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从官员休假与娱乐谈享乐亡国,明朝的皇帝背叛了祖先朱元璋

发布时间:2014-11-29 栏目:专题 投稿:腼腆的发夹

题记:享乐代表进取精神消失,别说国外,在中国这点就是正确的。世界除了中国文明延续至今外,还有谁?各大古国享乐被亡国亡文化就是见证。看看中国的哪朝哪代不是朝政衰败,亡国亡君不是从贪图享乐开始。这也是我对朱元璋父子,弘治,崇祯有好感的原因。

本文从官员休假以及民间娱乐方式变化阐释享乐的坏处。并非反对适度享乐,而是再说过度享乐问题。对于过度享乐问题,本号内四十来篇明史中一半都在说这个,具体各位翻了翻了吧。

鉴于某些人就爱凭一篇文章给人定性,我才有上面的提醒。

正文如下:

明初,因为朱元璋本身的原因,官员休假时间和次数非常少。一年可以休三天。其后,历代皇帝逐渐有所放宽,除去洪武朝之外,总体来说,明代休假包括:例假(法定假日)、赐假、事假、病假四大类。

休假制度促进了官员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

法定假日被称为休沐。在法定假日中,隶属于翰林院的庶吉士,可以五天一休。国子监的官员们每月初一和十五各休一天。明代非常注重“元宵节”,因此,元宵节法定假期是十天,从正月十一日开始(永乐七年开始实施)。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假期)从正月初一开始放假五天。冬至休假三天。

赐假则全看皇帝的心情而定,并无定数。

事假包括省亲、祭祖、迁葬、婚假、送葬等。事假官员要上书朝廷由皇帝定夺,事假一般在两个月左右。请事假是有资历要求的,例如宣德元年(1426年)规定:南北两京之外地方官员,只有任职九年业绩考察期满后才可以省亲迁葬。成化年间规定:南北两京离家六年后方能省亲,地方官员离家十年后才能回去省亲、迁葬、祭祖。

在上述事假中,亲生父母亡故的丁忧最为特别。基本没有资历要求和附带条件,期限长达27个月。违反上述事假的代价一般是扣罚工资。

明代的病假可以说是历代最不人道的休假制度。无论在请假对象、条件限定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定。例如五城兵马司的官员,竟然没有病的权利,生病了只有退休一条路。再如地方官员。朱元璋时期规定,无论品级多大,地方官员一律没有病假甚至不允许为此辞职。直到成化六年(1470年)才允许辞职。隆庆五年(1571年)才允许因病辞职。有明一朝只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到万历二年(1574年)这三十年较为幸福,地方官员可以患病休假

再如,御史患病可以回原籍调治。到了明英宗时期(1436-1449,1457-1464)朱祁镇时期则规定不准回家。许多在京没有亲属的御史竟然因为缺医少药而死亡。到了成化年间,因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李麟、龚谦,河南道御史伍骥等都因无人照顾而暴亡。

病假次数也是有规定的,病假达到三次就必须退休。与此同时,患病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工资停发。

休假,特别是丁忧期间,有许多明朝官员民间进行了大量的娱乐活动。从而,使得民间与官僚阶层产生直接关系,进而带动了宫廷娱乐形式的变化。那么,明朝时期民间娱乐形式都有哪些呢?

明代的老鹰抓小鸡、跳绳、高尔夫球

民间娱乐形式有许多。例如民间的庙会就有飞叉、中幡、耍花坛、双石、杠子、石锁、花砖、舞狮子、竿术、刀门、马戏、弄伞、筒子、扒竿、蹬梯(车、人)、筋斗 、弹(捶丸)丸等各种杂技。除此以外,还有魔术、口技等。例如,中国第一本魔术专著就出版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里面记载着20多种魔术表演。

其中“捶丸”是明代中后期,宫廷与民间都非常流行的一种运动。起初,捶丸只在民间流行,其后才逐步进入宫中。捶丸由唐代出现的步打(类似于今天的曲棍球)发展而来,到宋代基本成型。在宋代,从宋太宗开始每年的三月都要举行捶丸比赛。捶丸使用的球杖和今天的高尔夫球杖相似,呈l型,玩法也相似。用弯曲过来的木耙极大由硬木做成的小球,以进入洞穴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民间儒家子弟当中最流行的当属围棋和象棋。

步打

到了元旦,与宫中千篇一律的烧香、放鞭炮、跑马(由顺天府在东直门外举办)不同,民间娱乐形式非常多。主要有:逛花市(这是明朝的一大贡献)、杂技、游艺等。其中,放的鞭炮比宫中的要丰富许多。鞭炮的名称有霸王鞭、地老鼠、几十种之多。

除了以上外,还有一些自娱自乐的游戏例如儿童玩的“抓子”。这种游戏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流行。笔者小时候玩的一种“抓子”游戏是这样的:将石子儿放在掌心,然后抛起。之后用掌背接住,再抛之后掌心接住。由此反复,直到跳出为止。看谁坚持时间长。当然,这种游戏一般是女孩儿玩的居多,男孩儿在笔者小时候主要是“摔方宝”。明朝这种游戏没有出现。明朝男孩儿玩的一般是踢毽子。

儿童群体游戏,就是至今我们仍在玩的老鹰抓小鸡、跳大绳。

成年人的游戏方式有很多,例如掷骰子、推牌九、一点半、四色牌、掷小谣儿、打梭哈、捡红点等室内游戏。室外游戏如六博、投壶、高跷、弄丸、陀螺、竹马、八卦阵等。

元宵节因为是大节日,所以娱乐形式比较多。例如宫内有逛灯、蹴鞠(由宫内嫔妃组织的“齐云社”表演)等。成化年间,由于民间娱乐形式影响加深。宫内也开始有了魔术和杂技。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宪宗行乐图》就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表现。那个时期的观灯最有特点。

清明节除了踏青之外,就是嫔妃们可以玩秋千。民间则继续表演着高跷、杂技。

端午节,皇宫会在西苑举办龙舟比赛。民间除了龙舟比赛之外,最盛行的当属斗草。这种游戏,现在仍然被民间游戏着,史料正式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这种游戏现在属于儿童游戏,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属于老少皆宜的面目。主要玩法是:拿树叶或草的茎相互缠绕,双方用力拉,哪方的草茎先断哪方输。

民间一样,七夕节,宫内女眷也会进行乞巧活动,由宫内24衙门之一的兵仗局组织。

紧随其后的中元节,宫中的甜食房要照制进供佛波罗蜜;西苑要做法事,放荷灯。至于观赏盛开的荷花、斗蟋蟀等,也是这月宫中的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明代宫廷的娱乐形式在武宗时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正德三年(1508年)命令天下将擅于杂技、骑射、马戏、曲艺、戏曲、吹拉弹唱的人送到北京,并在河间等府建造乐户的居住地。

敬亭遗韵盲与负鼓盲翁

娱乐形式并不丰富多彩的封建社会,曲艺的受众面比戏曲要多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基本上都是由曲艺先生进行表演、流传,直至出现文学巨擘进行整理修改方才形成。这一点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本书最为明显,可以说没有民间曲艺就不可能有这三本书出现。即使是《红楼梦》许多桥段也是出自历史和民间例如黛玉葬花出自唐伯虎葬花等。明代曲艺方面给后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直接促进了评书、评话的诞生。

同几乎所有封建社会的艺人一样,年轻时无论他多么得风光无限,年老时总会穷困潦倒。以柳敬亭为例,他说一回书的定价就是一两银子,而且还要提前十天预约。但晚年却很凄凉,也可以说是穷困交加。明代说书非常盛行,皇宫内的有些宦官就专门习此技术。这个时候的说书一般都是有乐器伴奏。而且,明代开国说书先生就有一个特点:时事书。

例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本书的形成。每次郑和率船出海之后,数千乃至数万人的随行队伍成员们就会向世人讲述各种奇闻逸事。许多说书先生便根据这些新奇的事儿,或者加入书中或者单独成为故事。当时的人称之为“看场之平话”。

中国名著中有一部分经历了:史家记录到民间传播,最终由曲艺弘扬流传后小说家写作这一阶段。《三宝》这本书也是如此,到万历年间由罗懋登对说书先生的内容进行润色、加工成书。最典型最知名的当属《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曲艺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今天也有着强大的娱乐诱惑力。例如,身为曲艺曲种的二人转、相声、评书、评弹等,至今都有着无数痴迷者。明代大众最广泛的娱乐欣赏方式是曲艺,较为高级的就是戏剧了。

作者简介:李连利。本文摘自其作品《玩死的帝国:唐伯虎与大明娱乐业》任何人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为更深了解本文,请参考下面四篇文章,该四篇文章与本文核心思想一致:

崇祯媳妇卖蜡烛,徐达后代做乞丐,别瞎玩了小心报应

大明的妓女为啥那么多,朱元璋、明武宗、唐伯虎三大贡献者

明朝是被人这么玩死的

晚明头条新闻:礼部尚书纵子及家人轮奸被告女眷

相关推荐:

林彪打锦州为何不理毛主席只信一个人

三国时充满矛盾又很有趣的问题男吕布

中兴之主汉明帝刘庄:再大的基业 我都守得住!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连诸葛亮都夸奖他

16岁少年崇祯如何用三个月就弄死了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