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三国时不止诸葛亮握有“君可自取”的最高政治遗嘱,还有他

发布时间:2014-11-30 栏目:专题 投稿:丰富的母鸡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79】

三国时期的托孤,最著名的莫过于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的生死相托。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被陆逊在夷陵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的刘备,无颜回成都见蜀汉父老,最终在白帝城病逝。

合上眼前,刘备诸葛亮托以后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胡三省在给《资治通鉴》做注时,对此评论道:“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意即在临终托孤、安排后事问题上,刘备这样的明白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胡三省的这个评论,应是针对“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尽管史学家对“君可自取”解读纷争不已,有人说昭烈帝真性情,有人则言大耳贼奸诈之极。但不论如何解读,都无法否认刘备说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

胡三省对刘备君可自取”托孤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评价实际上并不准确。三国时期,表达过类似临终托付的,不止是昭烈帝刘备还有小霸王孙策。手中握有“可自取”最高政治遗嘱的,也不止诸葛亮还有张昭

那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外出打猎,被刺客所伤,一代霸王竟在阴沟里翻船。

此时孙策的儿子孙绍尚小,天下纷争,幼子不足以掌控大局,只有将扛把子交给孙权接掌。但此时孙权也年仅十八岁,需要人辅佐。

孙策就把重任交给张昭等人,“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天下大乱,我辛辛苦苦砍人抢下来的这片地盘还行,进可攻退可守,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守住这份家产。

孙策这个嘱托是对张昭一干人等说的,也是《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的。但孙策咽气之前,对张昭还有单独的交代,这个《资治通鉴》中倒没有收录,而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引用至今已经失传的《吴历》一书中的史料,留下了这个最高指示。

孙策提上一口气,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如果孙权这小子不成器,你老兄就废了他,自己干吧。

诸葛亮在听到刘备君可自取”托付的时候,痛哭流涕,以死相托,“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我就是拼了这把老命也要辅佐好阿斗,将您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至于张昭在听到孙策“君便自取之”嘱托时,有什么表现,裴松之引用的《吴历》没有详细记载,想必也是一番肝胆相剖、忠心表白,让孙策放心的闭上眼。

相比于诸葛亮张昭手中握着的“自取之”政治遗嘱,并没有让其获得总揽朝政的大权,反倒使张昭成为东吴集团中过于敏感的政治人物。孙权虽一直对张昭敬畏有加,但始终没让其出任位高权重的丞相一职。毕竟孙权不是刘禅,对这个有“自取之”合法性的老头,还是有能力晾起来挂在一边。

孙权不顾群臣反对,先用孙邵为相,再用顾雍继之,除了张昭可“自取之”的地位让其颇为忌惮或者说不舒服外,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张昭本身属于淮泗集团人物,用其为相不利于完成孙吴政权的“江东化”转型(详见“三国之中,孙吴最早拉杆子创业成功,为何建国却比曹魏、蜀汉都晚”一文)。

而孙邵是刘繇的幕僚,刘繇是汉室宗亲,是东汉政府任命的扬州刺史。用孙邵为相,可以使孙吴政权接上与刘繇甚至东汉的法统,让孙吴多一些合法性。且孙邵主要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自己人用着比较放心。

至于孙邵之后,顾雍继任丞相,张昭继续靠边站。主要因为顾雍是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的头面人物,用其为相,则意味着孙吴政权向江东本地大族彻底敞开了怀抱。爷都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位置都交给你们了,你们还不对我孙吴政权衷心爱戴,永远跟我走。

孙吴政权“江东化”转型的大局面前,张昭张子布也只能让步。丞相之位,注定与他无缘。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相关推荐:

南北朝时期北周国的将领杨纂

揭秘二战英雄辛德勒其实是个好色的酒鬼?

他立志一生不做官,周总理说了一句话,结果他立即出任开国副总理

功高盖世的岳飞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埋葬的?

司马睿竟是史上第一个被臣子活活气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