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周恩来说这个事很严重,邓小平却说“小事一桩”,究竟是什么事?

发布时间:2014-12-06 栏目:专题 投稿:朴素的玉米

1950年,周恩来曾跟一位b姓领导人说起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工作方法:“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

这位领导人问周总理更喜欢哪一种。周恩来说:“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

周恩来的这几句评价流传非常广,非常直接、形象地道出了自己和邓小平不同的工作方式,仔细想想,还确实是这么回事。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早在3月10日,中央就做出了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决定,这次代表大会是邓小平回到北京后参加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因此,这次会议的意义非常重要。

有一天会议结束后,会议负责人口头传达了周总理的通知:明天下午3点,继续在这里开会。

不过,邓小平可能当时正在思考问题,没听到这个通知,到了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没有见到他的身影。主持会议周恩来愣了一下,连忙让会议负责人给邓小平的秘书打个电话,问问什么情况,这才知道原来是邓小平根本不知道今天要开会。

打完电话后,周恩来有些生气,批评会议负责人说:“这是你们工作不细致!要认真检查,接受教训,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晚上回去后,周恩来仍然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就把会议负责人叫去,让他再写份书面检查,去给邓小平道歉。负责人虽然在心里觉得总理有点小题大做,但也不敢违背总理的命令,就照着做了。

第二天继续开会,在会议开始前,负责人找到邓小平,把检讨书恭恭敬敬地递给了他,说:“小平同志,我给您送检讨书。”

小平当时正在看文件,一听这话,愣了一下,问:“什么检讨书?”

负责人说:“昨天下午开会,由于我们工作疏忽,忘了正式通知您,导致您没有按时到场,总理批评了我们,并要我们向您作出检讨。”

小平笑了笑,毫不在意地说:“小事一桩检讨什么?”说完,又继续看文件,对检讨书连看都没看。

负责人有点尴尬,但又不敢打扰邓小平,就把这份检讨书放在了邓小平旁边的茶几上。

会议结束后,负责人在收拾会场的时候,发现那份检讨书仍然原样躺在茶几上,根本就没有人动过。

这位负责人直到晚年时,还对记者提起过这件事,感慨地说,这就是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在总理看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小平那里却是“小事一桩”,小平同志的胸怀确实不一般。

这件事,其实不光体现了邓小平的“举重若轻”,同时也体现了周恩来的“举轻若重”,同样让人对总理的缜密心思而感动。

大家都知道,1973年正是非常敏感的时期,人人自危,谁如果能在公开的、重要的场合露面,就说明这个人是受到信任的;而如果突然不见了一个人的身影,那人们多半就会猜想:这个人可能又被打倒了。

当时的邓小平刚刚结束4年的下放,重新回到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但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再次被打倒,因此,在这种敏感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通知的意外,让外界怎么想?

周恩来一向心细如发,当然不会原谅这样的“意外”。在周恩来眼里,这既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忽视,必须要做检讨

而在邓小平眼里,却把这一切看的都很淡,“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检讨。这就是“统帅”的气度。

周恩来自己也曾说过,他的性格不适合做统帅,“这也许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那么,跟周恩来一样“举轻若重”的刘伯承是怎么说的呢?

在晚年时,有人曾拿这个话题问过刘帅,刘帅说:“接受任务定下决心要有包天的胆略,但在部署和指挥战斗时,要像‘描花绣朵’的姑娘那样认真细心。”

相关推荐:

咸丰秘史:清朝皇帝咸丰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到底多少年?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究竟是谁?

毛主席的警卫员是如何饿死的?死前说了啥?

张学良口述:西安事变我没死 是因宋美龄在帮我

为什么道光皇帝后期那么保守和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