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后周太祖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 建立了五代乱世时中原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 郭威为何会选柴荣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呆萌的盼望

后周太祖郭威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出仕后汉,累有大功,拜邺都留守、枢密使。乾祐三年冬,郭威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翻后汉。次年,郭威建立后周郭威创立了后周继承人不选自己的子嗣,却把皇位传给了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柴荣。这是为何?

公元926年,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死了。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从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到后周灭亡,53年间中央政权换了5个国号,产生14位皇帝,平均在位3.78年。乱世里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死了谁都不意外,但李存勖的去世我认为意义重大。他不止是无敌战神,攻灭世仇的一代豪杰。他的死从某种意义来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起源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姓柴,出身名门世家,属于地主阶层。她少女时期,入宫做了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死后,后宫不曾生育的女性被遣散,柴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归家途中,偶遇暴雨,一家人只得歇息在旅店。据民间传说,在旅店中,柴女士看到了真龙盘踞,这种传说毫无权威,却可蛊惑人心。没有科学根据,却成了后来者为自己贴金的必要手段。在这个旅店,柴女士遇见男青年郭威,对他一见钟情,决定就地成亲。柴女士不但给自己做媒,还颇有主见。她把多年积攒的财物,分作两份,一份给爹妈养老,一份给老公郭威。从多年以后的结果看,这更像是一笔天使投资。

因为此刻的郭威,只是一个落拓低阶军校,没有地位没有钱,还喜欢打架斗狠。柴女士的爹就很不满意,他说:我们好歹也是伺候过皇帝的,为什么要嫁这种人?柴女士不管,她一言不发,但坚持自己。事实证明,她确实慧眼识英雄,而且为家族挣得了历史独一份的荣光。

郭威后周政权建立者,五代十国最优秀第二梯队的几个皇帝之一,而排名第一的柴荣,是他亲选的继承人。同时,柴荣也是柴女士的亲侄子。

郭威生于兵祸连天的乱世,三岁随全家迁徙太原,不久父母俱亡,他被姨母韩氏收养。郭威从小不合群,攻击性强。史书说他“身材魁梧,习武好斗”。这八个字,是有事实依据的。十八岁的郭威选择当兵,投在潞州节度留后李继韬帐下。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会读书教人瞧不起,会打架就比较吃香,毕竟每一个坐享3.78年的君王上位,都建立在武人的铁拳之下。

当时潞州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人嫌狗不理,郭威早就看他不顺眼。这一日,郭威喝多了酒,先让他给自己割肉,又找茬说割的肉不好。屠户气疯特了,把衣服撩开,说:爷,你厉害,你冲这里砍。爷果然厉害,一刀把他杀了。这个故事情节是不是似曾相识?对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化简为繁,写的更精彩,但估计灵感就来源于此。

即便背负命案,郭威依然逃过一劫,是上司李继韬给的恩典。不过乱世中,军队里的人员调动也似走马观花。后来郭威又换了几任领导,到刘知远才算稳定下来。此时,他已不是街头杀人的小混混,而成长为老谋深算颇具才干的虎将。具体来讲,他为刘知远做了几件大事。

一:帮他敛财

刘知远的大boss是晋高祖石敬瑭,他让刘知远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表面服从领导,私底下壮大自己的势力,做两手准备。刘知远郭威派了一个任务,让他招降白承福。白是山陕边境的一位部落首领,趁中原混战,他自己也割据了一块地。而且兵强马壮,非常有钱,据说连喂马的马槽都是白银制造。

郭威不但成功招降白承福,还收编了对方精锐部队。经过五年观察,他决定来个大动作。他告诉刘知远,这个白承福有谋反迹象,请派我去剿灭他吧。刘知远确认了一下眼神,说:懂。就这样,郭威第一步招降,第二步收编,第三步抄家。粮草钱财和兵马都是他们的了。可怜白承福,人傻钱多,就这样当了别人的垫脚石。刘知远拿到白承福家产之后,有了充足经费,为进一步招兵买马奠定基础。

二:帮他保命

刘知远躲得过大boss石敬瑭的猜忌,却躲不了他儿子石重贵。他比石敬瑭更厉害,表面对刘知远加官晋爵,实际处处提防,还想架空他的军权。书上说“密谋大计,皆不得预”。作为刘知远的心腹,郭威急人所急,他力劝刘知远别傻,河东山川险固,人民崇尚武力,这简直是造反的天堂。当然官方的说法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结果证明郭威是对的。刘知远因为采纳了郭威的意见,才得以在数年之中,坐镇一方,问鼎中原。

947年,契丹灭掉后晋,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下旨让各藩镇入京觐见。刘知远竟然真的收拾行李想进京面圣。郭威站出来反对,他说:这是契丹皇帝请君入瓮的把戏,我们可不上当。郭威一边大声说,一边使眼色,其他幕僚也纷纷劝阻,刘知远这才明白,果然没去,捡回一条命。

三:劝他当皇帝

这也是三个功劳里最具分量的一个。契丹灭了后晋,以为自己可以横行中原,不料各种反抗势力让他只能唱梦醒时分。在后晋已亡,契丹欲退不退时,急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刘知远有实力,有地位,有声望,特别适合以中原正统的身份号令群雄。但是他不肯,他说了:我明明是晋之忠臣,你们岂能陷我于不义?

这种又当又立的心态,别人不知道,郭威还能不知道?他带领群臣,反复劝进,全都是正当理由。什么中原无主啊,天下归心啊,非你莫属啊,你不干我们都不答应啊,你再不答应我们全体不罢休!!!如此反复表演,刘知远终于勉为其难,在太原即位,建立后汉。基于以上三件事,郭威成为刘知远身边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可以托孤的那种。但是,刘知远万万没想到,他所托非人。

948年,后汉皇帝刘承佑郭威领兵出征,平叛三镇。三镇是河中府,永兴府,凤翔府。郭威先定战略,主攻河中府。随后,他采用积极防护,消极进取的战术。把这座城池包围的一只鸟也飞不出来,同时,以逸待劳,围城打援,把各方救援势力咔咔打败。

守城之将刘守贞一天比一天崩溃,弃城逃跑的士兵却越来越多。城内守军火急火燎,城外的郭威就气定神闲多了,他无视各路将士的请战,严令兵马不得妄动,战局似乎陷入僵局。

李守贞苦守孤城一年,外无救援,内无补给,很快就撑不住了。郭威察觉到李守贞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下令全力攻城。李守贞携全家自焚而死,城池易主。随后,凤翔节度使也被剿灭,三镇叛乱平定。打了胜仗当然要论功行赏。皇帝刘承佑大赞郭威,给他加官晋爵,还赏了一条玉带。第一天郭威说:皇上啊,除了我,好多大臣也有功劳呢。皇帝:成!一起赏玉带!

第二天郭威又来了,列了一长串名单,表示:这些人也都有功劳。皇帝默默照单全收,一大群非亲非故的官员也得到朝廷封赏。这个思路显然被甄嬛传的作者借鉴去了,皇后要封安陵容,甄嬛不好直接驳回,却建议皇上大封六宫。给封赏的是皇帝,得人情的却是他甄嬛和郭威。他们不讨一分一厘,却得尽人心,把坐收渔利做到极致。

但你以为刘承佑傻吗?做了冤大头而不自知?才不是。他什么都知道,只是迫于形势罢了。等他有了力量,或者自以为有了力量,就该动一动那啃不动的老骨头。950年,郭威被派到邺城当节度使,赵匡胤也跟着去了。此时尚属低级军官的赵匡胤,充分发挥善社交的优点,很快在军中结拜了一群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除了这十位,赵匡胤还结识了郭荣,也就是柴荣,不过此时,他的身份是郭威的养子,所以姓郭。此二人惺惺相惜,虽然身份有别,却也建立了友谊。就在赵匡胤忙着建立人脉时,一场政变正在酝酿中。

皇帝刘承佑觉得时机到了,想干掉那些掣肘的顾命大臣。他与母舅日夜密谋,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他们一夜之间,将朝中三位顾命大臣全部诛杀,夷三族。同时,密令一些官员分别去杀几位掌兵权的节度使,其中就有郭威。被派来杀郭威的那位,直接把密信交给郭威郭威一看,震惊了,皇帝这是要作甚?自己虽逃过一劫,但家里妻儿老小都被杀了。郭威顾不上伤心,立刻召集心腹,出示密诏,说:你们动手吧,好去皇帝那里领赏。

众人面面相觑,谁他么敢啊,谁知道账外有没有埋伏三百刀斧手。大家赶紧说:这一定是奸臣的主意,我们愿随郭公一起入朝,清君侧,除小人。郭威得到了军队支持,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立刻率军回朝,顺利渡过黄河,又轻松击败汉军。

此时太原城里的刘承佑已无路可走,但关于他的去留也是个问题。既然说了“清君侧”,总不能连君都一起清了吧?但刘承佑不死,又如何咽得下全家被杀的恶气?就在郭威颇感为难时,前方传来消息:刘承佑死了。对郭威而言这是最好的结局。

关于郭威举兵一事,史书有不同记载。新五代史说郭威先叛,刘承佑才杀其家人。旧五代史说刘承佑先杀其家人,而后郭威叛。新五代史是北宋名臣欧阳修主修,当时距离这段历史已有七十余年。而旧五代史,是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着人修撰,旧五代史以对资料的如实引用著称。这段历史算得上赵匡胤亲历,我个人倾向相信旧五代史。在此讲列出两种说法的由来,供参考。

刘承佑死了,国不可无君,郭威是最现成的人选。可人家郭威这时候已经不是愣头青了,非常有政治智慧。他主动请皇太后临朝听政,又提议迎接刘知远的侄子入京继承皇位。这边忙着立皇帝,边关却传来战报,说契丹进犯河北。遇到这等大事,郭威当然义不容辞,他带着大军打算北上迎敌。

但诡异的是,军情都这么紧急了,郭威的行军速度却十分缓慢。他们走走停停,好像在等待什么。走了将近二十天,契丹人没看到,却等来了一个意外。这一日凌晨,一群将士情绪激动,要求面见主帅。郭威不说见,也不说不见,只把自己关在屋里。

一扇门又怎么挡得住将士?他们从墙上跳进来,把郭威从屋里拉出来。突然,不知道谁掏出一面黄旗,披到郭威身上,还没等郭威说话,将士呼啦跪了一地,开始山呼万岁了。剧本基本就是这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郭威是不知情的,他是被迫做天子的。只是同样的剧本,十年后又在陈桥驿重演了一次,而且更精致,这次用的是黄旗,陈桥用的可是正宗黄袍。

951年,皇太后颁布禅位诏书,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距离柴女士嫁给他那一年,仅过去25个春秋。个人发展离不开历史进程。在太平年岁,一个好勇无谋的孤儿,哪里有机会做皇帝?这话你说给当年的郭威,估计他都会怀疑你是不是戏弄他。不过机遇虽好,也得他有本事接住。郭威少时不读书,后来他变了,他在一群大老粗武将中,察觉到文臣的力量,笼络了一批读书人为己所用。这些文人不会冲锋陷阵,但关键时刻,书生一支笔,亦可平天下。

郭威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兵如子。打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将士只要卖力打,他一定赏。如果因公受伤,他会亲自慰问。在军中建立了极高个人威信。登基后也没有急于享乐,而是立志做明君。他体桖民力,推崇节俭,惩治贪官,经过几年努力,稳定大周政权,也给继承者柴荣铺平了道路。

也许因为从小饱受战争之苦,他有一统天下的抱负,只是天不假年,他病倒了,没能担起这个重任。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决定传位给养子柴荣柴荣老成持重,从小养在柴氏与郭威膝下。早年郭威做低级军官时家境不好,柴荣很早就走南闯北做生意贴补家用。后来郭威发达了,柴荣也一直跟在身边。

郭威,他真有皇位要继承,却让给了老婆的侄儿。这里纵有对柴皇后慧眼识英雄的感恩,相濡以沫的深情,但更多的,是一个心怀大志的政治家,对自己眼光的自信。历史证明郭威没有选错人,柴荣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王。在位期间,外平战乱,安财养民,推崇商业,遏制僧尼,整个国家的经济得到极大提升,国力也日渐变强。

柴荣能够成为郭威继承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机缘巧合的事情。首先,郭威最初只是个大头兵起家,娶的老婆娘家人地位远远高于当时的郭威,这就造成郭威的老婆比较强势,而早期柴氏又生不出孩子,所以就收自己的侄子柴荣为养子,并改名郭荣,把他作为郭氏家族的继承人来培养。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柴荣能成为郭威继承人,第一个原因就在于郭威的老婆柴氏比较强势,且刚好又没有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郭威老婆比较强势,就算她想收养孩子,也只能从郭家收养,而没有道理从柴家收养。当然,如果仅仅到此,柴荣显然是无法继承皇位的,因为在郭威发达后,陆陆续续生了几个儿子,在这种背景下,柴荣基本上丧失了继承人资格,所以柴荣的名字就从郭荣改回成柴荣

但问题是,等到郭威篡位的时候,几个儿子被后汉的小皇帝屠杀殆尽,这等于又给了柴荣继承皇位的资格。如果郭威的几个亲儿子,没有被后汉小皇帝屠杀殆尽,就算郭威的亲儿子无法坐在皇位上,以柴荣的身份和地位,恐怕也轮不着他继位。

最后就是郭威在打天下的时候,柴荣一直是郭威最主要的助手,而在郭威死的时候,柴荣已经34岁,并且是佣兵一方的大佬。如果柴荣当时的年龄、资历、能力比较浅,在那种年代,他就算能够合理的继承皇位,估计也会被人踢下去。在五代十国,那就是典型的枪杆子里出政权,造反篡位那是家常便饭,没有实力就想当皇帝,那基本就是在做梦。

总的来说,因为郭威老婆比较强势,柴荣才有机会成为郭威的养子;而在郭威没有儿子的背景下,柴荣作为郭威养子的身份,让他成为了法理上的继承人;至于柴荣本身拥有的军政实力,让他能够顺利的坐稳皇位,三者缺一不可。

相关推荐:

汉武帝宠妃生皇子 却无辜遭遇杀身之祸

如来的阴谋:孙悟空当真被压五指山下五百年吗?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一代宰相刘墉:他如何从刚正不阿变为圆滑世故

房玄龄缘何成为一代名相?大唐名相之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