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操一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他们都是谁?又有怎样不同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4-11-23 栏目:专题 投稿:等待的舞蹈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儿子众多,是家族兴旺的重要标志。后汉三国时代,曹操作为天下最具权势的人物,其儿子那也是贼多贼多滴。

史书明文记载,他的儿子共有二十五个

武皇帝(曹操)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幹,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下面我们就看看,曹操的这个二十五个儿子都是谁,他们都是怎么样的人,都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个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曹昂, 字子脩(xiu),丰悼王,曹操长子

    长子(特别是嫡长子),在古代封建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谓“长兄为父”,如果一个家庭的父亲去世,那么长子是要承担起一个家庭全部重任的,比如孙坚死后的孙策。曹昂随曹操征张绣时遇害,曹操十分痛心,丧失长子,是曹操一生中一个重大的打击。

2.曹铄,夭折

3. 曹丕,字子桓,魏文帝,政治家、诗人。他继承了曹操的王位和权力,完成了取代汉朝建立魏朝的使命。

4.曹彰 ,字子文,任城王。曹彰武勇过人,手格猛兽,平生志向“好为将”,向往卫青霍去病纵横大漠,不愿做博士。后亲率将士,征伐外敌,所向无前,大破敌军,获得了曹操的褒奖。后因与曹丕不和而被压制,抑郁而终。

5.曹植,字子建,陈思王。一代文豪,才华横溢,智力过人,曾是曹操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之一,但却以令人难以理解的消极态度,“自甘堕落”,后被曹操弃用。曹丕称帝后,对这位曾经的政治对手百般刁难,曹丕死后,曹植曾有心率领军队为国效力,但没有如愿。最后,这位建安年间的大才子在失落中去世,终年40岁。

6.曹熊,萧怀王,夭折

7.曹冲 ,字仓舒,追公爵。曹冲曹操诸子中最为聪明的一个史书记载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就是说他在五六岁时候的智商,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平。著名的“曹冲称象”说的就是他。但如这种“超级聪明”之人,往往被上天所嫉,建安十三年,年仅12岁的曹冲因病去世曹操十分痛心。曹丕曾劝曹操曹操曹丕说:曹冲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言外之意,曹操颇有欲立曹冲为接班人的意思。

8.曹据,彭城王。曹冲的同母弟弟,但远没有曹冲的聪明才智。

9.曹宇,燕王。此人活到曹睿去世,曹睿曾希望建立以他为核心的辅政大臣的团队,辅佐年幼的太子曹芳,但曹宇此人毫无魄力,竟然拒绝了曹睿的任命。曹睿无奈,便重新选择了庸才曹爽作为首席辅政大臣,后曹爽被司马懿擒杀,曹氏大权旁落。

10.曹林,沛王。此人籍籍无名,但说起来他的母亲,您大概听说过,他的母亲就是秦宜禄的前妻,秦朗的生母,杜氏。也就是关羽和曹操同时看上的那个女人。换句话说,曹林与秦朗是同母异父的关系。(参阅拙作《关羽抢他妈,张飞杀他爹,长大后,他大破鲜卑十万铁骑,权倾一时》)

11.曹衮,中山王。与曹林同母,与秦朗关系同。

12.曹玹,夭折

13.曹峻,陈留王。

14.曹矩,夭折

15.曹上,夭折

16.曹彪,楚王。与曹植关系不错,后与太尉王凌谋反失败,被赐死。

17.曹勤,夭折

18.曹乘,夭折

19.曹整,过继给叔父为子,封公爵。

20.曹京,夭折

21.曹均,过继给曹操的族弟曹彬为子,封樊侯。

22.曹棘,夭折

23.曹徽,东平王。

24.曹茂,乐陵王。此君放荡不羁,毫无教养,被曹家全族所不喜,但他却始终安然无恙,安心做王爷,倒也逍遥自在。

25.曹干,赵王。曹操的小儿子,母亲孙姬。史书称他“三岁亡母,五岁丧父”,那么算起来,曹操其实是在61岁生的他。曹彪与他是同胞兄弟,但曹彪比他大了二十岁。曹干年纪小,曹丕很疼爱他,史书称:“由是亲待,隆於诸弟。”

曹操二十五子,夭折九人,成人十六人。

曹氏家族虽不能算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但是,曹操或许是吸取了袁绍分封诸子,造成内乱的教训,始终没有将儿子们封为实权之王。

曹魏王朝强干弱枝,所封诸王又受到严密控制,根本没有什么权力,这也就造成了后来司马氏篡魏,一旦掌握中央,则地方上毫无反抗之力,整个曹氏宗族土崩瓦解。所谓“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正是曹氏无实权王爷的结果。

司马家族吸取了曹氏的教训,大封同姓诸王,皆握实权,可是,这种做法却又导致后来诸王尾大不掉,野心膨胀,酿成了八王之乱。

读史读到此处,笔者不免想起史学巨匠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一个观点:制度无所谓好坏,主要是要适应实际情况,要能够有自我调整的能力。

诚哉斯言。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相关推荐:

揭秘元顺帝的身世迷云:是否是皇室子嗣吗?

三国才女教育女儿如何当好媳妇 不要太张扬

中原第一悍将:蒙恬是如何枉死在小人之手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声名显赫的孔融全家?

朱元璋杀光所有的功臣为什么唯独忍让此人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