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石勒: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 从一个奴隶到皇帝,石勒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完美的小天鹅

石勒是后赵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喜欢儒家文化。光初二年,自称赵王,定都襄国,西取关中,东擒苟晞和曹嶷,灭亡前赵,南掠晋土,北侵代国,令后赵成为北方最强的国家,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石勒的出身

石勒出生于一个小部落酋长家庭,算是个杂胡王子。他的祖父名为耶奕于,父亲名为周曷硃,很明显,这些不是汉人的名字,只是音译。当时并州的胡人只要是有能力的,都在接受汉化教育,以期待融入主流社会,身为小酋长的石勒一家仍然在使用拗口的本族姓名,由此可知他们的落魄。

石勒早年的生活与普通百姓并无两样,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石勒少年时做过商贩,曾跟随族人到洛阳见识世面。几年之后,石勒长成一个健壮的男丁,与其他胡人一样,他秉承了祖先尚武好骑射的传统,但这在农耕社会并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好去做佃农,先后耕租邬县人郭敬与阳曲人宁驱家的土地。

生活没有丝毫起色,为了争夺一场沤麻的水池,石勒经常会与邻居李阳打得头破血流。凡此种种琐碎无聊的事情充斥着每一天,余生唯一可做的似乎只有像父祖辈那样,无数次重复这苍白的生活,直至老死。在乡邻眼里,石勒是个打架的好手,是个狡黠的乡民,有做盗贼的潜质。这样的人在乱世也许会有出息吧,即使不成大器也是绝对不应该得罪的。一些长辈预先赞扬起石勒,说:“这个胡人相貌奇异,气度非常,前途深不可测啊。”

但这仅仅是说说而已,谁会当真呢?事实上这些赞扬给石勒引来过不少乡人的嗤笑,倒是佃主郭敬与宁驱听到这些评论,为防万一,对石勒分外的好,拿出钱财赡济他的生活。石勒十分感激,但是作为佃农,他回报佃主的方式唯有更加卖力的耕作,如此而已。如果此时有人说石勒将来要做皇帝,肯定没有人会相信,包括石勒自己。

奴隶生涯

命运的改变从惠帝太安年间开始。并州爆发饥馑,百姓纷纷逃难,石勒也离开家乡去投奔老东家宁驱。世道已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每个人都是猎人,每个人又都是猎物。汉人在贩卖胡人胡人之间也在相互贩卖,石勒就差点落入北泽都尉匈奴刘监的手中,幸亏有宁驱及时将他藏匿,才得到幸免。

石勒也想成为猎人,因此辞别宁驱,打算去投靠纳降都尉李川,帮助西晋政府贩卖自己同族。半路上他遇到了另一个老东家郭敬,向郭敬哭穷。当时石勒衣裳褴褛脸带菜色,确实很可怜,郭敬这人据说感情很丰富,当场就掉了眼泪,还将随身携带的货物卖掉,换了食物与衣服接济石勒

也许是同情的眼泪与雪中送炭的行为感动了石勒,或者考虑到郭敬是个财主,有行动能力,石勒将心中计划全盘托出,说:“如今胡人多数饥寒交迫,可以谎称就食,把他们骗到冀州卖为奴隶胡人不至于饿死,我们又可以发一笔横财,两全其美。”郭敬听完,附合着说,这是个好主意。

郭敬在附合石勒时,可能心中正充满着嘲笑。因为石勒想到的生财之道,晋朝官吏早已经想到。此前建威将军阎粹向东嬴公司马腾反映军粮空需,不如把抓捕并州的胡人贩卖到冀州换取粮草。东嬴公一听这个办法既可以换来粮草,又可以削弱胡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即准允。

于是由并州政府出面,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贩卖。政府的军队袭击了胡人村落,逮捕大量青壮年,押解到太行山以东贩卖为奴。为了防止逃逸,东嬴公采用了一种大长木枷,可将两人锁在一块儿。这种木枷十分沉重,而且中途不会解开,胡人原本就被饥荒闹得羸弱不堪,如今受到这种折磨,再加上天气寒冷道路崎岖,许多人走到一半就死掉了,活着到达冀州的从此就是奴隶,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并州的胡人因此提起东嬴公就咬牙切齿的,想杀之而后快。

郭敬的家族也参与了东嬴公的贩卖行动。不久之后,石勒也被捕获、贩卖,押送他的人是东嬴公麾下的将军郭阳与张隆。这个郭阳正是郭敬的族兄,给郭阳打副手的郭时更是郭敬的亲侄子。郭敬叮嘱他们照顾石勒,因为这个缘故,石勒得以全须全尾地来到冀州,被卖到冀州平原国的茌平县,在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做耕田的奴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数年之后,石勒打败了一支乞活军,俘获数千人,石勒原打算将这些俘虏全部活埋,直到他发现了丧国丧家的郭敬。故人以如此方式重逢,不知石勒是否会暗中感概命运这个玩笑开得太过于恶毒了。

从盗贼起家

石勒在师欢家中做了几个月的奴隶,由于能干,也由于长相过于奇特,引起了主人的注意。据说当时围绕石勒还发生了一系列灵异事件,使得师欢相信这个高鼻梁深眼眶的异族人并非池中之物,于是就免除了石勒的奴籍。师欢家附近个军马场,军马场的管理员是魏郡人汲桑,与师欢时有往来。石勒获得自由身之后,自称会相马,投奔汲桑,做了军马场放马的牧人。

汲桑这个人是有军方背景的。汲桑的故乡冀州魏郡是成都王的势力范围,在《晋书.成都王传》里汲桑被直接称为“邺中故将”,由此可知他是成都王麾下的一个低级军官,这个军马场是替成都王打理的。这样一来,石勒投奔汲桑就间接与成都王扯上了关系,与匈奴刘渊一样,他们同属于成都王系统。

石勒投奔汲桑是在永兴元年,在大乱将至的背景下,兵与匪的限线变得非常模糊。石勒一边做着牧马人,管理成都王的军马,一边又招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个盗贼,组成团伙,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后来团伙规模扩大,又吸纳了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总数十八人,号称“十八骑”。

从这些姓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跨民族的盗贼团伙,里面有羯人、匈奴人、乌桓人、月支人。石勒的军队从一开始就是由杂胡组成的。石勒一伙从赤龙、騄骥等政府苑林盗取苑马,劫掠远近,用劫掠所得的财物贿赂汲桑,这用意也很明显,就是想借这条线攀附当时如日中天的成都王,为将来的仕途做前期投资。可惜风云难测。公元304年八月,噩耗传来,王浚的鲜卑部队攻破邺城,成都王弃城逃亡,先逃到洛阳,随后又逃往关中,投奔盟友河间王司马颙去了。

靠山倒了,这当然是个悲剧。若说此事有什么能让石勒自我安慰的,那就是,原来在诡异彪悍的命运面前,谁都没有反抗之力,像他这样的草芥小民如此,像成都王这样的天璜贵胄也是如此,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个人都不过是风中枯叶,飘起有多高多远,最终落在殿堂上还是泥淖里,全都不由自己做主。

取代成都王接管邺城的是东海王的另一个弟弟,平昌公司马模。昔日邺城有众多成都王的部将,一部分在内战中战死了,活着的那些人,有的投向东海王阵营,有的遭到了清算,还有的心里恋着故主,又害怕遭到清算,于是选择了弃官逃亡。汲桑石勒用不着逃亡,也不用担心清算,他俩都只是小鱼,还上不了黑名单。石勒继续在冀州做盗贼,前途黯淡无光。

如此又过了半年,永兴二年年中,东海王联合关东各镇诸侯,与关内的河间王与成都王开战。天下人都知道决战时刻到了,成王败寇全在此时,那些成都王的故将蠢蠢欲动,密谋要赶跑平昌公,迎回成都王。最先起兵的是昔日成都王的帐下督,冀州阳平郡人公师藩,他招集昔日同僚楼权、郝昌等人,自称将军,在冀、并、司三州招揽士兵,很快就聚集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汲桑石勒带着数百匹良马前去投奔,做了公师藩的马前卒。也许是为了方便传递军令,或者为了掩饰胡人身份,汲桑石勒取了汉人的姓名,以石为姓,以勒为名。

后来石勒纠结一伙人随汲桑走南闯北,有时自立山头干,有时投靠势力更强的人的干。汲桑死后,石勒越来越厉害,其间的过程难以详叙,逐步成为了乱世英雄中的翘楚。究其原因:

一是他会用脑子打仗会用人。他排兵布阵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就连当时西晋名将、“闻鸡起舞”的祖逖也也曾败于他。赵郡中丘人张宾,字孟孙,父亲张瑶曾任中山太守。张宾是个博学多才之人,豁达而胸怀大志,常自比西汉张良。石勒攻取崤山以东地区后,张宾对朋友说:据我观察,现在这些当将军的,没谁比得上这位胡人将军,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业!张宾主动去给石勒献计献策,石勒起初并没高看张宾,后来不少事情的结果与张宾预料的一样,石勒感到这人不寻常了,于是任命他为军功曹,凡事都向其请教。

二是他十分勇敢,有过人的武功和神力,自己就是个天生会冲锋陷阵的猛将。

三是他心狠手辣下得毒手,据《晋书》载,石勒率军在苦县,一次就将已经放弃抵抗的汉族军民二十多万人基本屠杀了。几千几万杀人的次数那就更多。

319年11月,石勒即位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以襄国为都城。由于汉主刘曜改国号为赵在前,石勒所建的赵国在后,历史上就分别以前赵和后赵相称以示区别。330年2月,石勒改称大赵天王,正式登临皇位。石勒没有读过一天书,是个百分百的文盲。但他深知没文化没知识难以治理国家的道理。一个奔五的人,就是现代社会也不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何况是近二千年前的人!但他有个特异功能,就是会“听读”。他安排人把《史记》、《汉书》等读给他听。他认真听读细细领会。嗬!可以说成了一个不识字的博学者,真格儿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奇迹!

当他听读到《汉书》上郦食其劝汉高祖立六国这事后叹道:这方法不行,天下会四分五裂!接着听读到留侯谏止这一建议后,高兴地说:幸好有人阻挡。从而可以看出石勒通过听读汉族文化经史,能够深得治国之奥。

332年正月15日,石勒犒赏群臣时闲聊,他问大臣徐江:朕可以和古代哪一等君主相比?徐光怎会放过这拍马屁的绝好机会?朗声回答:陛下的神武谋略,超过了汉高祖,后代人无法超过陛下。石勒笑着说:你把话说过头了!朕只能向汉高祖北面称臣,可以与韩信、彭越比试比试。如果遇上汉光武帝,朕可以和他拼一拼,但也说不清谁能取得天下。曹操和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靠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天下,我看不起他们。虽然他是闲聊之言,但也可以看出,他通过“听读”,对前代君王名臣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把“听读”得来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融会贯通,颁布实施一系列政策,在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年代里,治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在文韬方面:

(1)根据工作需要设定高级职位并明确职责。建立社稷、宗庙和东西官署。确定天子的车旗礼乐。制定宫殿诸门的出入制度。

(2)把朝臣掾属以上士族三百户迁到都城襄国崇仁里,设置公族大夫统领,以便实行集中管理。

(3)派使者经常巡行各地,劝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减少农民一半地租。

(4)对孤老鳏寡实行补贴。封赏功臣,死亡功臣之子赏加一等。

(5)指定专人负责编撰《上党国记》、《大将军起居注》、《大单于志》等典籍。

(6)厘定习俗,禁止国人报嫂(即兄死后弟不得以嫂为妻),禁止在服丧期间婚娶。

(7)州郡每年推荐秀才、孝廉和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国家从中择优进入编制内任职。后来设立了秀才、孝廉考试经策的制度。

石勒不是一个坐而论道之人,工作身体力行,并且果断地奖优罚劣。后赵王八年3月的一天晚上,他独自微服出行,去视察京城夜间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意拿着金帛去贿赂永昌守门令王假,请求开门放行。不认识最高领导的王假要拘捕他,后因石勒的随从赶来才停手。清晨,石勒召见王假,任命他为振忠都尉,赐关内侯爵位。石勒召见记室参军徐光议事。徐光因酒醉没按时到达,被他贬职为守门令。徐光当值时闹情绪,石勒就把他与其妻子儿女一起囚禁。

在武略方面,石勒不断用兵,陆续消灭了前赵国和其周边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他还打算统一整个中国哩。他不是一介嗜好拼杀的武夫,会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石勒祖逖是老对手,但石勒心里明白,虽然把其打败过,但难以取得完胜,就改变斗争方式。祖逖是北方士族,祖坟在幽州,石勒就就下令幽州官府修好祖氏茔墓,还专门安排两户人守冢,然后写信与祖逖要求互通使者,开展边境贸易。祖逖有个部将叛归石勒石勒斩其首级送交祖逖,并告知祖逖,叛臣逃吏,我和你一样都深恶痛绝。祖逖是投桃报李之人,也不接纳后赵叛将,并禁止部下在两国边界滋事,因而东晋与后赵的边境之间暂得和平,石勒赢得了自己建国前后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一俟祖逖病死,已积蓄好力量的石勒旋即开始发动战争,攻占了东晋在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石勒病逝后,后赵逐步衰退消亡,羯族和其他进入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的进程,也逐步融进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石勒本身虽有不少污点,特别是杀人过多且有时滥杀,但从历史角度看,的确算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奇才。

相关推荐:

光绪是不是慈禧与情人荣禄所生的儿子?光绪身世之谜

关于家吉顼的故事有哪些 吉顼的评价是怎样的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王国宝生平

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简介:黄埔一期出身的国军悍将

赵云一生不受重用 是如何成为最受欢迎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