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摆了一个14万人的神阵,面对契丹胜负你猜如何?

发布时间:2014-12-11 栏目:专题 投稿:紧张的手套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2》,中国工人出版社

公元1080年,此时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受这位皇帝旨意,当时的北宋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他们用了整整五年时间,从当时340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细心挑选、删减、校定,最后编写了一本专门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作为宋朝的武学经典教材。

因为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所以对于每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研究这本《武经总要》,不仅可以了解宋朝军事思想、宋朝的军队结构,更能研究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比如攻城车、强弩、火药等。

总之一句话,您要是没有读过这本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宋朝军事爱好者。

殊不知,在这本官方授权的军事著作中,除了大篇幅的介绍选将用兵、部队编成、行军宿营、武器装备等,这本书更多介绍的则是宋朝人津津乐道、至死方休的阵图

在这些阵法之中,最让赵光义心醉神迷、津津乐道的阵图,则是那个宋朝无敌的方阵——平戎万全阵。

那么,这个所谓的“平戎万全阵”,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经过对《武经总要》的仔细研究后,史学家们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型方阵,它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方阵”,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闹剧!

什么这么说,且听我细细道来: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平戎万全阵由三个方阵组成,各由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两百步。三阵之间皆相隔一里,阵面总共宽达十七里。

在这三个方阵中,总共配步兵十一万零四十人,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战车一千四百四十乘,瞭望兵(望子)二百四十人,全阵总共用兵十四万九百三十人。

为了保护这三大主力方阵,宋军还在这三大主力方阵外侧,即前、后、东、西四个方向,设立了四个骑兵方阵

其中,左、右翼军配置相同,各有两列骑兵,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骑,共六千二百五十骑;后列也是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骑,共三千七百五十骑。左、右两翼每阵一万骑,两阵共计两万骑,另有探马六百五十骑。

前阵和后阵配置相同,也各有两列骑兵,前列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骑。后列也是六十二队,每队三十骑,共一千八百六十骑,另有探马四十骑。前后两阵各五千骑,共计一万骑。

武器方面,骑兵配备骑枪、马刀、狼牙棒、骨朵(类似于锤子的武器)等;步兵则配备砍刀、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弓箭、盾牌等。

可见,在这个平戎万全阵中,不管是人员配备,还是武器搭配,赵光义都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了极致。总之一句话,只要敌人敢来,这个方阵一定让你有来无回!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词形容:扯淡!

不可否认的是,宋太宗的这个平戎万全阵图,其核心战法就一个——以步制骑,就是借助战车的保护,用步兵的长枪、弓弩去抵挡敌人骑兵的攻击,再配上外围的骑兵,就能达到“坚不可摧,无所不能”的效果了。但是,若仔仔细细研究一下这个阵图,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纸上谈兵。

什么这么说呢?三点足矣。

第一,平戎万全阵的摆放问题。

要知道,不算平戎万全阵的四个小方阵,只算中军十七里宽度、十四万人左右的大方阵,就得找一个足够宽敞的地方吧?那么,在这个中华大地上,山区没戏、水田没戏、河边没戏,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地方,或者是沃野万里的华北平原,才能够摆放这种巨型大阵。

费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我摆好阵了,就等着辽国军队了。但问题是,人家是四条腿的骑兵!你在千里平原上跟人家摆阵,人家不跟你打,骑马绕过你,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说实话,对于宋军而言:我们真没辙,人家骑马,我们跑路,敌军就是绕着走,我们能咋办,只能是跟,或者是不跟?

跟,怎么跟?用步兵去跟,两条腿的去追四条腿的,这不是扯淡吗?用骑兵去跟,正中辽军的下怀!当心孤军深入,先被辽国骑兵吃掉!

好吧,既然不能跟,那我就不跟了,这总行了吧。

不跟,当心我们去开封城,直接找你们的顶头上司去要钱!

可见,不管是跟,还是不跟都是让宋军头大的问题。

第二,平戎万全阵的人员调度问题。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令人生畏、望而骇然的平戎万全阵,在十七里宽度的土地上,一共要投入十四万人的部队,而这十四万人要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站好,按照规定听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马虎……

这样的结果,就好比什么

这就是一场最大规模的奥运会开幕式!参与阵图的士兵,要比奥运会参与人员多了整整十倍,甚至是十五倍!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句吧,这个方阵的各位指挥官们,你们得需要一颗多么强大而高效的头脑呀,你们确定指挥得过来,能够万无一失吗?

可见,这样的结果,就是把那个“老子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找来,也会无计可施。

第三,平戎万全阵的胜负问题。

对于宋军而言,用这种既无法移动,也无法指挥的阵型去打仗,如果还想获胜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奏效了——辽国人你不许跑,也不许骑马,咱俩就这么立定脚跟,来一场殊死肉搏的步战,然后我仗着人多,最后大获全胜……

可见,拥有这种脑子的人,也只配去撞墙了!

所以,拜这种阵图所赐,即使是最彻底的外行,也能看出这个阵图的愚蠢程度,这也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之后,宋军很少能打漂亮胜仗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多说一句,拜现在《杨家将》所赐,我们现在熟知的那段历史,总是辽国人喜欢摆阵,还让咱们去破阵,比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实际上呢,契丹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是清一色纵横驰骋、睥睨天下的骑兵,人家犯得着自废武功,跟你摆什么阵法吗?

一句话形容,历史历史,演义是演义,绝不能混为一谈,只有那军事实力全线落后,以步兵为主的宋朝,才是那种摆阵的“高手”。当然了,这也是当时国情决定的,谁让咱们没有马呢!

然而,纵观宋朝军事历史宋朝军队真的如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懦弱无能、任人宰割吗?

答案就三个字:不可能!

虽然在北宋亡国之时,百万皇家禁军被区区十万金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最后任由金军掠走皇帝,攻陷首都。然而,铁的事实证明,不到10年的时间,这些士兵就在另一位杰出的将领的指挥下,横扫数百万金军,还留下了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千古美谈。

这说明什么

我们是能战的!只是有一个前提,不要给我们戴上枷锁!

宋朝的那个时代里,这个枷锁,就是当时遗臭万年的军事阵图

相关推荐:

全球最厉害的六位国家元首中国这两位在其中

斯大林主动敬酒,林彪为啥不给面子滴酒不沾?

“三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年龄

刘邦权臣东胡庐王卢绾之死亡真相

“和尚皇帝”萧衍:前半生完美 后半生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