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张学良不抵抗 中国首座汽车厂拱手让给日本人

发布时间:2014-12-15 栏目:专题 投稿:酷炫的鸭子

本文转自汽车有文化(autocul)

1931年5月,张学良主导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策略,拱手将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给了日本人。

迫击炮厂开出的民生载重汽车

1928年底,东北易帜。内战一停,武器需求量随之减少,奉天迫击炮厂(后改辽宁迫击炮厂,1949年后改名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李宜春进言张学良:“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

随后,张学良决定从辽宁迫击炮厂拔账面4万元试验研发汽车所需材料,后又增拔70万元,作为整车的小试和产业化启动资金。同时,外聘美籍技师麦尔斯担任总工程师。工厂在籍职工207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约30人,后来发展到300多人。

据有关史料称,1931年5月31日,辽宁迫击炮厂试制成功民生牌75型载重汽车。这辆车除少数部件(如发动机曲轴等)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外,其余部件均由本厂自制。这是我国试制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品牌取意于三民主义之“民生”。

民生牌载重汽车的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国产化”率高达70%,它完全按照中国当时道路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自行设计的缓冲式后轴也有自己的特点,水箱分为四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然照常行驶。

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报》记载,“民生工厂自制国产汽车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

据称,这辆车研制历时两年。在试制过程中,辽宁迫击炮厂还同福特、通用、万国、斯蒂贝克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1929年8月,辽宁迫击炮厂从美国购进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运回厂内自行组装整车。通过对汽车大量的拆装测绘和试验,技术人员设计出两种型号的载货汽车:一种为100型,载重量为3吨,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另一种为75型,载重量两吨,适合路况较好的城镇。

1931年9月12日,一辆棕色的民生汽车开进大上海,参加在法租界贝当路(今衡山路)新建会场举行的中国首次路市展览会。其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汽车展,占地面积达30余亩,设有48个陈列室,陈列的各种展品达上万件。会上展出的不仅有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早期汽车,如福特、别克、奥兹莫比尔、雷诺等,还有筑路车和运输机械。

民生汽车被放在展厅中央,前保险杠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并附带主要零部件的挂图,以及自制与外购零部件一览表。蒋介石派张群作为代表参加展览会,时任外文部长的王正延、实业部长孔祥熙也都亲自到会祝贺。

然而,在本次展览开幕的第6天,“九一八”事变爆发,辽宁迫击炮厂落入侵华日军手中。

可以说,张学良的判断失误将中国第一个汽车厂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张学良并非不具备抵抗实力。张学良接受了国民政府裁军的决定后,虽然大量压缩军费开支,对军队进行全面整编,由原来的50万精简至30万,但东北军武器最为先进,卫队使用的是清一色的手提机关枪,普通战斗部队士兵则一律为欧战后德国造新式79步枪。东北军每个旅由3个团组成,旅直辖骑兵、卫队、通信、重迫击炮等4个连,每团3500人,每旅1万数千人。而关内各军每旅的人数大都只相当于东北军的一个团。

其次,一个突发事件却把他锁在了华北,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一次也没回东北。1931年4月1日,张学良坐镇北平,主持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统辖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辽、黑、吉、热八省和北平、天津、青岛特别市。当然,张学良并不放心东北。他原想用2/3时间驻沈阳,其余1/3时间驻平津。但是石友三坏了张学良的施政计划。1931年7月,日本高级特务土肥原贤二亲自策划,派人用30根金条买通了石友三,使石友三叛离张学良,转投阎锡山。(“倒戈将军”石友三自1926年至1931年止,前后5年时间6次倒戈,倒冯投阎、倒阎投冯、倒冯投蒋、倒蒋投冯、倒冯投张、倒张投阎。石友三拥兵6万,编为6个师,踞平汉路中段,横跨冀豫两省,驻地为顺德、沙河、邯郸、磁县、彰德一带。)

此时,张学良在京津地区驻军只有一万多人,张学良不得不调大批东北军入关平叛。这也是日本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果然,年轻气盛的张学良从1931年7月10日至7月22日,从东北调进11.5万人进驻平津,但日本人在东北有陆军14760人,铁道守备队5400人,宪兵分遣队2561人,飞机52架、人员1110人,铁道界内警察1483人,连同领事馆所属警察共3051人。全部军事人员共26,882人。东北军留在关外的包括非战斗人员只剩下19万人,其中辽宁省驻军6万人,吉林省驻军8万人,黑龙江省驻军5万人。而且这些部队控制在张作霖拜把兄弟手中。东北首府沈阳只驻军有15000人,与朝鲜接壤的国境线上只有6000人。主帅不在,主力不在,后方空虚,日军乘虚而入。

1931年初,日本满铁公司与东北当局谈判交涉铁路问题,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的孙科对日方的贪婪举动甚为担心,提请张学良注意。国民政府情报机构几乎每周都向张学良提供关于驻东北日军在大规模进行模拟进攻辽宁和吉林的演习情报,还有日本军舰向旅顺、大连秘密运送士兵和辎重的详细情报。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半天,有两个日本士兵剪断了沈阳北大营的电话线都没有引起张学良的重视。

此外,张学良判断失误导致应对失误——采取不抵抗策略。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应该可信。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贝公馆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李勇等8人访谈时,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张学良与唐德刚谈“不抵抗命令”:“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绝对不是的。”张学良说:“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引者注),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唐德刚教授笑着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询地问张学良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上海,展会群情激奋,当即举行了汽车大游行,300多辆汽车浩浩荡荡,行进在上海的大街上,抗议日本侵占我国东北辽宁代表们悲愤地给民生汽车披上了黑纱,车头上用电灯泡拼出四个大字:“国产汽车!” “中国造”民生汽车作为前导车走在最前列。此后,这辆民生汽车便归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所有,长期落籍于上海,1936年被改装为“民生号”游览车。

张学良计划每年量产75型汽车100辆,100型汽车50辆。就在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时,工厂已经准备好了50辆左右的零部件。可工厂被侵占后,即将完成的首批汽车及零件被日军全部拖走。

1934年3月,伪满实业部按照日本关东军的旨意,在原辽宁迫击炮厂旧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中文意为同和汽车股份公司),主业为汽车组装和维修,四年后形成4100辆产能(其中,轿车3600辆、卡车480辆),继而在长春、哈尔滨建立卡车厂。同时,日本东北的私营汽车工厂产能也有1800辆。1939年,日本东北成立满洲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拥有底盘、车体、底盘配件等三家工厂,并设有技工学校。这些日资汽车工业完全是为日本长期占领中国服务的。1940年,日本东北汽车的总产能为7000辆左右,汽车产业初具规模。1945年8月,日军从东北败退,东北汽车设施在一夜之间被拆走、毁光。

张学良造的民生

民生牌载重车相关参数:

下线时间:1931年5月31日

型号:75型

外型特征:长头

车身颜色:棕色

轴距:4700毫米

承载质量:1820公斤

发动机类型:6缸水冷

发动机功率:48.5千瓦/65马力

燃油种类:汽油

车速:25km/h

周海滨官方公号

周海滨微说

id:zhouhaibinweishuo

本文转自我们的小伙伴:

汽车有文化

id:autocul

“每个人都可以有姿态地说”,周海滨长期从事口述历史的访问与写作。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人民出版社)、《我的父亲韩复榘》(中华书局)等。更多文章请搜索关注号:周海滨微说(zhouhaibinweishuo)

相关推荐:

宦官嚣张的另一佐证,竟公然毒死皇帝

曹植的可恨之处是什么?因为太有才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从不专信某个将领

宋元帝刘劭简介 刘劭弑父篡位在位仅三月遭处斩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