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百姓敬之若父,官员惧之如虎--朱元璋

发布时间:2014-09-13 栏目:专题 投稿:不安的犀牛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历史上的朱元璋政绩显著,勤奋工作,堪称劳模,作为开国皇帝定了一系列的规章法典,为日后的大明王朝能维持近三百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出身布衣,朱元璋痛恨一切贪官污吏,制定了一系列惩治贪官的法律条例;同时也切身体会百姓的疾苦,开展了鼓励百姓开荒种地的政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勤俭拒绝奢华

建国初年,皇宫建好后,朱元璋现场视察,看见皇宫的雕琢太过豪华,立刻命令去除,并对中书省官员说道:“千古之上,茅茨而圣,雕竣而亡。吾节俭是宝,民力其毋殚乎?”充分体现了平民皇帝的本色,从而也带动了所有官员节俭持家,树立了良好的为官意识。

二·严格执法,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欧阳伦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安庆公主的女婿,当朝驸马,走私茶叶(洪武年私自贩卖茶叶是违法的),被查到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殴打辱骂官吏,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赐伦(欧阳伦)死,保(驸马的奴仆)皆伏法。”此事震动朝廷大小官员,无不约束自己和家人。

三·鼓励开荒种地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无地可种,只能去地主家放牛,混口饭吃,长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对农民的疾苦深有体会,所以,当上皇帝以后,积极推行养民的土地政策。“北方近城地多不治,招民耕,人给十五亩,免租二年。”政令下达,百姓拥戴,至洪武二十六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盖骎骎无弃土矣。”达到了全国基本没有了荒地了,此政绩没有哪个朝代能与之相比。

四·赈灾济灾,刻不容缓

过去,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都是死于灾年,所以他在当了皇帝以后,对于灾民的苦难,感同身受,每次都是尽最大的能力即刻救济。“(洪武)五年六月,赈山东饥,免被灾州县田租。又至五月至七月,凤翔,平凉而府雨雹,伤豆麦,诏其免租。”各地上报的灾情,朱元璋不但“不予驳查,反恐所报未尽”,关爱百姓,体恤民心。

五·大兴水利

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地处淮河以北,几乎年年遭受水灾,所以,他知道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全国“凡开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和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处。水利既兴,一时富庶焉。”短短三十年,做了这么多造福于民的事,可谓是前无古人了。当然,百姓奉之若父啦。

朱元璋的执政期间,还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条例,为子孙后代提供了法律制度依据,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严格限制了宦官的权利,明确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且重新开设了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虽然,朱元璋受到“四大案”的影响,不能称为“千古一帝”,但是,他在位时,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这些不应该被后世遗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我给你点个赞(各种点赞图)

抗战时的假肢制造车间:这里制造了无数中华民族民族的脊梁

早有人预言李自成攻陷北京仅为他人作嫁衣裳

世界上最短命国歌竟来自中国

清代内丹家有谁?刘一明著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