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许世友一生都不肯原谅的一位开国将军是谁?

发布时间:2014-11-22 栏目:专题 投稿:顺利的金鱼

说起王必成将军,网友们可能就会想起其与许世友将军之间的恩怨。其实,所有的恩怨都是误会引起的。

许世友王必成都是很有个性的传奇将军他们两人有很深的渊源——正儿八经的老乡,两家相隔没有几里路。

1952年王必成(右)和粟裕在南京

1927年,许世友王必成都参加了麻城地区的农民运动和黄麻起义,许世友是农民赤卫队队长,王必成是队员。后来,他们都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战斗在胶东地区王必成战斗在苏南、苏中地区,相隔并不远,不久又激流归大海,汇入陈毅、粟裕的麾下,重新走到了一起。许世友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是第六纵队司令员,两人都是华东野战军有名的战将。

1947年5月,王必成将军率华野六纵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此役,华野六纵遇到了死对头——国民党的王牌军张灵甫之整编七十四师。结果,在华野各纵猛攻孟良崮主峰时,王必成将军下令特务团出击,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上世纪五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红日》中我军军长沈振新的原型,就是王必成将军

1938年,王必成将军由延安赴东南抗日前线,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继任团长。将军指挥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全歼延陵之敌,连战连捷,敌伪闻风丧胆,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江南人民誉称二团为“老虎团”,王将军为“王老虎”。余以为其人必魁梧彪悍,但亲见后发现,将军身材矮小,状貌平平也。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王将军亦然。

1966年,朱德80寿辰,王必成和夫人陈瑛

王必成将军指挥作战军令如铁,以下“死”命令而威慑军中。军令出,非“死拼”,即“死守”;非“枪毙”,即“杀头”。1943年4月,蒋介石、顾祝同调集12个团近两万人马,直逼两溧地区,妄图围歼新四军第十六旅,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当时,旅政委江渭清向各团传达突围命令。末了,江渭清请旅长王必成讲话。王必成将军说:“江政委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我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将军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当事者史剑秋、陈侠皆曰:“至今声犹在耳”。

1955年,许世友南京军区司令员。同年,王必成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五年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从此,两位老战友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个人感情深厚,工作合作默契。谁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竟使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许世友看不惯社会上的恶劣风气,向军委请假,到大别山深处休息养病,以后又被周恩来接到北京中南海保护起来。南京军区的工作主要由副司令员张才千、王必成林维先和副政治委员鲍先志等负责。

造反派多次冲击南京军区领导机关。迫于无奈,王必成等人接见造反派,有时话讲得并不错,但被造反派改头换面,加以歪曲;面对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有时也难免说几句错话。在大别山或中南海的许世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南京军区的诸多事情了如指掌,加上一些虚虚实实的传闻,结果对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的一些讲话、表态不满。

许世友回到南京后,立即点了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的名。曾任许世友的秘书、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李文卿在《近看许世友》一书中写道:

许司令在后方医院时,他们出面接待军区“三团两队”等军内造反派的代表,被逼迫在机关和部队搞“四大”的意见书上签了字。

春节期间,有一包他们签字的材料从南京送到上海,许司令一看就火了,对我们说:“这是乱军,是自毁长城,告诉军区不准公布。”

主官离位,王、林、鲍在家负责分管的工作,全力应对混乱,处境十分艰难。他们在那个意见书上签字,除了被强迫,也有政策还不明朗的原因。许司令当众批评他们造反派签的是搞乱军队的协议,分量已很重,还又甚而言之:乱军是为了夺权。一句话上了纲,一点回旋余地也不留。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把王必成等人保护起来,住在北京总参第一招待所一年多。1969年12月,王必成被分配到昆明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林维先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鲍先志调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

王必成将军性孤僻,冷面寡语,喜独处独行。然闻枪炮声则判若两人,从不畏惧,奋勇当先。天目山战役,是在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战。时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将军在某次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距敌仅二三百米。初始,子弹中树冠,树叶纷纷坠落身上,将军不动;继而,子弹落草地,于脚旁噼噼啪啪作响,将军仍不动;继而,警卫班孙副班长中弹倒下,将军依然不动;再继而,一弹片击中将军望远镜,斜擦而过,将军一步不挪,仍岿然不动。部队官兵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某战,部队进攻受阻,将军纵身跃马,奋臂高呼“跟我冲啊!”霎时,众官兵欢声雷动,勇往直前,遂克敌。又某战,敌进我守,形势危急。王必成将军直奔前沿阵地,取手榴弹,揭盖垂环,端轻机枪,左右扫射。众官兵见将军到,又欢声雷动,奋勇杀敌,遂退敌。其时王必成将军任六纵司令员

1962年2月,总参《军训通讯》增刊上刊登介绍十二军三十四师一○○团二连副连长郭兴福教学方法。王必成将军阅后甚喜,特令郭兴福带分队来南京表演。将军看、问、查、考,遂下决心在军区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将军时任南京军区主管训练之副司令员。1963年4月12日,毛泽东至南京视察,王必成将军向毛汇报用“野营训练”的形式锻炼部队,效果很好。毛泽东连连称赞:“野营训练好!”故此,野营训练即在全军展开。

王必成将军部队视察,凡摆酒宴均拒之。宴撤,方上席;宴不撤,决不上席。故将军部队常上演“罢宴风波”。

1979年南疆还击战前夕,王必成将军调离昆明,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临阵换将,王必成将军忍悲含愤,慨然离滇赴鄂。临行前,将军将一子一女送往前线参战。某日,将军夫人陈瑛告将军:“我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将军连声曰:“好,好。”陈瑛又悄声曰:“媳妇已怀孕两个月了。怎么办?”将军斩钉截铁曰:“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陈瑛凝视将军,不禁热泪夺眶而出。

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将军因病逝世,享年七十有七。将军生前所盖毛毯,米黄色,补钉重重叠叠,约十余处。将军夫人陈瑛言,此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九团团长徐绪奎于1940年9月牺牲后遗物。王必成将军时任二纵司令员,为纪念战友,留毛毯挡风御寒,日日不离,夜夜相伴,已四十九春秋也。综合领导文萃和北京日报等稿件。

1944年秋,王必成(右起),吴仲超,江渭清在长兴。

相关推荐:

清末将领董福祥的甘军在抗清中起到什么作用?

先礼后兵还是邓小平对付英国人有绝招

此独臂少将,一枪击倒日本将军,后来他身上怎么会流着白求恩的血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朝第一个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旧唐书·王方庆传】原文及翻译,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