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施琅三次叛主却依旧是民族英雄,施琅到底是叛徒还是忠臣?

发布时间:2014-09-11 栏目:专题 投稿:明亮的大船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施琅是近几百年中备受议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施琅本是明朝的将士,和郑成功一起抗清。之后又随郑的父亲投靠了清朝,在郑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回到抗清的队伍中去。虽然历史上对郑成功评价是不错的,但他的性格却是很不好的,容易发怒,疑心病,武断,据说大多数他的部下都是被他杀死的。这正是施琅为什么最后会投靠了清朝,施在一次和郑发生矛盾,郑很生气,然后就准备杀了他,多亏了施琅逃的快,才没有死于郑的刀下。

然而,他的家人却没有他这么幸运了,全家人都被杀死,所以才有了施叛主投清。虽然明知自己到了清朝也不会得到重用,但他还是投靠了。到了清朝他的仕途并没有那么顺利,重大臣排挤他,皇上对他的评价也很负面,说他粗鲁,没有学问,骄傲放纵。这样的评价可是把施琅完完全全的否定了,至此,他25年都没有受到重用。25年啊!对一个平常人来说,他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他深知自己背负着杀父之仇,他一坚持就坚持了25年,最终,他的机会来了。

康熙帝准备收复台湾,这一年,施琅被任命为提督,负责攻打台湾。最终施琅的25年的隐忍还是得到了回报。可能皇帝认为之前让施坐冷板凳久了,还有之前对他的负面评价觉得不好意思,在用施的时候还特意赞美了一番,说施琅精通海上的情况,有什么事情也会一同商议。

经过施的奋力抗战,台湾最终得以收腹,建立的军功。收复台湾后,皇帝认为台湾太小了,毕竟当时的清朝很是富庶,军队强大…觉得就是名义上统一而已,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所以一直想要把岛上人民驱赶到大陆,让这个岛废弃。辛亏施深知台湾的重要性,所以,在施琅的一度建议下,康熙没有这样做。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台湾设立台湾政府管辖。使得百姓免受迁徙得苦处,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之后祖国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施琅力主收复台湾是出于个人原因,想为父报仇,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一,清朝平定三番之乱后,那时多的郑氏政权已无力恢复明室,只想保住在台湾割据的局面。于是他们与清廷进行了多次谈判,要求“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等。而此时的康熙正好采纳大学士明珠的意见,决定招抚不成再动用武力,于是在谈判中做出了很大让步,允许郑氏台湾居住,但郑氏必须成为清朝臣民,即使如此,郑氏没有同意。

在郑死后,郑氏内部发生动乱。这时福建总督姚启圣当即向康熙奏请进取台湾,并推荐施琅福建水师提督。从此看出,清朝施琅征台,已不是民族战争的继续,更不是什么明清两个帝国之间的对抗,而是清要么统一台湾,要么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我们知道清代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可以说施琅正是完成清统一大业的历史人物之一。

二,清军攻下澎湖以后,有人向施琅进言立刻扑灭郑氏集团一雪前耻,而施琅却说“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壁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有与?”而且,施琅还向郑氏手下人申明:“断不报仇,不特台湾人不杀,即郑家肯降,吾亦不杀。今日之事,君事也,吾敢报私怨乎?”可见施琅的心胸是多么的让人叹服。

三,收回台湾后,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就连康熙也认为台湾无足轻重。只有少数人主张守而不弃,施琅便是其一。他挺身而出,力排众议,高瞻远瞩的指出,如果放弃台湾,无论是荷兰人还是叛徒都有可能随时乘隙而入,再次占领台湾。最终康熙改变了原来的主张,决定对台湾设官治理。

在施收复台湾后,皇帝龙颜大悦,对他的态度也是180°大转弯。为了表彰施,封他为靖海侯,而且世袭罔替。这个职位可谓是牛,主要是他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直到清朝灭亡。皇上是这样说的:“像施这样的人,立了这么大的功,一定加官进爵,让他荣华一生!”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奖赏,施琅的人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安顿好台湾之后,施又曾密奏,要顺势拿下日本,可是被康熙否定了。可能但是皇帝认为,日本每年都会供奉,并且日本很小,也没什么价值,如果攻打之后,还得派兵驻扎,耗费精力,况且组建军队也得花费很多钱财。皇帝还担心如果连日本都在施的管辖范围内,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所以,他拒绝了这个提议,现在看来,如果当时康熙准奏的话,也可能就没有日本攻打中国了吧!不过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个定数,在受到列强的侵略之后,中国才能发展迅速。

所以,不一样的社会条件下,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可能施在当时是个负面评价很多的人,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主张收腹台湾,施对台的收腹,毫无疑问,对台湾早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强有力的证明。在施琅的家乡有这样一副对联:“平台千占,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也许这便是对施琅最客观的评价。至于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不同评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他如此宠爱杨贵妃 却为何不肯给她皇后殊荣?

史上最惨绝人寰的屠杀,白起只能垫底,地狱的屠夫,野兽的行径!

一滴眼泪导致的命案:话说蔡邕痛泣董卓

梁武帝萧衍简介 在位政绩显著 南梁的建立者

吴三桂为了她背上千古骂名 为何却在最后冷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