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茶圣陆羽:本是弃婴 所著茶经却名扬古今中外 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 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发布时间:2014-09-08 栏目:专题 投稿:贪玩的白羊

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陆羽因为一部《茶经》而成为“茶圣”,开启世界茶文化的序幕。陆羽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却又是佛化的一生,虽然他不知生父生母是谁,但师父智积禅师充当起了其亦师亦父的角色,带领着他走进茶的世界,完成最初的启蒙教育。安史之乱后,在江南遇到禅僧皎然,终于让陆羽安心下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茶研究与考察之中,并最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著作。

陆羽与佛教的渊源极深,曾前往朝拜过的深山古刹达到三四十座之多,他淡泊名利,坦率豁达,一直过着半是隐士、半是游僧般的艰苦生活。“初生入佛门,临终随僧去。” 陆羽“现于佛门,归于寺旁”的人生起点与终点,也算是给自己划下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轨迹。

陆羽的出生年月是一个谜,连他被发现的日子也是不确切的。在他成为《茶经》著作者之后,人们开始需要去全面认识他,凭着当时还能记录的一些回忆,才隐约勾画出他的身世。《天门县志·陆羽传》记载:陆羽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或言有僧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那一年,被推算为唐开元二十一年,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真正得到普遍共认的,则是他被龙盖寺积公所收养的记录。另外一说,陆羽刚出生时被香火烫伤,头上长了一个大疤,如瘤一般,因此家人给他取名:季疵,并遗弃了他。

那年初秋,复州竟陵西塔寺住持智积禅师晨起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声声凄凉。循声走进河边的芦苇深处,只见一群大雁展开羽翼,覆盖着一个被冻得浑身紫红的婴儿。智积禅师忙双手合十,连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便把孩子抱回寺院,这个被发现的弃婴便是日后的陆羽。有记载说,陆羽被发现时已有三岁左右,而不是一个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一发现,注定了陆羽开启非同一般的佛化人生。发现陆羽的这座石桥,后来被当地人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关”,至今遗迹犹在。

回到寺院后,智积禅师以《易经》占卜,得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于是,智积禅师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为这个弃婴命名。至于为什么姓陆,一说智积禅师的俗姓为“陆”,另一说则指陆姓是当地的一大姓氏,便于大家接受。

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 在龙盖寺西村,还卜居着一位饱学多闻的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来教育陆羽。长大之后的陆羽,因此既具有儒学造诣,又谙熟佛学知识。后来的唐代诗人皇甫冉称赞陆羽能“究孔释之名理,穷诗歌之丽则”。开始时,智积禅师陆羽放在寺院里抚养,跟着自己学佛修身。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了煮茶等事务。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智积禅师煮得一手好茶,陆羽因此自小就有机会跟着智积禅师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据测算,陆羽前后大约当了十年童僧。在陆羽十二岁时,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在戏班子里,陆羽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虽其貌不扬,陆羽又有些口吃,但他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笑话书《谑谈》三卷。

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和抱负,当即赠与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后来陆羽又与好友崔国辅时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从火门山上下来之后,年仅十九岁的少年陆羽便心无旁骛,立志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洲钻研茶事

在安史之乱以后,陆羽远离他乡,顺江南下。大约在公元760年,陆羽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苕溪结庐隐居下来,“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徘徊,自曙达暮”。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后来陆羽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是,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还是诗僧皎然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来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认识皎然,是陆羽的一大幸事,继智积禅师之后,让他再次亲近到了集禅、茶、诗于一身的一代高僧。皎然可谓是陆羽的良师益友、“缁素忘年之交”。皎然善烹茶,擅茶诗,并与陆羽交往甚笃。据说,是皎然用妙喜寺所产的铁线莲医治好了让陆羽终生受累的 “脑瘤”。陆羽常与皎然、灵彻等人一起切磋佛法,共论禅理,吟诗作赋,酬赠唱和,品茗斗茶,将茶艺、禅机相结合,把饮茶提高到美学和文化的高度。

陆羽皎然相识时,年纪尚轻,貌不惊人,性情怪癖,被时人称之为“今之接舆”。陆羽写的《陆文学自传》中,能迎面闻到浓郁的伤感气息。《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他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陆羽自云: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其怪诞可见一斑。据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载: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陆羽的性格特征是不畏权贵,非常豪爽,他为人真诚坦荡、敢作敢为敢言,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接舆是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避世,因其迎孔子车而歌,故称接舆。但是,当时的陆羽以品茗对诗,称著吴越,凡到过这一带的朝臣名士,如颜真卿、韦渠牟、韦应物、张荐等,均与陆羽十分亲善、交往至深。这些人中,有些与陆羽成了至交。从这点来看,陆羽不但精通茶道,而且还蜚声文坛。颜真卿在湖州任刺史期间,组织多方文人志士编写《韵海镜源》,并兴建“三癸亭”一座,自“三癸亭”建成后,杼山一时成为“江东名士”的雅集胜地。

约四十八岁时,陆羽湖州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这是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作出的判断,但对于《茶经》究竟成书于哪一年,历来观点意见不能统一。陆羽能写成此书,与他长期在茶区生活有关,更得益于他的佛门经历。可以说,《茶经》主要是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的总结,《茶经》的出世大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

陆羽虽未身披缁衣,出家为僧,但他始终同佛门僧侣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除他曾住过的龙盖寺、妙喜寺之外,他在访茶品泉的生涯中,曾经前往朝拜过的深山古刹达到三四十座之多。陆羽淡泊名利,坦率豁达,不喜送往迎来的俗套,一直过着半是隐士、半是游僧般的艰苦生活。

为了究察茶史、研讨禅理,陆羽浪迹天涯几十年,最终叶落归根,大约在804年去世,传说安葬于“本师智积之塔”旁边,终年约72岁。可见陆羽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初生入佛门,临终随僧去”。他去世后在他的家乡竟陵西塔寺被尊崇为神灵,受到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和当地民众的焚香顶礼膜拜。

不过,更多史料表明:陆羽在晚年时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湖州,终葬杼山,与其友皎然为伴,至今在湖州杼山还留有皎然塔、陆羽坟。在杼山陆羽墓与皎然塔夹谷相望,两位知己生前相伴多年,生后却长眠在了一起。皎然陆羽最知心的朋友,在陆羽的《陆文学自传》中,唯一提及的人物就是皎然。不管何处说法是正确的,陆羽“现于佛门,归于寺旁”的人生起点与终点,却没有被人置疑过。

相关推荐:

说赵括纸上谈兵完全是无稽之谈

隋唐名将单雄信:刺杀李世民位居秦琼之上

谢安:东山再起的历史人物不想为官的千古名相

中国古代富豪排行榜: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

杨门女将杜金娥简介 杨七郎次妻杜金娥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