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竹林七贤之首的文人嵇康为什么会被处死?

发布时间:2014-09-12 栏目:专题 投稿:陶醉的时光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杰出,举止爽朗,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可是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何会被处死呢?

第一种说法:祸起吕安一案,后遭钟会陷害

鉴于嵇康魏晋时期的影响力,高官子弟钟会欲借嵇康之名提高自己在名士中的地位。但嵇康深恶此人,便对钟会不予理会,由此钟会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偏不凑巧,嵇康的好友吕安有个漂亮的妻子,其兄吕巽垂涎弟妻美色已久, 趁吕安外出,将弟妻灌醉进而奸污,并陷害其弟不孝曾殴打母亲,因此吕安也身陷囹圄,嵇康为了向官府说明真相也被传召至官府。在庭审的时候一个在幕后等了很久的小人钟会出现了,他告诉司马昭:“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又说,当时曹氏心腹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的时候,嵇康就极力支持,嵇康吕安平时言论放荡,不拘礼法,有违孝道。做皇帝切不可留这样的人,应尽早除之。 昭听会言,遂杀嵇康

这个说法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第一,告吕安不孝,需要有足够的证据,魏晋以孝治天下,不孝乃是大罪,不可妄下结论,必须有吕安母亲的证词才可定罪。第二,就算吕安不孝,但是有阮籍在母亲服丧期间曾饮酒吃肉,司马昭并没有追究,此案为何一定要治吕安死罪呢?这就有失司法的公正性。

另外,钟会陷害嵇康之词也有不通之处。第一,毋丘俭反叛的时候,嵇康已移居山阳,也就是说嵇康有不在场的证据。第二,魏晋时代名士们大都蔑视礼 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如若按此定罪,当诛者何止吕安一人?

第二种说法: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嵇康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曹操的孙女婿,嵇康曾在山阳一住就是十几年,其他地方也还无所谓,山阳这个地方司马氏就比较敏感,因为汉献帝被贬以后就曾在这里居住过,嵇康难道是思故主?这个罪名可不轻,够杀嵇康一千回的。嵇康从来都不与司马氏往来,好友山涛举荐其出任吏部郎,他不光拒绝还写 了与山涛的《绝交书》。司马昭曾欲借嵇康影响力为自己正名,但嵇康却以“非 汤、武而薄周、孔”拒绝,这在名义上已经表达了对司马氏篡位的驳斥。

更为要命的是,嵇康在当时太有影响力了,在吕安案被捕入狱以后,三千太学生请愿, 而且打出如不释放嵇康他们愿意和嵇康一起坐牢,这下把司马昭给镇住了,他没有想到嵇康在文士中有如此之高的影响力,这严重地威胁到了他执政的基础,于 是他下定决心必除嵇康而后快。也算是杀一儆百!

行刑的日子到了,嵇康穿着囚服,坐在东市刑场的草地上,京城三德名太学生仰慕嵇康的人品和学问,都来围观,他们要求赦免嵇康,让嵇康到太学里来当老师。司马氏决心已定,无可赦免。嵇康想起了古代勇士聂政不惜牺牲自己的除奸义举,他向太学生要了张琴,弹了一曲歌须聂政的 《广陵散》。曲声由低缓深沉逐渐奔向高昂激荡,紧紧扣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忽然,弹到强音处,华弦因嵇康过于激动而断裂了,他将琴轻轻推,叹息说:“今天是我的死期,《广陵散》从此要失传了。嵇康死时才四十岁,所幸的是《广陵散》并没失传,他在琴师的手口之间流传,后来又被人记录在《神奇秘谱》,成为至今所见到的最长古琴曲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举世同悲——外国群众哀悼毛主席的真实场景

毛主席为何对这一本书爱不释手 读了十七遍 在书里学到了什么?

宋朝历史上最敬业的奸臣庞太师真是奸臣吗?

诸葛亮

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最初原因竟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