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一代名将陈庆之,能打未必牛,用脑子的才是名将,本是一个文官却屡战屡胜,日本称他中国第一战神

发布时间:2014-09-10 栏目:专题 投稿:飞快的滑板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名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北朝名将陈庆之,本是一个文官却屡战屡胜,日本称他中国第一战神。

陈庆之出生在中国最不靠谱的南北朝时代的南齐王朝,南朝完全继承了中国魏晋时代所有的缺点,比如士族门阀垄断国家资源,比如社会流行娘炮,比如文章流行辞藻华丽而思想空洞的骈文,比如贵族奢侈成性爱炼丹嗑药。陈庆之出自庶族庶族这个阶层又称寒族。在那个没科举的时代,庶族出身,混好了能混成个小地主。要想当官,倒也不是不行,得拿着命上战场拼出个军功来。即便是这样,庶族也难以比拟出生就是高官的士族。

陈庆就是庶族出身,更惨烈的是,陈庆之的体格子注定不能上战场跟敌人搏命。这就意味着,陈庆之只能在家老老实实务农。不过话说回来了,陈庆之的体格,注定了他也不是个好农民。这就很危险了,一不小心,他就得沦为社会的弃儿。属于社会上那种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群体。陈庆之不愿意这么沉沦下去,他决定走上另一条道路,那就是抱住士族高干的大腿,混口饭吃。

在南齐王朝,皇族姓萧,是汉朝开国相国萧何的后人。陈庆之看上的,是萧家最有权势的萧衍。在贵族圈里,士族互相通婚,盛产低能儿,萧衍算是贵族圈里最有本事的一位。萧衍几乎没怎么费劲,就成了南齐势力最大的贵族,甚至大到完全不怵南齐皇帝。这样一来,攀附萧衍的人就非常的多。陈庆之唯一能出头的机会,就是在众多攀附萧衍的门客当中脱颖而出。但是,凭什么呢?

陈庆之是那样的平凡,就算他的本事能指挥一个集团军,谁让他指挥去啊?才华越小,越容易被人关注。才华越大,越容易被埋没。不光陈庆之这么无奈,假如没有沙丘政变,韩信能不能饿死也未可知。

陈庆之跟韩信比,好就好在没那么孤傲。陈庆之能委身在萧衍府上,去分析这样一个大佬如何才能发现自己。萧衍这个人,爱好广泛。首先说萧衍是个大儒,对儒学非常有研究。他就算不当政治家,也是一代大师级人物。陈庆之自问,对儒学没啥研究。而且儒学难以速成,就算突击学习,也难以在一个儒学高手面前说出让人家记住的见解。其次呢,萧衍是个史学家。萧衍对史学的造诣,得司马迁、班固复生,才能跟萧衍论述一二,萧衍还未必看得上班固。陈庆之自问,对史学也没啥心得。读史就看开不开窍,不开窍的话,背下来二十四史也没用。这门学问不像健身,闷头训练两年都能一身腱子肉。陈庆之果断放弃。萧衍第三大爱好就是佛学。陈庆之头都大了,萧衍的佛学造诣之深,一般的高僧大德也难以望其项背。人家萧衍能写经,别管水平在什么级别,《西域记》中唐三藏在取经路上经常念诵的《梁皇忏》,就是萧衍写的。佛学讲究的是顿悟,陈庆之没这悟性,还是换下一个吧。萧衍第四大爱好,更是要了陈庆之的命。萧衍爱写乐府诗,而且开创了七言诗的创作流派。陈庆之不会写诗,只能研究下一项。

越往下,陈庆之越绝望。萧衍爱好音乐,能做曲,陈庆之不懂音律。萧衍擅长花鸟画,陈庆之不通绘画。萧衍擅长书法,在宋徽宗之前,没有哪个皇上的书法能跟萧衍相提并论。这都是贵族的游戏之作,陈庆之寒门出身,对此一窍不通。绝望之际,陈庆之发现了萧衍最后一个爱好,自己还勉强能比划比划。这个爱好就是围棋。

围棋也是贵族游戏,陈庆之接触也不早。但是架不住陈庆之一肚子军事才能,这些技能对下围棋多少有些帮助,既然如此,那就苦练围棋,兴许能被萧衍青睐。

不过,这不代表陈庆之以后的路就一帆风顺了。你想吧,萧府又不是只有陈庆一个聪明人。研究萧衍的多了,愿意跟陈庆之下棋的也多了。陈庆之想出头,得在萧衍这些棋友中杀出一条血路。确定目标以后,陈庆之勤加练习,苦练熬夜、憋尿、挺直腰板。练这些跟棋艺有啥关系?没关系,但是跟讨好萧衍有关系。

萧衍下棋的瘾太大了,要么不下,要下就是一宿。南朝名人朱异、韦黯、到溉等都是萧衍的棋友。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能不睡不休不上厕所陪萧衍下一宿棋的,只有陈庆之。

至此,陈庆之在萧府有了一席之地,日子过得在庶族中算是逆袭成功。

萧衍建梁后被升到主书之位。这一职位是个实实在在的文职,陈庆之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机会去实现。

他唯有散尽家财,广招贤士,耐心等待一个能让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而最终,也没有陈庆之失望,四十一岁的他,等到了这个机会并在抓住之后牢牢不放。因为,一件意外的事儿,陈庆之第一次从文官转为武官。

公元525年,与南梁对立的北魏朝中,叛乱不成的元法僧反而在彭州向南梁投降了,这就相当于主动“被招安”。当然,都知道这是因为元法僧叛乱的结果,又打不过北魏朝廷,便想到:被北魏抓了肯定是没好果子吃,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南梁投降算了。

但是,这却成了陈庆之的机遇。

接受元法僧投降的梁武帝偏偏就封了陈庆之为将军,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源于梁武帝对他的了解,让其与胡龙牙等人前去接应。

从此,陈庆之的武将之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同年五月,回军后的陈庆之再次领着两千人护送豫章王入徐州。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是以一位“降官”的身份,而从,这次以后陈庆之正式转变成一位能够让上面放心,真正能率兵打仗的大将军。因其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护送途中,面对魏国的两万士兵,陈庆之一鼓击溃魏军营垒,若非豫章王投降,士气不振,梁也不一定会输。但是,即使在这种局面下,陈庆之依然带领部下全身而退。次年,随元树出征,担任总知军事,接连攻下两座城池,一直到结束俘获七万五千人。

在之后的十五年间,陈庆之先后参与涡阳之战、北伐之战等四十余次战役,接连拿下北魏三十余座城池,横扫洛阳。敢领着两百人就敢深夜袭营,以少胜多更是常态。陈庆之着实是让人惊叹,毕竟,老老实实当了几十年的文官,史料记载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么个文弱先生率兵打仗,竟然还能当个常胜将军。但是,想想陈庆之的前半生似乎又能理解了。

首先,从陈庆之十八岁被正式授予官职以来,本人就算散尽家财也要招贤纳士。可见,陈庆之绝非一个安于现状、一门心思扑在主书一职上的人。相反,他的心中是有思量、有抱负的,只是因其寒门出生、没任何背景,难免为现状所限制。

其次,在对陈庆之的记载中就有“善抚士兵,能得其死力”。所谓军心不振怎么作战?而陈庆之不仅善于用计,还善于攻心。在涡阳一站中,魏军久攻不下,军粮兵器消耗巨大,在这种局势下士兵军心涣散,但是,却在陈庆之的一番慷慨言辞中打消了退意。

之后,军心大振、誓以死战的大军就如同狼虎之师,最终,赢得这场胜利。

再来就是陈庆之的指挥才能了,两千大军对魏军两万,七千对二十万、对三十万大军,无一不是以少胜多。几十场战役中少有输者,没点本事怎么可能,这在陈庆之前的几十年则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或许,是没有机会展现。

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话叫做“千军万马避白袍”,指的就是陈庆之的军队,他们统一身穿白色的衣服,这种装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陈庆之出于心理战的考虑,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敌人造成心理作用,总而言之,种种方式下来,陈庆之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直到打下北魏的都城洛阳为止,未尝一败。

然而当进入洛阳城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陈庆之所拥立的元颢在进入洛阳城后,可能是被陈庆之这种战绩冲昏了头脑,觉得高枕无忧,开始骄傲自满,认为已经没有危险了,甚至开始排斥陈庆之,想要架空他,而陈庆之向萧衍发出的书函,也被元颢扣下。陈庆之身边的参军马佛念劝他废除元颢在北方自立,但是陈庆之拒绝了,也许是他心中对萧衍还保留着一份忠诚。不过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纠结下去,北魏最大的军阀尔朱荣很快率领着大军前来剿灭陈庆之和元颢,数量是多少呢?三十多万。看上去陈庆之妥妥的药丸,但是如果就这样死翘翘了,历史上也就留不下这个名字,这场战役的结局是,陈庆之跟尔朱荣连续打三次,尔朱荣被打的找不到北,最后甚至想要撤军。

7000人对战30万,让30万差点无路可走,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历史上的真事,谁能相信呢?

然而不幸的是,陈庆之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过了不到一个月,爆发了大规模山洪,陈庆之的军队被大水淹没,只有他一个人化装成和尚逃回了南梁。

可能是因为对陈庆之太过喜爱,或者是陈庆之此举真的为自己挣了很大的面子,萧衍不仅没有怪罪陈庆之,反而给了升了好几级,就这样,陈庆之的后半生,就在地方官的位置上安然去世。

怎么评价陈庆之这个人呢?只能说他的人生实在是过于传奇,一个出身寒门的人有着这么大成就,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是运气和实力兼具吧。

相关推荐:

难以置信:日本天皇为何把女儿嫁给亲弟弟为妻

桂系军阀白崇禧是怎么死的?白崇禧之死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是为弘扬文艺之所长

击败瓦岗军雄霸洛阳的王世充为何会败给李世民?

名将吕布在董卓死后为什么不能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