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两次援疆的边塞诗人--​岑参

发布时间:2014-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坚定的大地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当时的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此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因此他总是在诗歌中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也曾写了不少的山水诗。岑参的诗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

可能是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了岑参歌咏的题材。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很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是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小编认为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时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烂漫又悲壮的场景在边塞诗人岑参的笔下流传至今,他一生对功名相当看重。

唐玄宗后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边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日渐尖锐,战事频仍,唐朝本来就有尚武精神,如此一来,给了很多希望通过建立军功而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的青年们提供了机会。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这时的岑参刚刚34岁,在文坛上虽然崭露头角,但是按照当时唐朝的社会风尚,是不是有志青年,就要看你有没有西域从军经历。正如杨炯在诗歌《从军行》中所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满怀政治理想的岑参也兴冲冲地报名参军,他将自己的未来放在了遥远的大西北。

岑参最终找到了四镇节度使仙芝,高仙芝是高丽人,但是因为作战勇敢,有胆有识,成为镇守西北一带的封疆大吏。但是由于岑参早有诗名,而高仙芝想找一个文笔好的来搞搞公文写作之类的,岑参就被任命为幕府掌书记,当然职权和现在的书记没法比,相当于作战司令部办公室小文员。每天干一些抄抄写写的事情,与当初“金戈铁马,上马击狂胡”的革命理想相去甚远,干了没多久就觉得了无生趣,最终有回到长安,第一次“援疆”工作告一段落。

天宝十载,也就是公元751年,岑参回到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几个人相遇,一起在齐鲁一带游山玩水,诗酒唱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过了三年羁旅生涯,想想这样可不行,大好的人生怎么能浪费在闲游乱逛上呢,于是又萌生了去边疆建功立业的想法。

三年后的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报名参军,不远千里再次来到西域,这一次走的更远一些,来到了位于轮台的安西都护府,在好友高适的介绍引荐下,他的大领导这一次变成了安西北庭节度使常清,据说封常清治军严明,脾气还有点火爆,但是他让很多人在战场上实现了人生理想,岑参就在他的手下安心做了一名判官,在闲暇之余,看着西域的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动不动诗兴大发,他的边塞诗名作大多都是这时候写下的,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色。再现存岑参的403首诗中,边塞诗就有七十多首,多与两次援疆军旅生活有关,而且第二次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仅仅过了一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突然想做皇帝起兵反叛,带着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京城长安陷入危机。岑参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火速东归勤王,岑参忧君心切,便带着一拨人马日夜兼程向长安奔去,至此,岑参两次援疆”就此结束,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这里。

到了长安,在老朋友杜甫的推荐下成为右补阙,结果在军营待久了就变成了直性子,一言不合顶撞了皇帝,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贬为虢州长史,最后在仕途上也是起起伏伏,最终也没有进入权力中心,公元770年,56岁的岑参在成都病逝,留给后人无穷的边塞诗歌瑰宝和无限的崇敬与哀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苏轼不仅是个吃货,而且口味还相当重!

让曾国潘寝食难安的人:太平天国的飞将军

中国抗日第一人刘仁轨 四次把日本人打得全军覆灭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秘密:为内部问题操心操肺

春秋五霸齐桓公:五霸之首却为啥下场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