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为王昭君正名:美貌难道有错,难道女人就该背锅?

发布时间:2014-11-28 栏目:专题 投稿:内向的戒指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导读:她美貌绝伦,她为国为民,她的功劳可歌可泣!为王昭君正名难道女人天生就该弱男人一等?难道女人就甘心沦为江山社稷的牺牲品?或许都不是,古往今来,美女何其多,可是像昭君这等内外兼有的女子,又能有多少呢?在她面前,我自觉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显得多么渺小,自已多么卑微。那些所谓自觉美丽无比,魅力无限的古代美女们,在昭君面前,你们会自残形秽吗?

昭君,西汉朝人,本名王嫱,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人们所知道的,注意到的仅是她外表的美,却忽视了她比外表更深遂,更使人竖然起敬的高洁的内心。

人人都爱美,每个人都不例外,但我们对昭君的敬佩不该仅是她美貌的外表,更是她舍我而顾民族大义的崇高品质!自周秦到汉宣帝时,中原和匈奴,战争连年,人民饱经战乱之苦。元帝时,打算以联姻的方式,促进中原与北部匈奴和平相处。可谁愿远去他乡,更何况是塞外呢?昭君日日夜夜所期盼的就是人民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不再受战争之苦。昭君主动请命,愿做这和平的使者。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昭君离别故土,登程北上,一路上马嘶雁鸣,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塞外,嫁给了呼韩单于。她给匈奴带来的不仅是长期的和平,而且也带去了中原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和平事业,在单于死后,她又随胡俗,嫁给了单于的儿子,要知道这样的伦理关系和当时中原的传统是水火不容的,从小在中原传统文化长大下的昭君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痛苦的抉择,可她选择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一种毅力啊!昭君出塞六十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也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昭君死后,一直到王莽执政期间,她的后代们继续为汉匈的和平,友谊奔走于两国之间。可以说在汉匈两族和平之路上,王昭君不愧为和平之使者。

兴山县昭君镇,香溪河位于湖北省西部,全长近百公里,是流经湖北兴山与秭归的最大河流。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有东西二源:东源在神农架林区骡马店,叫东河或深渡河,全长64.5公里;西源在大神农架山南,叫西河或白沙河,河长54公里;东西两河在兴山县昭君镇前的响滩汇合后,始称香溪河。其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曰“县前河”、“乡口溪”,与方位有关。“而“乡口溪”是以屈原大夫的“归乡”得名。宋朝以后,才将“乡口溪”改作“香溪”。二曰“香溪河”,与植物“香草”有关。《兴山县志》载:“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三曰“香溪”(“昭君溪”)、“木箱溪”,与昭君“香气”和神农大仙有关。叫“香溪”或“昭君溪“,《妆楼记》说:“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尽香”;又传说王昭君出塞前曾在溪边洗脸、梳妆、洗涤手帕,甚至无意间将颈上的珍珠落在溪流里,从此溪水含有香气,百里溪水清馨馥郁,故而得名。古人如何查证其由来暂且不管,今人大多把香溪河与王昭君联系起来,认为河流因其沐浴而香,因其沐浴得名。

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种种“昭君事迹”大部分源于两本书,东汉末年的《琴操》和晋代的《西京杂记》。用老学究的眼光来看这两本书属于“道听途说”,“小说家之流”,以现代人研究普及文化的眼光来看它们是收集民间传说和小故事,最能反映它们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的喜好和心态。《琴操》的故事大概说王昭君自小貌美,因此她的父亲把她献入汉宫,可惜,五、六年下来也得不到皇帝宠幸,因此她心怀怨愤,刚好碰上匈奴派使臣朝贡,元帝把后宫女子全部召到歌筵舞席之上,使臣趁此机会为匈奴单手求亲,元帝公开问有没有人自动请缨,生了五、六年怨气的王昭君于是主动求去。虽然元帝惊艳,但已经开了金口,不能不放人,昭君只好远嫁漠北。后来昭君的亲生儿子在呼韩邪死后继位,坚持要行胡族娶自己的生母,于是昭君服毒自杀,埋葬她的坟就成了青冢。《琴操》最无稽的地方大概要数以下两点:第一汉元帝当皇帝又不是开妓院,为何招待附属国使臣要把自己后宫所有女人叫出来见客?第二匈奴虽然有子承父妻的习俗,但继承的都不是自己的生母,而是父亲的其他妻子,再说,呼韩邪死的时候,昭君的儿子还不到两岁,又怎能继承汗位,还坚持说要娶生母为妻呢?不过,假如我们撇开这种种无稽之谈,纯粹从制造传说的角度来看《琴操》为后世的昭君传说提供了两大贡献,第一是说她自愿和蕃,第二是说青塚流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柴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王昭君一旦在诗人笔下摆脱了弱者的身份,披上和睦邦交的凤袍,就开拓了“叹息派”以外的康庄大道。这大道上既可以歌颂昭君的贡献,更可以借歌颂昭君来讽刺古人或时人时事。

但《琴操》的王昭君还不是个完美的人物,因为她既以美貌自负,又为了得不到皇帝宠幸而心怀怨愤,说到底还是欠了一点传统美德的“温柔敦厚”。神话和传说需要完美的人物,所以就有《西京杂记》来助她再上一层楼。《西京杂记》中的昭君当然也是个绝色美人,但后宫女子实在太多了,元帝无法一一品评,只好找人画了她们的画像,按图索骥;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画师(可见她是个有原则的人)因此得不到宠幸。接着匈奴单于入朝求亲皇帝从画像中挑出昭君和蕃,到了她离宫那天才发现原来要去和蕃的昭君是个绝色美女,无奈金口已开,无从反悔余地,只有追究责任把宫中所有画师处死,抄家时发现这些画师全是巨富,当然都是贪污致富的。在这个故事中,该怪的是元帝好色,画师贪财,王昭君是完美的。

琴操》和《西京杂记》反映的是普罗大众要求的昭君形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普罗大众对美人感兴趣,对命运不好的美人更有兴趣,而远嫁匈奴正是大家心目中的噩运。这两本书的昭君故事合起来,为千古绝色美人昭君传说提供了最基本的元素,一个性格坚强不屈的美人,遇上腐败的制度,在深宫过着苦闷的日了,因为皇帝不辨是非,画师贪婪,让这个绝代佳人终于走上远嫁他邦、客死异乡的不归路。

最有趣的是上面这些道听途说的元素,过了几百年竟然进入史书。《后汉书》比《汉书》成书晚了三个半世纪,说到第一手历史资料当然不及《汉书》,但说到道听途说的资料则占了便宜,因为当时《琴操》和《西京杂记》已经广泛流传了。《后汉书》的昭君故事明显脱胎自《琴操》,除了删掉昭君亲生子要娶她这个大笑话,《琴操》别的元素都保留下来。这本正史记载的唯一事实,就是昭君在呼韩邪死后再嫁新的单于。至于《西京杂记》的昭君故事,虽然没有抄入史书但同样广泛流传,在《世说新语》中就有一个版本。由此可见昭君传说到了公元五世纪已经站稳阵脚,既受到普罗大众欢迎,又被悄悄引入正史。

昭君出塞,换来的五十年和平,这在历史上不算是一件大事,但同样不是一件小事。尽管史学家着墨不多,但昭君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她是一个献身于民族友好事业,为巩固和发展汉匈友好关系作出不朽贡献的人物。她是民族友好的使者,她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昭君正名女人不该沦为江山社稷的牺牲品,更不该沦落为男人手中的棋子!如何评价一个人不该只看她的外貌,真正让一个人美的是其内在的品质,何况,昭君还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如果可以给四大美女来一个排行的话,我相信,所有人都会给昭君排在第一的位置!我佩服王昭君因为她是四大美女中也是历史上一位敢于追求自由幸福与敢于体现自我的女性!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奇闻异录》:拒绝苟且,只发原创,打造10万+全网最具人文情怀的历史世界!每日《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最新最全的历史趣事,还原历史真相!

相关推荐: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

中秋之夜,毛主席与母亲的两次不一样的重逢

隋朝史万岁单挑破敌 突厥听到他大名闻风丧胆!

芮姬是谁?《卫子夫》芮姬和窦太皇太后是什么关系

神奇!北齐皇帝高湛的皇后竟然走上青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