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宋朝名将狄青,他比岳飞还冤,生前备受排挤打压

发布时间:2014-09-07 栏目:专题 投稿:干净的灰狼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多著名的将领,例如家喻户晓的岳飞,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名将狄青,他比岳飞还冤,生前备受排挤打压。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中兴四将”之首,一生历经数百战,无一败绩;而且岳飞还数次发动北伐,甚至一度差点收复旧都东京,可惜就在即将功成之际,岳飞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导致恢复中原的希望成空,而且在此次之后,南宋再也没有希望夺回中原,而且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的遇害,被后世称之为千古奇冤;但其实也没有那么冤,岳飞的被害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岳飞原本只是去东线顺昌解围的,但局势稍有稳定,宋高宗赵构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此时岳飞已率军开至德安。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主抗金,他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

虽然古代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之说,但这最多只是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而言,但是岳飞此举却是违令出征,一个统兵大将,却不听圣令,这岂不是有“谋逆”之心?对于帝王来说,一个有“谋逆”之心的大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留的,所以岳飞之死虽然很冤,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比起岳飞来,宋朝有一位名将似乎更冤,他的战功或许比不上岳飞,那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但是论能力,应该也是不弱于岳飞的,这人就是狄青

狄青出身汾阳,从小胸怀大志,16岁时在京城当了禁军兵士,从此脸上留下了标记士兵身份的“面涅”。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犯边,朝廷从京师卫士中挑选军士赴边,狄青主动报名参战,被派到延州当了一名低级军官。

当时宋军屡败于西夏宋军中到处弥漫着怯战的气氛。刚到任的狄青多次主动要求担任先锋,在交战中带头冲入敌阵,左右挑杀、勇不可挡。西夏军从未见到过宋军有如此勇武的兵将,每次遇到狄青在军中就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凭着这种勇猛的作风,在宋夏交战的四年多时间里,狄青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攻破了金汤城,斩杀了西夏多个部落的敌人,大大振奋了宋军的士气,顶住了西夏凌厉的攻势。狄青的不凡战绩,受到了时任陕西经略使范仲淹的关注。范仲淹在评价他赫赫战功的同时,嘱咐他研读《左氏春秋》,让他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撷取有益的知识。

从此,狄青熟读秦汉以来将帅兵法,作战中更是见智用谋。西夏军闻狄青名而色变,一改宋军在西部边陲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短短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狄青迅速从一名下层军官做到了枢密副使。

皇佑五年(1053年),广南西路广源州(今广西靖西)的蛮族首领侬智高发动了叛乱,因为宋的主要军力都集中在汴梁和北方边境。当地的厢军战斗力不强,将领的指挥也是漏洞百出,所以长久没有战绩,反而让侬智高占领了不少城池。宋仁宗无奈,只好派孙沔、余靖做安抚使,从北地抽调部分精锐,整合当地厢军共同剿灭叛乱狄青闻讯来了精神,就主动打报告请求带着自己的亲兵去平叛。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

此时,官军连战连败,士气非常低落。狄青在赶往前线的路上急令各将不得擅自与叛军接战,而要听从他的统一指挥。众将闻令后忙勒住自己所辖军马。可就是有人偏偏不服从狄青的军令。广西钤辖陈曙想趁狄青未到,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结果大败于昆仑关,随军的殿直袁用等人也望风逃遁。

急急赶到的狄青收拢败军后,召集众将说: “号令不一,是军队失败的原因。只有严明军纪,才能战胜叛军。”他当众宣布逮捕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辕门斩首。孙沔、余靖两位抚臣相视惊愕,堂下众将更是吓得两腿颤栗,一时军中凛然。此后,狄青命令军队扎营休整,借以迷惑叛军。看到宋军不再攻击,叛军以为宋军怯战,慢慢放松了警惕。就在叛军以为狄青不会马上进攻的当口,狄青秘密集合人马,一昼夜间就越过了昆仑关。

积胜的叛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刚一交锋,宋军前锋孙节就力战而死,叛军士气高涨,孙沔等人吓得脸色突变。狄青却不以为意,手举令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这些曾跟随狄青战败西夏宋军铁骑,轻而易举地就冲垮了叛军的阵营,叛军见大势已去,只能望风而逃。宋军狂追了五十里,斩首数千级,其中侬智高的亲族同党被杀死者达57人,另外还生擒叛军500多人。听闻前线战败消息的侬智高总算见识了面涅将军的厉害,连夜纵火烧城后逃走,此后,叛军一败再败,侬智高只得流亡国外了。狄青约束部队开进了失陷多日的邕州城,将被叛军裹胁的老弱7200多人释放、遣散,然后将叛军将领的首级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如此恩威并用,狠狠地震慑了当地人,让他们知道了朝廷的威严。

狄青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是值得后人称颂的。据说老天都在助他。狄青刚到邕州时,正遇上这里毒瘴弥漫,有人说是叛军在江水上游放毒,将士饮水而死者很多,狄青非常忧虑。哪知没过多久,就有一股泉水从城寨下涌出,取来一喝,味道甘美,宋军靠此度过了难关。

起初,交趾人请求出兵助战,余靖认为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粮草等待他们宋仁宗也下诏要用三万缗钱赏赐给交趾国做军费,并许诺平叛乱更有厚赏。狄青不同意,他一面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一面立即上奏说:“凭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两广,使朝廷无力讨伐,蛮夷必会轻视大宋。如果再向蛮夷借兵,那蛮夷贪得无厌,要是进而发动战乱,我们又怎么抵御他们呢?所以绝不能借兵!”宋仁宗采纳了狄青的意见。叛军很快被平定了,交趾人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人们都很佩服狄青的远略。

在平定侬智叛乱前后,狄青宋仁宗的关系可谓君臣相得。狄青刚率部南下,宋仁宗就为他担忧:“狄青素有威名,叛军定会害怕他的到来,想方设法地算计他。一定要保护狄青的安全,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不可,哪怕是饮食起居时,也应该防备突然袭击。”宋仁宗专门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等获悉狄青已打败叛军宋仁宗吩咐宰相迅速议定恩赏,生怕慢了起不到奖勉的作用了。此后狄青复任枢密副使,并兼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没多久,宋仁宗又任命他为枢密使,并赏赐给他一套在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特旨优先给狄青的儿子加官进级。

如此优渥的赏赐与亲睦的君臣关系,引起了掌握北宋话语权的大臣们的忌妒与疑惧。他们莫名地担心像狄青这样一个深得将士爱戴的名将重演陈桥兵变,更受不了一个出身行伍的粗鄙武夫位居他们之上,于是,针对狄青的迫害网无形中编织起来。

再加上仁宗皇帝对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军似乎欣赏有加,竟然让他这样一个脸上还留着士兵标记的武官跻身朝廷,和他们一道每天参政议政。

于是,在那个充满嫉妒和竞争的朝堂之上,到处充斥着对狄青的鄙视和怀疑。官做到这个时候,狄青已经从面对敌人的战阵,走到了虚伪狡诈的官场。

本来就小心谨慎的他,已经不敢再像杀入敌阵那样的纵横驰骋,而只能选择屏声息气,做个顺首顺尾的臣子。因为他明白,这个时候,自己作为武装部队的副手,已经站到了那个以文章立世、以科第自负的整个文官集团的对面。更何况,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按图索骥的将军,而是一个制定作战计划的主帅,只要外扰不断,他就得在对敌斗争的一线。

他的位置,决定他必将遭遇那个对武力始终保持警惕,对武官不断打压的朝廷的整体对抗。但是,作为一个被赵宋王朝擢升起来的年轻将帅,狄青对仁宗充满了感恩,他骨子里那种喷涌的激情,那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让他不甘于默默无闻地隐藏在别人的身后,更不会对外部逼近赵宋的威胁坐视不见。一场与体制的较量已经将狄青推向前台。

没过两年,赶上汴梁发大水,狄青为了避难全家搬入相国寺,借住在佛殿上。这相国寺是大宋皇家家庙,岂是人臣可以居住的。于是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任陈州通判。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再也不能带着青铜面具驰骋疆场了。宋仁宗狄青的死还是很伤痛的,追赠其为中书令,谥为“武襄”,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还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祭祀。

要说冤,狄青岳飞要冤的太多了,岳飞之死好歹还有原因,但狄青被贬,实在是“莫须有”了;就因为住在了佛殿就被贬了?其实要说,宋朝更多的是崇信道教,狄青一家为了躲避水灾,搬到寺庙中也是没什么事的吧?很典型的,这就是有人借着这件事特意针对狄青的而已,而宋仁宗也就借着此事顺势将狄青给贬了。

相关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真实身世 胡人?

让关羽走投无路的陆逊 最后被主公孙权逼死?

张学良部将孙殿英盗挖清室皇陵 偷走了什么?

不为人了解的三国第一高人,把诸葛亮都治的服服帖帖!

被囚禁,被离婚,被摘除双乳,张学良最对不起的女人却爱他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