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裴炎:精忠效唐,宁死不屈的一代大唐宰相 最后却被以谋反罪处死

发布时间:2014-09-08 栏目:专题 投稿:拉长的绿草

裴炎是唐朝宰相,出身于河东裴氏,明经及第。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公元684年,裴炎支持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改立唐睿宗。但不久便因反对立武氏七庙而得罪武则天。他在扬州叛乱期间,主张还政睿宗,被诬以谋反,斩于洛阳都亭。

裴炎出身于当时著名大族“洗马裴”氏家族,其父裴大同,曾任洛交府折冲都尉,洛交府是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上;弘文馆是设在门下省的贵族子弟学校,学生止30名。无论是四品官员的子弟,还是弘文馆的学生,凡有这种身份的人,按照当时法律都可轻易获取官职,而裴炎却胸怀远大,笃志10年,勤学不倦。史文强调他“尤晓《春秋左氏传》”。

高宗晚年,裴炎官至侍中,弘道元年,受遗诏辅佐中宗即位。中宗欲以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他力争,中宗不听,因与武后共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把持朝政。后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追王武氏祖先,唆使武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他坚决反对。徐敬业以兴复唐室为号召,起兵于扬州,裴炎要武后归政皇帝武则天将其逮捕处死。 武则天死后,唐睿宗于公元710年再次登帝位,能裴炎仍很怀念,追封他为益州大都督。

裴炎宰相后很受高宗的信赖。永淳元年,高宗驾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哲守京师长安,就特命裴炎太子的辅佐;第二年,高宗病重,又让裴炎护送太子到东都来探候;临终前,高宗更遗诏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事”——即命他们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太子登基。

中宗继位后,裴炎作为举朝唯一的“顾命宰相”更是权高位重。当时裴炎地位的尊崇从一件具体的事即可看出:按唐初惯例,一般是在门下省辟政事堂以供宰相们议事,太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长孙无忌、仆射房玄龄和太子太师魏征等——都是屈尊到门下省来的,裴炎宰相后直至任侍中时自然也是在这里议事的,但中宗即位后改任他为中书令,政事堂就被迁到了中书省——为了裴炎的方便,或许还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老祖宗手上传下来的惯例也可以打破。

武则天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武则天垂帘听政以后,又于当年将李旦降为皇嗣,自己亲自临朝。经营30年,至此开始了她真正“圣衷独断”的时代,史称“则天朝”,并进而为改朝换代做准备。“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武则天虽然也向人们解释自己临朝称制的原因是:“皇帝谅暗不言,吵身且代亲政。”但司马昭之心路入皆知,朝廷内外的紧张气氛有增无减。

武则天为防患未然,从废太子李贤身上下手,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去巴州将他逼死,开了杀戒。武承嗣与武三思为了确立武周王朝,铲除唐王朝李家的势力,主张斩草除根,准备把唐李王朝的近亲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杀掉。当时,中书侍郎刘纬之、韦仁约等人都吓得不敢作声,而裴炎却出面力争,制止了这件谋杀事件。野心勃勃、想当皇帝的武承嗣对此深为遗恨。

这时,武家权势显赫,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上疏,奏请立武氏七庙及追封武家祖宗。武则天正准备批准这个奏请时,裴炎进谏说:“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武则天说:“吕氏之王,权在生人;今者追尊,事归前代。存殁殊迹,岂可同日而言?”裴炎又说:“蔓草难图,渐不可长,殷鉴未远,当绝其源。” 于是,武则天表面上虽然停止了“追王祖祢”之事,但心中却对裴炎老大不悦。

通过几次较量,裴炎武则天难以制约的本性和觊觎皇权的野心已有所了解,知道无法让她主动让权还政了,裴炎这时后悔当初建议一切政事都要“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裴炎隐隐感到自己对李家皇朝犯下了大错。为将功赎罪,裴炎暗中谋画举行一次政变,乘武则天到龙门出游的机会派兵将她抓起来,把政权还给睿宗皇帝,谁知正当万事俱备之时,老天却不作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武则天取消了出游计划,裴炎的政变阴谋也就无疾而终了。

睿宗文明元年,唐朝开国功臣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对武则天的兵变,宣称要“勤王护君”。裴炎表面上不动声色,也不积极参与讨伐“叛军”的议论,想等武则天焦头烂额之时顺势逼她“归政”。武则天等不及了,就问裴炎有什么计策可以平息“叛乱”。

裴炎于是“诚恳”地说道:“皇帝年纪已经大了,但还没有亲自执掌国事,如果现在太后您能够还政皇帝,那么叛乱不用讨伐就会平息了。”武则天听了这不受用的话,当时也许不好表示什么,但过后就暗使监察御史崔詧上奏指控裴炎说:“裴炎身受顾命之托,大权在握,现在发生叛乱他却不赶紧想法讨平,反而要逼太后归政,其中一定有阴谋!”紧接着就把裴炎逮捕入狱。

裴炎公认是社稷元臣,受遗诏辅政,被捕下狱引起朝廷震动。当时除了凤阁舍人李景湛附和崔詧证炎必反之外,支持裴炎的人还是多数.纳言刘景先和风阁侍郎胡元范,左卫率蒋俨都为裴炎辩护。胡元范说,“炎社稷重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听知,臣明其不反。”武则天对他们说:“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胡元范、刘景先等说;“若炎反,臣辈亦反矣。”武则天仍讲,“朕知炎反,卿辈不反。一时“文武之间证炎不反者甚众”,在外防御突厥的单于道安抚大使、右卫大将军程务挺也“密表中理之”。武则天一概不纳,斩裴炎裴炎被斩洛阳都亭驿前街,距下狱不过10天功夫。

裴炎在狱刚烈不屈,有人劝他委屈求全,他不愿折节苟免,说:“宰相下狱,理不可全。”临刑向受株连的亲属诀别说;“兄弟官皆自致,炎无分毫之力,今坐炎流窜,不亦悲乎!”籍没抄家,无儋石之蓄。裴炎一案,凡是为他申辩过的官员都受到惩处。宰相刘景先贬吉州长史,后被酷吏陷害入狱,自缢而死。凤阁侍郎胡元范流琼州而死。郭侍举罢相后又贬岳州刺史。程务挺被诬“与裴炎、徐敬业潜相接应”,于军中处斩。程务挺是当时名将,领兵防边,“突厥甚惮之,相率遁去,不敢近边。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

裴炎之死是李武唐周鼎革之际牵动政治全局的一件大案,尤其是与徐敬业扬州起兵在时间上又相契合,人事—上也不无联系,历来为人们意见分歧,争执不一。《新唐书-裴炎传》记载:“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下。会久南,太后不出而止。”认为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

《朝野佥载》卷五更记徐敬业准备起兵时,“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骆宾王编歌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教裴炎庄园小儿和部下童子诵唱,藉以说裴炎与徐敬业合谋,“扬州起兵,炎从内应。”裴炎并有回书给徐敬业,只写“青鹅”二字,武则天解此暗语说:“此青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但是《旧唐书》却不记以上所说裴炎谋兵变或他与徐敬业合谋的事,《通鉴考异》也认为新传与《朝野佥载》的记述,“皆当时构陷炎者所言耳,非其实也。”

裴炎死后,唐中宗复位诸武仍掌权时,大赦天下,而裴炎仍与徐敬业一样被排除在赦免之列以外。到唐睿宗时,裴炎一案才得到昭雪,并专门下制称赞他:“文明之际,王室多虞,保义朕躬、实著诚节。”同时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忠”。长子裴彦先为太子舍人。《新唐书》中,从子裴伷先传在其后。

相关推荐:

他是林则徐侄孙,曾率舰收复南海,1955年授勋新中国将军

高纬的皇后有多少位 她们又是谁?

韩信被冤杀:刘邦为何制造西汉史上第一大冤案?

武官出身的枢密使狄青:以文制武的宋朝唯一一例

汉吴王刘濞:治国能力其实相当出色的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