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毛主席病危前两次叫叶剑英却没说一个字,他要嘱咐什么?

发布时间:2014-12-11 栏目:专题 投稿:典雅的巨人

节选自《毛泽东真情实录:1949-1976》,中国工人出版社

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毛泽东多次谈到要见马克思,见上帝。1975年4月18日,他在会见金日成时说:“董必武同志去世了,总理生病,康生同志也害病,刘伯承同志也害病……我今年八十二了,快不行了,靠你们了……上帝请我喝烧酒。”一代伟人的悲欢,溢于言表。

毛泽东心灵中关闭的门实际上已经打开了一条缝。他向斯诺的讲述,展露了内心世界的一部分。1970年,他曾对斯诺说,他只是这个世界上打着一把漏孔伞的独行僧罢了,来去无牵挂,来无影去无踪。让人听了好不凄凉。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这里除了悲凉的风声,再也听不到别的什么。除夕的夜晚,游泳池是那么寂寞、冷清。

毛泽东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

年饭是张玉凤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吞咽也十分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在床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儿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饭。

饭后,他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看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大家说:“放点儿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

就这样,正在值班室的几名工作人员准备好了几挂鞭炮,用火柴点燃鞭炮,在房外燃放了起来。此刻的毛泽东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家心里都明白,他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他们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这是毛泽东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带领苦难的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听到的最后一次“炮声”。这个爆竹是为陪伴他的工作人员放的。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鼓励他们去除旧迎新。

春节期间,中南海专门为他放映了电影《难忘的战斗》。据吴旭君回忆,当银幕出现人民群众热烈欢庆解放、迎接解放军进城的镜头时,毛泽东禁不住老泪纵横,电影也放不下去了。

几个月后,他老人家又一次禁不住老泪纵横——那是见到他亲生女儿李敏时。当时他已经垂危了,仰卧在床上,面无血色,气息微弱,但神志还是很清醒的。他认出了女儿,叫她坐到身边,拉着她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听了这话,李敏真想大哭一场,告诉爸爸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人不让她来!她是冲破了江青的重重阻挠才得以见面。但她克制住了,没说。她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把爸爸那双衰弱无力、有些发冻的大手捧起来,紧紧贴在自己胸前,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

虽然毛泽东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甚至说话也很费劲了,但他的头脑依然十分清楚,依然全身心地为国事操劳。

由于长期卧床,为了侧卧时看书批阅文件方便,工作人员为他配了单腿的眼镜。后来连举文件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就让工作人员帮他举着书和文件来阅读。长年累月地躺卧在床上办公、看书,特别是晚年活动量减少,又导致了身上的肌肉都有所萎缩,两条腿膝关节不能伸直。如果没有人搀扶,站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走路就更不用说了。毛泽东不仅行动不便,说话也很费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不时地困扰他,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6月初,毛泽东的心脏病再度发作。经过全力抢救,才又平缓下来。毛泽东躺在床上动不了了,但他仍然没有停止过工作。从1959年起开始为他做内勤和卫士的周福明回忆:“我时常看到在疾病的折磨下,主席是那样的痛苦。肺心病常常导致他严重地缺氧,嘴唇发紫,浑身全是汗淋淋的,举书的手时间长了也抖个不停。”

毛泽东病情恶化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加强治疗,由北京、阜外、三O一、

三O五等医院选派成的医疗小组对他实行了特别治疗,昼夜不停地监护着他。医疗小组的成员,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心情和工作人员一样,盼望着主席的病能够一天天地好起来,身体一天天地恢复过来。他们在主席书房的床边架起医疗器械,通过监视器,一刻不停地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抢救。氧气源源不断地从主席的鼻孔输送到体内。

这时的毛泽东完全不能自己进食了,就是流食也难咽下去,一进嗓子眼就容易呛,导致心脏的不适。医务人员为他下了鼻饲,食物是由医务专家和厨师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精心地为他配制的。护理人员隔段时间就把食物往管子注入一次。

华国锋等中央领导,都轮流到现场坐镇,具体领导着医疗小组的工作,医护人员分成三班昼夜守候在毛泽东身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仍然批阅大量文件,考虑着党和国家的大事。

治疗中的痛苦是难免的,可毛泽东从未皱过眉头,反而用幽默的言语来宽解医务人员的紧张和担忧的心情。他总是说:我没有什么感觉,不要紧、慢慢来。三○一医院的一位专家感慨地讲:“我行医已40年,给成千上万的人看过病,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在和疾病的折磨做斗争中,有谁像主席那样有着如此坚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书”仍与毛泽东为伴,不过毛泽东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成了他与病魔斗争的“武器”。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不停地看,自己举不动了,就让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帮助他举:看书时间长了眼睛累了,就让医务人员工作人员为他读。只要一息尚存,他就继续看书、学习,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段时间毛泽东看的书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大字本,他特别喜欢这套书,起码读过10遍也不止。

7月28日,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北京也受到波及。病中的毛泽东被担架搬进了游泳池边上的新居“二O二”。当时毛泽东已服用了安眠药,醒来后他执意要求搬回游泳池的旧居去。最后由华国锋亲自做工作,说等地震平稳下来,主席身体好些再回去。

毛泽东再也没有能搬回旧居,伴随着唐山、丰南地区的余震,永远离开了他居住的游泳池。

毛泽东十分关心震情和灾区人民。送来的震情汇报,他都亲自过问。当他听说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时,止不住热泪涌流。8月4日,毛泽东派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赶赴灾区。《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是他生前批发的最后一份文件

不久,毛泽东的心脏病又一次发作。8月26日,危病中的毛泽东似乎不知道生命的终结将要到来,又向工作人员索要了南宋洪迈撰写的《容斋随笔》,这也是他向工作人员要的最后一本书。

9月2日,毛泽东的病情恶化。9月3日,病危。9月8日,毛泽东进入弥留状态。即使是在他生命最后一天,毛泽东仍以超人的毅力,顽强地同死神抗争。据徐涛、吴旭君统计,毛泽东在9月8日这一天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而这一切是在上下插着静脉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图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和氧气管的情况下,由别人用手托着书和文件来读的。周福明回忆:“那天主席一觉醒来,向守候在旁的医务人员什么医务人员半天都没有听出来,就马上跑到值班室找身边的工作人员。我闻讯赶到,主席从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清。我连忙从床边抓起纸和笔,把笔塞到主席手中。主席艰难地握着铅笔,在我举着的纸上费了很大的气力,半天才划了三个道,就再也写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用握着铅笔的手慢慢地抬起,非常吃力地在木床头上点了三下。我们立刻反应到,主席说的话是和‘三木’有关。‘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我轻声地问。主席默默地点点头。”

三木就是三木武夫,时任日本自民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他正在日本进行大选。此时病重的主席仍关切地注视着他在日本大选中的情况。也正是这前一天,医务人员从医疗监视器上发现主席的心脏有些异常后,现场的气氛开始一直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们、医疗小组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在现场高度地紧张地观察、注视着。

入夜了,政治局委员们排队走到毛泽东病榻前,同他做最后诀别。

当时,毛泽东的意识尚清醒,只是已发不出音来。叶剑英走过来了。他默默地、深情地望着这位自己十分崇敬、一生追随的伟大领袖,昔日那叱咤风云、风流倜傥的伟岸雄姿,已经变成今天这消瘦的病躯;颇具历史感,能看透历史、能将人看穿的炯炯双目,今天已经黯然失神;那极富幽默感、极富吸引力的话语,已经难以再现。想到这些,叶剑英禁不住悲袭心头,热泪横流。

这时,毛泽东双目微睁,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叶剑英,眼睛突然睁大,并且努力活动已十分不灵活的手臂,轻轻相招。可是,叶剑英只顾伤心,泪眼模糊,并未察觉。待他走出病房时,毛泽东再次吃力地以手示意,招呼他回去。一位护士见此情景,马上跑到休息室找到叶剑英说:“首长,主席招呼您去!”

叶剑英立即从休息室返回到毛泽东卧榻前,说:“主席,我来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叶剑英全神贯注,准备聆听毛泽东主席最后遗教。毛泽东睁大眼睛,注视着叶剑英,嘴唇轻轻地翕动,但嗓子里无论如何发不出声音来。毛泽东用最大的力气,紧紧握着叶剑英的手,不停地晃动着,好一阵,毛泽东累了,闭上了眼睛。叶剑英只好又退了出来。

叶剑英心想:“主席什么第二次招呼我呢?他还有什么嘱托?”也许,毛泽东在自己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夕,已经清醒地预见到,他离去以后,党将面临新的危机,因而要对叶剑英有所嘱托?叶剑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几个小时后,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毛泽东的一生中,既有过革命高潮时在风口浪尖上的搏击奋进,也经历了挫折时在低谷中的一次次努力。但无论是成功与失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即使是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理由说那时毛泽东并不知道死之将至,但他的行动却表现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许毛泽东最后的力气读那些书和文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但这却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顽强精神。这何尝不是又一次到中流击水呀,这是面对着死神的挑战,用生命进行的最后一搏。

相关推荐:

平原山地水战 看曹操在军事战术上的长与短

靖难之役,三十万沐家军为什么不救建文帝?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婚俗奇特之处在哪了

陈思安《悲情的Sakura》歌词

米线《花心》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