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杨溥:高雅情操 谨小慎微 入狱十年仍苦读圣贤书 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发布时间:2014-09-08 栏目:专题 投稿:虚心的小甜瓜

杨溥是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史称其“安贞履节,酿醴调羹”。

青年才俊逐梦行,金榜题名天下知

杨溥于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生在一个亦农亦商的富裕家庭。杨溥曾祖父杨添佑从潭州出发,由南往北,选择了很多地方,最后辗转落籍于石首。据杨溥撰《真斋公墓志铭》载,元未乱世,祖父杨政领养了十多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待孩子长大成人后,又逐一给他们分田、置房、成家。后来,他的父亲杨文宪利用好的经济基础,又向商业方向发展。

据清同治丙寅年《石首县志·杂志》载:“杨文定公父,贾淮扬。有关中商人,以千金寄公处。他适三年,公遣人询之。商已谢世,而其子尚少。它日,公呼其子,告以所寄金还之。”杨氏家族“勤奋敬业,开拓进取,乐施向善”的家风,给小杨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杨溥少时天赋异禀,聪敏异常。《南杨族谱》载,杨溥年幼时,“有以团长役公父者。传票误“团”为“图”,县令于是将“图”字拆解,出了一个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由外口管。”这时,小杨溥看见公堂上恰好有官伞打开,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县令十分折服,只好撤销由他父亲领队服役的传票。

建文元年,26岁的杨溥参加湖广乡试取得第一名。当时,有着“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之称的湖广考官胡俨批阅杨溥试卷,点赞称道“老夫当让一头地”。第二年,杨溥取得全国会试书经科第一名,殿试第六名的好成绩,可谓“一鸣惊人”。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第一名授编撰,第二、三名授编修,均在翰林院任职。第六名的杨溥,被破格授予翰林院编修,进入翰林院,视为“储相”。

身陷大牢仍从容,乐学不辍显定力

永乐二年,成祖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杨溥升任洗马,成为执掌东宫文书,辅佐太子的官员。据《明史·诸王传》和《明史·杨士奇传》:“成祖屡濒于危者,高煦力为多”,“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但是,等到成祖即位后,却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这引起了次子朱高煦的强烈不满,从此,兄弟之间开始了残酷无情的太子之争。后来,永乐十二年,成祖听信谗言,将太子官僚投入监狱,杨溥亦难幸免。

杨溥入朝为官后,祖业破产,妻子有病,儿女多,家里已经被贫困所缠绕。杨溥入狱10年中,他的两个弟弟和4个儿子先后去世。据《明史·杨溥传》:“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说明杨溥在狱期间,从石首到北京,天道阻隔,再加上孤儿寡母,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难已保障。更危险的是,成祖确立太子人选一直举棋不定。如果立次子为太子话,杨溥马上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杨溥身处牢狱,但“公励志,读书不辍以“。牢友不禁问到:“势已如此,读书何为?”,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在杀人如麻的朱棣统治时期,如刀俎之物的杨溥,仍然保持着沉静、坚毅和自信,在饥寒交迫的狱中,以孔子为师,悉心研究儒家的政治理想和学说,积极探究安定天下的政治途径和方法。

杨溥心无旁骛,刑期变学期,在于他对政治形势的准确把握。他认为,朱家的大明王朝,到朱棣是第三任了,自己辅佐的将是第四任,他确信这一点,也成为他全部的精神支柱。朱棣是高明的政治家,选择朱高炽太子当然是深思熟虑的。朱元璋一路打杀得天下,朱棣又是起兵造反夺取侄子的江山,整个大明王朝没安静几年,此时的大明王朝急需休养生息。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有本事,长得也帅气,但绝不是个省事的主,由他继位接着闹下去,大明江山恐怕不保。长子朱高炽体态臃肿,性格软弱,但肯定不会生事,不生事就顺应了历史潮流。同时,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棣在是否继续让朱高炽太子这件事上也有过犹豫,于是问“太子党”的大才子解缙,解缙答曰“好圣孙”。这些一致的准确判断,众望所归,所以杨溥才能在监狱里安心读书。

赤胆忠心大首辅,鞠躬尽瘁显操节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杨溥终于获释,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连升四级,又兼任四职,直至进入内阁,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执掌新设立的弘文阁,专为皇帝收集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奠定了“三杨当国”的政治地位和执政基础。

据《明万历·荆州志》载:杨溥执政时,他的儿子从家乡湖北到京来看望他。杨溥儿子:“你一路过来,可听说哪个县令好吗?”儿子回答说:“儿从家乡来,县令们待我都很好,只是江陵县县令范理对我的招待太马虎简单。”杨溥不久就向皇帝推荐,将范理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以后,为政有方,得到百姓称颂,后升任贵州左布政使。有人劝范理当该写信感谢杨溥范理说:“宰相替朝廷用人,不是私理,为什么要道谢?”直到杨溥去世后,范理才哭着祭奠他,来感谢他的知人之明。

正统三年,杨溥升任少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正统五年,杨溥官居首辅高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杨溥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宣德年间,他仅剩的独子杨旦位居大理寺少卿职务。为了精减朝庭官员,杨溥率先垂范,直接将儿子“削职为民”,并赋诗叮嘱儿子,回乡后要注意个人言行举止:“ 拂拂西风吹绣鞍,送儿归去心自宽。菜根有味休嫌淡,茅屋无书可借观。朝夕旨甘勤养母,夏秋租税早输官。归家若问居官事,做到双台彻底寒。”

《明史·列传》对杨溥的评价是: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杨溥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史称其“安贞履节,酿醴调羹”。

杨溥在“三杨”中结局最好。盖棺定论,虽“明代贤相,必首三杨”,但“三杨”中杨荣收受贿赂,被太监王振抓住不放,据说杨荣是被气死的。杨士奇不受贿,却包庇无恶不作的儿子,最后也因此气死了。杨溥是七十五岁高龄死在岗位上的,死后赠太师,成了正一品,谥文定。

相关推荐:

宋江传:武功极差的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亚历山大帝国是如何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之死终结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结局最凄惨'的帝王盘点

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为何下嫁汉人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