

成吉思汗的儿子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儿子们

身在清朝却穿明朝龙袍,是谁给了方苏雅这么大的胆子?

西楚霸王的秘密:项羽12面金锣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