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范质:五朝为官两朝为相的清风宰相 范质去世时没有谥号和墓碑,为何却被称赞有名相品质?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无私的鲜花

范质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博学多闻。范质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范质生活在五代末期至北宋前期,在那一段鼎盛时期他一直都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但他以一身侍二主,去世之后没有谥号,甚至连墓碑都没有,那么他为什么会被世人称赞有名相品质?

范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登进士第。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后晋高祖天福间,宰相桑维翰奏为监察御史,随桑维翰为泰宁、晋昌节度从事。出帝天福八年三月,桑维翰入为侍中,荐其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开运元年六月,为翰林学士。二年六月,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后晋亡,为草降表。后汉初,加中书舍人。隐帝乾祐元年四月,为户部侍郎后周初为枢密副使。

太祖广顺元年二月,为兵部侍郎。六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周时任宰相九年,先后进位左仆射、门下侍郎、司徒等。周世宗临终时,受顾命辅佐恭帝。恭帝时,封肖国公。陈桥兵变后,率百僚降宋太祖。入宋仍为宰相。乾德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工诗文。

公元951年春,后汉太后颁布诰令,授予监国郭威传国玺印,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年号广顺,实行大赦,安抚百姓。是年,郭威加拜范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时兼参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长官,唐中叶以来,凡任宰相之职者都要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尊衔,以行使宰相之权。太祖在郊外祭祀完毕后,又把范质进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在跟随太祖征伐高平回来后,范质又加授为司徒,弘文馆大学士。这样,范质成了后周名副其实的宰相

当初,范质刚进入朝廷为臣,成天手握书卷仔细研读,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辛苦,范质回答:“从前有善于看相的,说我将来会位及宰相。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多多学习又怎么能胜任呢?”他精明敏锐,博闻强记,严守法律制度,在成为宰相后,保忠臣,举贤能,劝谏君王,改革弊政,确实为国家做了不少事。

范质刚做宰相,与冯道一起站在朝堂上,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宦海浮沉三十年,左右逢源,因而十分瞧不起初出茅庐的范质,暗暗观察他的行为。范质一开始主持政务便对手下说:“凡是处理政事,或者写报告奏折,都应亲自体察实际情况,否则便会文不符实,漏洞百出,为天下耻笑。”冯道听说后叹道:“真是识大体的人啊,我不如他。”太祖显德元年冯道去世,范质称赞冯道说:“太师德高望重,精研古道,才器雄伟,度量宏大,虽历经朝代变迁,人们也没有闲言碎语,好像大山那样岿然屹立,不可震撼动摇!”

早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平定了兖州慕容彦的叛乱,打算诛杀兖州所有的将领官吏。翰林学士窦仪得知后约见冯道、范质共同朝觐太祖劝谏说:“他们只是胁从罢了,不应担这样大的干系啊!”于是兖州将吏得到了赦免。枢密使、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峻性狂妄急躁,晚年愈是变本加厉。广顺三年,他奏请任用端明殿学士颜衍、枢密直学士陈观取代范质、李毂为相,想翦除异己,架空皇上,太祖不予采纳。

公元954年,郭威逝世,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世宗仍用范质为相。范质每次起草诏书、下达诏令都严守法度,他命令各地方的刺史、县令一定要把清查人口、户籍作为当务之急。朝廷派遣使者到民间去巡视田赋和监狱诉讼的情况,范质都要把他们叫来当面告诉他们皇上忧国勤政,嘱咐他们要不负圣望,然后才打发他们出巡。当时的人都称他为贤相。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范质跟随世宗征讨南唐,诏令多是他亲手起草,南唐文人士子没有不为之惊叹折服的。世宗锐意进取,打算亲自到扬州。范质等重臣认为军队已经疲乏,粮食缺少,哭着劝谏阻止了世宗。不久,世宗因为一件事情恼怒窦仪,心存杀机。范质闻知后人谒请见。世宗知道他的来意,便起身回避他。范质急步走上去说:“窦仪是陛下身边的大臣,他的过错小,不该杀啊!”接着,他除去头上的帽子,一边叩头,一边声泪俱下:“臣身为宰相,却让陛下暴怒,错杀近臣,罪过都在臣一人身上啊!”世宗怒气全消,遂释放了窦仪。

显德四年夏,范质跟随世宗征伐寿州回来,被授以爵位和食邑。范质没有忘记当年避祸市井时那位异人对他所说的话。他建议世宗说:“现在的法律条文繁复冗杂、互不统一,轻重没有依据,因而使得下吏相互勾结干尽恶事。”世宗于是命令他制定详细而规范的法律,范质尊命,遂编定了缜密的《刑统》。

显德六年夏,世宗向北征讨契丹,北汉,收复领土,范质因为生病不能跟随,留在京师。世宗赐给范质百万钱,以延医吃药。世宗很快平定了关南,到达瀛州,范质赶往路边迎接。就在征辽战争节节胜利时,世宗不幸患病,只得还师,回到京师后,世宗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命范质王溥同参知枢密院事,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年夏末,世宗病笃,召范质等人进宫接受顾命。世宗说:“王著是我在藩镇府第的故人,朕若有不测,应当用他为宰相。”王著是世宗从前慕府的僚属,嗜好喝酒。世宗想是病糊涂了。范质等人出宫后,相互议论说:“王著终日醉生梦死,哪配当宰相!千万不要把皇上这句话泄露出去。”当天,世宗驾崩,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范质作为顾命大臣被封为萧国公。

宗训即位初;对百官加官进爵,而趁机南下的契丹兵也在河北霸州被后周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冲击溃。表面看来,后周国势一片、歌舞升平。谁也没料到,一场政治事变的潜流却已暗暗形成,改朝换代的风云已初现端倪。早在显德末年,范质收到殿中侍御史郑起舶一封密函,信中描述赵匡胤掌握宫禁军队,颇孚众望,并极力陈说了此中的利害关系。但当时正值北伐契丹,不久世宗又染病,政务繁忙,因此这封信并未引起范质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赵氏兄弟的夺权阴谋却在加紧进行。还在世宗在位时,赵匡胤就已暗蓄异图,加紧事变前的准备,他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结义兄弟和心腹将领在禁军基层加紧活动,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开始对资历较深的将领,节度使以及各地藩镇,当朝权贵加以多方笼络和收买。世宗病逝前夕升他为殿前都点检,使他手握重兵。7岁的宗训即位后,赵匡胤又密谋唆使人造谣言“天下无主”,一时间人心惶惶。

公元960年正月,后周君臣正在宫中庆贺新年元旦,镇、定二州使者飞马来报,辽国军队已南下与北汉军队会合。恭帝一时慌了手脚,范质王溥等也来不及细想便急命赵匡胤率领宫禁值宿警卫的众将抵御来敌。赵匡胤率领大军于正月初二出城,下午便驻扎于离汴梁东北40里的陈桥驿,赵匡胤本人执掌军政六年,又经常随从世宗柴荣南征北伐,屡建战功,在军队中已有一定威信。他便利用自己的威信指使其弟和赵普到军士中进行煽动。

当时,一个颇晓星相的河中人苗训指着西边的天空大声叫:“天上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天意啊!”于是,初四日黎明,众将身穿铠甲,手执兵器,将一夜未眠的赵匡胤拥出军帐,并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口呼万岁。赵匡胤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真龙天子,驱兵回京。

范质在朝堂上听说事变,匆忙走下宫殿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之间派遣将帅,我们失策了啊!”指甲几乎把王溥的手掌掐出血来。王溥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一会儿,赵匡胤被众将拥着到来。赵匡胤哭着对范质说:“我蒙受世宗大德厚恩,但六军将士非逼着我做皇帝,竟然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怎么办哪!”范质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散骑指挥都虞侯罗彦环握剑厉声道:“我们没有天子,今天必须得到一个!”范质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阵紧绷的沉寂后,王溥走下台阶拜见了新君主。目睹此情此景,已身历几度变乱的范质心下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他也步下阶来,带着对后周太祖世宗的深深愧疚以及对茫茫前途的忐忑惶恐向赵匡胤俯下身去。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崇元殿,身着龙袍,头戴皇冕,正式君临天下。他对周恭帝及其皇室成员都实行优待,对范质王溥等人也加以重用。范质以司徒、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官侍中;王溥以右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加官司空;魏仁浦以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官右仆射。

从唐代以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大馆职都由宰相兼任,首相兼昭文馆大学士,次相兼监修国史,末相兼集贤殿大学士,宋朝因袭此制,范质王溥的参知枢密职务被免去。不久,范质患病,太祖出征泽潞前,亲自到他府上探视,并赐给黄金器200两、银器千两、绢2000匹、钱200万贯。宋太祖范质十分尊重,凡军政大事皆和他商议。

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诗文,十三岁攻读诗经,十四岁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五代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由此出仕。后晋时他携带写好的文章去见宰相桑维翰,因文采出众,深得器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任;后汉初年升中书舍人,官居户部侍郎

后周太祖自邺起兵,进取京城,范质为避战乱,藏匿民间,经四处查访,被周太祖找到,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周太祖脱下龙袍给范质披上,以示关心敬重。随后便让他为太后起草诏书,虽为仓促撰成,周太祖阅后甚是满意,于是禀报太后,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后周广顺初年,范质被封中书侍郎,兼集贤殿大学士,后兼枢密院事,位进右朴射,兼门下侍郎,兼修国史,位极人臣。周显德四年,国家律令繁杂重复,判决轻重无据,致使官吏乘隙舞弊,范质上书朝廷,建议重新修订律令,周世宗特让范质详细修订,从而产生《刑统》。周世宗病危,范质作为顾命大臣,入内接受遗诏,扶持周恭帝继位,被封为萧国公。

太祖赵匡胤北征至陈桥兵变还都,范质率王薄、魏仁浦见赵匡胤,赵痛哭流涕,述说被逼之状,还未等范质答话,军校罗彦环拔出宝剑说:“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谁如不从,就让我的宝剑说话。”范质被迫与王薄、魏仁浦等受命拥立赵为天子。

宋初范质任侍中,他上奏皇帝:臣闻作宰相者,当举贤荐能以辅佐天子,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阅历滋深,能秉公尽忠,诚堪毗倚。皇帝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的建议,由此成就了赵普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这样被他推荐的,还有吕庆余、窦仪等一大批宋初栋梁之臣。可以说,在多年军阀战乱、政权更迭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后,宋初得以走向稳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支清正廉洁、才学干练的官员队伍。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终年54岁,临终他告诫儿子不请封谥号,不刻碑立传。太祖得知范质死讯,三天不上早朝,以示哀悼。

范质的名相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素养”过硬

所谓“专业素养”指的是范质的才能,身为一个宰相最重要的莫过于有统筹全局的能力以及过硬的政务处理能力,范质恰恰是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士”。他熟读诗书、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他记忆力超强还勤奋好学。据说他当官之后还手不释卷常常读书,有人劝他不要学了,毕竟已经踏入仕途,可他表示为官更应该及时提升自己的素养。

二:德行良好,有宰相之风

一个人要为父母官才能是次要,人品过关才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不然百姓只是多了一个敌人罢了。皇帝坐镇都城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民间视察,这时朝廷会派遣一些使臣去查看民间疾苦。每次使臣出发之前,范质都会亲自接见他们并告诉他们回来时要如实上报情况。他还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范质就是那种有才而且德行很好的人,因此说他有名相品质没什么问题。

三:一生节俭,是后人表率

范质一辈子都过得十分节俭,平日里吃的东西都是粗茶淡饭,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山珍海味。按理说他官居宰相高位,只要随便帮地方官员办点事就可以拿到巨额钱财,但他去世之后并没有多余的钱财留给自己的孩子,留下的只有自己居住的那一套房子罢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他清正廉明不愿意收受贿赂。宋太祖知道范质的事例后就把他当做榜样,经常把他的事情说给其他大臣听。

范质饱读诗书,博闻强记,每每上朝议事之前,仍手不释卷。范质一生经历五朝,军阀争战不休,王朝更迭频繁,而范质却每受重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他才华出众,无可替代;其次是他清正廉洁的作风顺应人心,深得朝野敬仰。而范质作为文人,尽管一生公务繁忙,仍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著作百余卷,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范质从不接各地馈赠之礼,甚至自己的俸禄和前后所得赏赐也大部分送给了老弱孤寡。自五代以来形成的宰相不断从地方索取贿赂好处的恶习到范质为相时彻底根除。范质临终之时“家无余资”,宋太祖说:“闻范质只有宅第,不置田产,真宰相也。”宋太宗也称赞他博学多才,谨守法度,清廉为官,勤于政事,“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范质右者。”

范质为人耿直,好当面批评,但绝不斤斤计较,且敢于承担责任。作为身历周宋二朝的宰相,他与人提及在相位的感受时,说过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足见其胸怀坦荡,亦可见其风趣大度。

范质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博学多闻。范质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范质生活在五代末期至北宋前期,在那一段鼎盛时期他一直都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但他以一身侍二主,去世之后没有谥号,甚至连墓碑都没有,那么他为什么会被世人称赞有名相品质?

范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登进士第。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后晋高祖天福间,宰相桑维翰奏为监察御史,随桑维翰为泰宁、晋昌节度从事。出帝天福八年三月,桑维翰入为侍中,荐其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开运元年六月,为翰林学士。二年六月,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后晋亡,为草降表。后汉初,加中书舍人。隐帝乾祐元年四月,为户部侍郎后周初为枢密副使。

太祖广顺元年二月,为兵部侍郎。六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周时任宰相九年,先后进位左仆射、门下侍郎、司徒等。周世宗临终时,受顾命辅佐恭帝。恭帝时,封肖国公。陈桥兵变后,率百僚降宋太祖。入宋仍为宰相。乾德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工诗文。

公元951年春,后汉太后颁布诰令,授予监国郭威传国玺印,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年号广顺,实行大赦,安抚百姓。是年,郭威加拜范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时兼参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长官,唐中叶以来,凡任宰相之职者都要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尊衔,以行使宰相之权。太祖在郊外祭祀完毕后,又把范质进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在跟随太祖征伐高平回来后,范质又加授为司徒,弘文馆大学士。这样,范质成了后周名副其实的宰相

当初,范质刚进入朝廷为臣,成天手握书卷仔细研读,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辛苦,范质回答:“从前有善于看相的,说我将来会位及宰相。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多多学习又怎么能胜任呢?”他精明敏锐,博闻强记,严守法律制度,在成为宰相后,保忠臣,举贤能,劝谏君王,改革弊政,确实为国家做了不少事。

范质刚做宰相,与冯道一起站在朝堂上,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宦海浮沉三十年,左右逢源,因而十分瞧不起初出茅庐的范质,暗暗观察他的行为。范质一开始主持政务便对手下说:“凡是处理政事,或者写报告奏折,都应亲自体察实际情况,否则便会文不符实,漏洞百出,为天下耻笑。”冯道听说后叹道:“真是识大体的人啊,我不如他。”太祖显德元年冯道去世,范质称赞冯道说:“太师德高望重,精研古道,才器雄伟,度量宏大,虽历经朝代变迁,人们也没有闲言碎语,好像大山那样岿然屹立,不可震撼动摇!”

早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平定了兖州慕容彦的叛乱,打算诛杀兖州所有的将领官吏。翰林学士窦仪得知后约见冯道、范质共同朝觐太祖劝谏说:“他们只是胁从罢了,不应担这样大的干系啊!”于是兖州将吏得到了赦免。枢密使、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峻性狂妄急躁,晚年愈是变本加厉。广顺三年,他奏请任用端明殿学士颜衍、枢密直学士陈观取代范质、李毂为相,想翦除异己,架空皇上,太祖不予采纳。

公元954年,郭威逝世,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世宗仍用范质为相。范质每次起草诏书、下达诏令都严守法度,他命令各地方的刺史、县令一定要把清查人口、户籍作为当务之急。朝廷派遣使者到民间去巡视田赋和监狱诉讼的情况,范质都要把他们叫来当面告诉他们皇上忧国勤政,嘱咐他们要不负圣望,然后才打发他们出巡。当时的人都称他为贤相。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范质跟随世宗征讨南唐,诏令多是他亲手起草,南唐文人士子没有不为之惊叹折服的。世宗锐意进取,打算亲自到扬州。范质等重臣认为军队已经疲乏,粮食缺少,哭着劝谏阻止了世宗。不久,世宗因为一件事情恼怒窦仪,心存杀机。范质闻知后人谒请见。世宗知道他的来意,便起身回避他。范质急步走上去说:“窦仪是陛下身边的大臣,他的过错小,不该杀啊!”接着,他除去头上的帽子,一边叩头,一边声泪俱下:“臣身为宰相,却让陛下暴怒,错杀近臣,罪过都在臣一人身上啊!”世宗怒气全消,遂释放了窦仪。

显德四年夏,范质跟随世宗征伐寿州回来,被授以爵位和食邑。范质没有忘记当年避祸市井时那位异人对他所说的话。他建议世宗说:“现在的法律条文繁复冗杂、互不统一,轻重没有依据,因而使得下吏相互勾结干尽恶事。”世宗于是命令他制定详细而规范的法律,范质尊命,遂编定了缜密的《刑统》。

显德六年夏,世宗向北征讨契丹,北汉,收复领土,范质因为生病不能跟随,留在京师。世宗赐给范质百万钱,以延医吃药。世宗很快平定了关南,到达瀛州,范质赶往路边迎接。就在征辽战争节节胜利时,世宗不幸患病,只得还师,回到京师后,世宗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命范质与王溥同参知枢密院事,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年夏末,世宗病笃,召范质等人进宫接受顾命。世宗说:“王著是我在藩镇府第的故人,朕若有不测,应当用他为宰相。”王著是世宗从前慕府的僚属,嗜好喝酒。世宗想是病糊涂了。范质等人出宫后,相互议论说:“王著终日醉生梦死,哪配当宰相!千万不要把皇上这句话泄露出去。”当天,世宗驾崩,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范质作为顾命大臣被封为萧国公。

宗训即位初;对百官加官进爵,而趁机南下的契丹兵也在河北霸州被后周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冲击溃。表面看来,后周国势一片、歌舞升平。谁也没料到,一场政治事变的潜流却已暗暗形成,改朝换代的风云已初现端倪。早在显德末年,范质收到殿中侍御史郑起舶一封密函,信中描述赵匡胤掌握宫禁军队,颇孚众望,并极力陈说了此中的利害关系。但当时正值北伐契丹,不久世宗又染病,政务繁忙,因此这封信并未引起范质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赵氏兄弟的夺权阴谋却在加紧进行。还在世宗在位时,赵匡胤就已暗蓄异图,加紧事变前的准备,他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结义兄弟和心腹将领在禁军基层加紧活动,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开始对资历较深的将领,节度使以及各地藩镇,当朝权贵加以多方笼络和收买。世宗病逝前夕升他为殿前都点检,使他手握重兵。7岁的宗训即位后,赵匡胤又密谋唆使人造谣言“天下无主”,一时间人心惶惶。

公元960年正月,后周君臣正在宫中庆贺新年元旦,镇、定二州使者飞马来报,辽国军队已南下与北汉军队会合。恭帝一时慌了手脚,范质、王溥等也来不及细想便急命赵匡胤率领宫禁值宿警卫的众将抵御来敌。赵匡胤率领大军于正月初二出城,下午便驻扎于离汴梁东北40里的陈桥驿,赵匡胤本人执掌军政六年,又经常随从世宗柴荣南征北伐,屡建战功,在军队中已有一定威信。他便利用自己的威信指使其弟和赵普到军士中进行煽动。

当时,一个颇晓星相的河中人苗训指着西边的天空大声叫:“天上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天意啊!”于是,初四日黎明,众将身穿铠甲,手执兵器,将一夜未眠的赵匡胤拥出军帐,并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口呼万岁。赵匡胤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真龙天子,驱兵回京。

范质在朝堂上听说事变,匆忙走下宫殿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之间派遣将帅,我们失策了啊!”指甲几乎把王溥的手掌掐出血来。王溥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一会儿,赵匡胤被众将拥着到来。赵匡胤哭着对范质说:“我蒙受世宗大德厚恩,但六军将士非逼着我做皇帝,竟然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怎么办哪!”范质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散骑指挥都虞侯罗彦环握剑厉声道:“我们没有天子,今天必须得到一个!”范质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阵紧绷的沉寂后,王溥走下台阶拜见了新君主。目睹此情此景,已身历几度变乱的范质心下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他也步下阶来,带着对后周太祖世宗的深深愧疚以及对茫茫前途的忐忑惶恐向赵匡胤俯下身去。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崇元殿,身着龙袍,头戴皇冕,正式君临天下。他对周恭帝及其皇室成员都实行优待,对范质、王溥等人也加以重用。范质以司徒、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官侍中;王溥以右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加官司空;魏仁浦以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官右仆射。

从唐代以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大馆职都由宰相兼任,首相兼昭文馆大学士,次相兼监修国史,末相兼集贤殿大学士,宋朝因袭此制,范质、王溥的参知枢密职务被免去。不久,范质患病,太祖出征泽潞前,亲自到他府上探视,并赐给黄金器200两、银器千两、绢2000匹、钱200万贯。宋太祖对范质十分尊重,凡军政大事皆和他商议。

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诗文,十三岁攻读诗经,十四岁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五代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由此出仕。后晋时他携带写好的文章去见宰相桑维翰,因文采出众,深得器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任;后汉初年升中书舍人,官居户部侍郎

后周太祖自邺起兵,进取京城,范质为避战乱,藏匿民间,经四处查访,被周太祖找到,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周太祖脱下龙袍给范质披上,以示关心敬重。随后便让他为太后起草诏书,虽为仓促撰成,周太祖阅后甚是满意,于是禀报太后,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后周广顺初年,范质被封中书侍郎,兼集贤殿大学士,后兼枢密院事,位进右朴射,兼门下侍郎,兼修国史,位极人臣。周显德四年,国家律令繁杂重复,判决轻重无据,致使官吏乘隙舞弊,范质上书朝廷,建议重新修订律令,周世宗特让范质详细修订,从而产生《刑统》。周世宗病危,范质作为顾命大臣,入内接受遗诏,扶持周恭帝继位,被封为萧国公。

太祖赵匡胤北征至陈桥兵变还都,范质率王薄、魏仁浦见赵匡胤,赵痛哭流涕,述说被逼之状,还未等范质答话,军校罗彦环拔出宝剑说:“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谁如不从,就让我的宝剑说话。”范质被迫与王薄、魏仁浦等受命拥立赵为天子。

宋初范质任侍中,他上奏皇帝:臣闻作宰相者,当举贤荐能以辅佐天子,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阅历滋深,能秉公尽忠,诚堪毗倚。皇帝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的建议,由此成就了赵普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这样被他推荐的,还有吕庆余、窦仪等一大批宋初栋梁之臣。可以说,在多年军阀战乱、政权更迭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后,宋初得以走向稳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支清正廉洁、才学干练的官员队伍。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终年54岁,临终他告诫儿子不请封谥号,不刻碑立传。太祖得知范质死讯,三天不上早朝,以示哀悼。

范质的名相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素养”过硬

所谓“专业素养”指的是范质的才能,身为一个宰相最重要的莫过于有统筹全局的能力以及过硬的政务处理能力,范质恰恰是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士”。他熟读诗书、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他记忆力超强还勤奋好学。据说他当官之后还手不释卷常常读书,有人劝他不要学了,毕竟已经踏入仕途,可他表示为官更应该及时提升自己的素养。

二:德行良好,有宰相之风

一个人要为父母官才能是次要,人品过关才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不然百姓只是多了一个敌人罢了。皇帝坐镇都城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民间视察,这时朝廷会派遣一些使臣去查看民间疾苦。每次使臣出发之前,范质都会亲自接见他们并告诉他们回来时要如实上报情况。他还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范质就是那种有才而且德行很好的人,因此说他有名相品质没什么问题。

三:一生节俭,是后人表率

范质一辈子都过得十分节俭,平日里吃的东西都是粗茶淡饭,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山珍海味。按理说他官居宰相高位,只要随便帮地方官员办点事就可以拿到巨额钱财,但他去世之后并没有多余的钱财留给自己的孩子,留下的只有自己居住的那一套房子罢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他清正廉明不愿意收受贿赂。宋太祖知道范质的事例后就把他当做榜样,经常把他的事情说给其他大臣听。

范质饱读诗书,博闻强记,每每上朝议事之前,仍手不释卷。范质一生经历五朝,军阀争战不休,王朝更迭频繁,而范质却每受重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他才华出众,无可替代;其次是他清正廉洁的作风顺应人心,深得朝野敬仰。而范质作为文人,尽管一生公务繁忙,仍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著作百余卷,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范质从不接各地馈赠之礼,甚至自己的俸禄和前后所得赏赐也大部分送给了老弱孤寡。自五代以来形成的宰相不断从地方索取贿赂好处的恶习到范质为相时彻底根除。范质临终之时“家无余资”,宋太祖说:“闻范质只有宅第,不置田产,真宰相也。”宋太宗也称赞他博学多才,谨守法度,清廉为官,勤于政事,“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范质右者。”

范质为人耿直,好当面批评,但绝不斤斤计较,且敢于承担责任。作为身历周宋二朝的宰相,他与人提及在相位的感受时,说过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足见其胸怀坦荡,亦可见其风趣大度。

相关推荐:

哪个汉奸将情报出卖给日军,致使了赵登禹将军中弹牺牲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有道理吗?

奇皇后的儿子是谁?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简介

揭秘:清代最受文人欢迎的两位美女究竟都是谁?

揭秘:秦朝历史上楚霸王项羽为何没有妻子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