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汤显祖:中国古代十大文豪之一 其戏曲创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为何能让人念念不忘?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长情的金毛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士,一称若士,四十九岁时自署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江西临川人。汤显祖的祖父汤懋昭,父亲汤尚贤都是临川有学问的人,家里藏书有四万卷,是一个书香之家,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生涯。汤显祖幼年就很聪明,五岁就能做对子,十二岁就会作诗。

万历五年,二十八岁的汤显祖到北京参加进士考试。首相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学问并不好,但张居正很想他考上进士,而且还要显示自己的儿子有真才实学,不需要走后门。于是,张居正想出一个办法,找两位名士与他儿子同场考试,然后一起录取。当时汤显祖和沈想学两人在士林中负有声望,张居正于是派堂弟张居直去拉拢他们两人,并暗许功名。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做官捷径,但汤显祖坚决拒绝,并表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像处女失身一样,年纪轻轻的,就弄了个终身污点。”由于汤显祖触犯了张居正,因而这次汤显祖就没有考取;沈懋学表示配合,就中了状元,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也高中了榜眼。汤显祖敢拒绝当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这充分表现了他的不肯阿附权势的正直精神。汤显祖这次虽然没有被录取,但他的高洁、正直的美誉却被传开了。

直到万历十一年,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考中了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当朝宰相申时行和张四维想拉拢他做门生,他又拒绝了,他说:“我生性木强,无柔曼之骨。”他就是这样一副硬骨头,所以一生仕途不畅。汤显祖十分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痛恨官场黑暗。

万历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冒着生命危险,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大胆地揭发了时政的积弊,猛烈地抨击朝政,弹劾大臣,并将矛头指向神宗皇帝。神宗大怒,将他贬为雷州半岛最南端徐闻县的典史。万历十九年九月初汤显祖临川出发赴徐闻,行程万里。一路上,他漫游了广东名胜,开阔了胸怀,扩大了生活领域,特别是在肇庆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会晤,对汤显祖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次游览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想素材。

万历二十一年春,汤显祖调到浙江遂昌县任知县。汤显祖在遂昌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在遂昌五年,不用酷刑,不无故拘捕百姓,在除夕时放囚犯回家过年,元宵时又放囚犯观灯,组织群众打虎,消灭了虎患,压抑豪强。为了培养人才,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相圃书院、藏经阁。他还重视农业发展,下乡劝农“耕读”,兴利除害。汤显祖为官政简讼清,深得士民爱戴,一时声冠两浙。在他弃官归临川后,遂昌士民建立生祠来纪念他。直到现在,遂昌人还尊称汤显祖为“汤公”。

万历二十六年春天,汤显祖怀着满腔的愤慨退出了黑暗的官场,回到故乡临川。不久,汤显祖临川城内香楠峰下建了一座新居“玉茗堂”。这个玉茗堂是汤显祖后半生进行戏曲文学创作和演出的地方。他在这里同外地戏曲家进行了创作上的广泛交流,并指导了宜黄伶人的排练和上演他的剧作。它是汤显祖住宅,也是演戏宴客的地方,形成了全国一个戏曲创作研究和演出的中心。汤显祖牡丹亭创作完成后,首先就在这里公开演出,临川城内,万人空巷,前来观看,盛况空前。

汤显祖曾师从泰州学派的大学者罗汝芳,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汤显祖弃官归家后接连写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三部大型剧作,并将他的早期创作的《紫箫记》修改成为《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最著名的爱情剧。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的因情复生,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高价值。

《紫钗记》脱胎于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与小说相比,《紫钗记》加强了社会性的冲突,增添了权倾朝野的卢太尉,使原作小玉痴情、李益负心的矛盾转变为男女爱情与强权势力的对立;重新设置了戏剧结构,以紫玉钗贯穿全剧,将矛盾纠葛集中于钗上,生发情节,抒发感情,刻画性格,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动作性。《南柯记》与《邯郸记》都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作品,都属于以梦写政的政治问题戏,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矫情的完全否定,同时也都借助佛道两家的出世理想来求得人生的最终归宿。

汤显祖写完《邯郸记》后,在十多年时期内,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戏曲演出和舞台艺术的创造上,他亲自参加宜黄戏的导演工作,组织宜黄剧团到省内外各地演出。宜黄戏鼎盛时演员发展到1000多人。1602年前后,汤显祖应宜黄戏剧团广大演员的要求,写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是我国戏曲史上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献。

汤显祖一生跨越了三个年号——嘉靖、隆庆、万历。他一生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正统理学从来都厌恶之至。相反他一生嗜“狂”,他曾经说过“不颠不狂,其名不彰”,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心灵是他的最爱,而一生都情感丰沛于理智的他,对至情至性的追求更是毫不讳言。在那个宋明理学为正统的时代,虽然已有了讲究本心的“心学”萌芽破土,但他终究还属于一个异类,以至于40来岁他就辞官告老,而且这一去就是20年,直到离世再没吃过回头草。

不能在庙堂之上践履他的儒家之志,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隐居的生活却无意成全了让他流芳百世的“临川四梦”,人生的路就是这么不可预知。要是他知道自己的这些闲笔之作能够穿越了四百年,即使在今天的舞台上依旧让人感动涕零,他还会不会在将死之际在给友人的信中用“戛戛一生,寡过未能”来给自己盖棺定论呢?也不好说,推算起来生于1550年9月24日的汤显祖刚好是天秤座中人,万事应该是最喜求得平衡的。而他这一辈子也的确是总在儒、道、佛之间摇摆,所谓拯救和逍遥历来就是中国文人跳不出的漩涡。但是建功立业又几乎是所有中国文人心向往之,更何况是这个天秤座的汤显祖呢?

不过,与儒、道、佛在他心中的摇摆相比,他对“情”的坚定信奉却从来没有动摇过,“真性情”才是这个临川才子一生最执著的追求。他对情的巅峰演绎就是那位被人们诉说了、感伤了、共鸣了、搬演了400年的伤春女子杜丽娘。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其实从来不缺乏那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的爱情传奇,为了爱而大胆私奔的闺阁女子比比皆是:《墙头马上》中为了“那一眼”与裴少俊在裴家后花园私定终身,被藏娇七年的李千金;《倩女离魂》中,因为相思而魂魄一路追随情郎赴京赶考的张倩女;《玉簪记》中一路追赶自己情郎的道姑陈妙常;《红梅阁》中只因赞叹了“美哉,少年”而被贾似道所杀,最终仍以鬼魂之躯搭救这位少年的李慧娘等等,但是似乎这些都抵不过这个“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杜家小姐丽娘。

原来,跨越生死,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不是杜家小姐的全部,最令人悲哀的是,与别的女子至少还有一个活生生爱的对象相比,杜家小姐长到二八年龄却连个青春少年的影子都看不到。青春年华之际围绕在她身边的不是强调周公礼数的父亲,就是那位腐朽先生陈最良。这倒罢了,连白日午睡、刺绣鸳鸯都被认为是不符合家教的行为。

本应是青春烂漫的好年华,却被自己的亲人以爱的名义束缚在一个精致而扭曲的封闭空间内。幸好有春香作伴,就像崔莺莺有红娘一样,小春香为了让杜丽娘消遣散心,趁杜宝下乡劝农之际把小姐带到了近在咫尺却从未踏入过的后花园,这下彻底冲开了杜丽娘一直备受压抑的心扉。她看着花园里“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么美的景致却无人欣赏,生生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不禁顾影自怜,千般愁怨涌上心头。“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却遭遇着“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的寂寥,一声长叹,只能是“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还不算,汤显祖还让因春伤怀的杜丽娘在梦中彻底卸下了现实的枷锁,大胆地与自己想象的爱人经历了番巫山云雨。梦中的杜丽娘娇而不羞,笑而不语,对一个素昧平生的男子毫不矜持,梦醒后还念念不忘那个虚幻男子对自己的千般爱惜,万种温存。

我突然觉得,历来昆班搬演《牡丹亭》最多的是《寻梦》,这是有道理的,汤显祖对女儿家情感极尽私密、细腻、大胆的描写,真正是可以跨越古今的。今天纵然时代变迁,可哪个女孩没个怦然心动、念念不忘、因为相思而茶饭不思的光景呢?汤显祖真是把一个千金小姐、一个女儿家对青春、爱情、自由的渴望写到骨髓里了。

正因如此,在老汤还活着的时候,官场失意的他就圈粉无数,名满天下。当年因为《牡丹亭》而对他心生爱慕的女子可不在少数。据说有个娄江美人叫俞二娘的,从小体弱多病,一次偶然在病榻上读了老汤的《牡丹亭》后就黯然神伤,觉得这位汤显祖真是写到她的心里去了。于是每天对其爱不释手,后竟然断肠而死,死时才17岁。

还曾有一个内江女子,自恃才色双全,眼光甚高,当她读了《牡丹亭》后,就想向汤显祖托付终身,但当她知道汤显祖已经是一位垂垂老翁后,竟然誓不嫁他人,投水而死。不仅如此,据记载想嫁老汤的人还不少呢,金凤钿、冯小青,这都是有名有姓的良家女子。还有一名叫商小玲的杭州女伶,据说也是色艺双绝,尤其擅长演《牡丹亭》,每次演《寻梦》、《闹殇》几出时,都是入戏很深,缠绵悱恻,演完泪痕盈目。

一日,演《寻梦》时,待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突然倒在戏台上,饰演春香的伶人上台一看,她已经气绝。一个老头怎么就把这些女儿家们闹得神魂颠倒,实在是因为汤显祖真正是个大情种,以情写情,他把女人现实情爱的不得落于纸上,让人唏嘘。

当然,别忘了,这还离不开汤显祖笔下那个令杜丽娘跨越阴阳界的柳梦梅,那个有些痴、有些傻、颜值也不低的书生。说这个柳梦梅是正统意义上的书生也肯定不是,或许其中还有汤显祖自己的影子呢!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本应该好好读书的,却没事就“情思昏昏”。穷书生连饭都吃不饱呢,却经常白日梦做起来:“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当他在梅花观里住下后,本来还是病病歪歪呢,可在后花园中一不小心拾到了一幅好似观音姐姐的画,这可不得了了。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欣赏着眼前的画中人。揣度她似观音呢,似嫦娥呢,还是人间女子呢?这个痴人围着画,或俯或仰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着实研究了半饷,突然发现画中人竟然与自己曾经梦中的那个美人长得一模一样的,于是一下子兴奋得好像病也好了三分。好德如好色者,就是柳梦梅的写照,汤显祖从来没有掩饰过这位柳兄的真性情。

昆班《叫画》一折通过对汤显祖原本《玩真》的再加工创造更是将柳梦梅的痴情与可爱发挥到了极点。对着一画中人,这位书生忘乎所以了,又是“小娘子”,又是“美人”、“姐姐”的,最后干脆“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叫起来。这还没完,对着画诉说衷肠也只有柳梦梅了,看他絮絮叨叨地“俺孤单在此,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再听他殷勤招待“啊小娘子,这里有风,请小娘子到里边去”、“小娘子是客,先请”,这个柳梦梅放在今天,就是个撩妹高手。

看到柳梦梅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我就特别能理解,为什么过去了400年人们还不断地念叨汤显祖这个倔强老头,他的确是把人的真性情写尽了。

相关推荐:

揭秘宋江临死的时候一定要拉上李逵的原因是什么?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史上纵贪官严平民是哪一朝?

秦朝的嫪毐是谁 嫪毐之乱怎么回事

为何说萧何贪污自毁清誉是君主时代臣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